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沙漠是中亞地區大沙漠。突厥語意為“黑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位於裏海東岸的土庫曼境內,阿姆河以西。面積35萬平方公里。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河流、湖泊稀少。沿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等有綠洲。大部地區可供放牧。有硫黃、石油、天然氣等礦藏。南部建有卡拉庫姆運河。
卡拉庫姆沙漠Karakum Desert亦作Kara-Kum,土庫曼語作Garagum或Gara Gum,俄語作Karakumy(原意為“黑沙”)。
卡拉庫姆沙漠狀態
溫帶沙漠則是由於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控制形成的。據考察,卡拉庫姆沙漠的沙子是由當地的黑色岩層經常年風化而成的。
卡拉庫姆沙漠
這個巨火坑位於卡拉庫姆沙漠德維澤村(Derweze),村裡共有大約350名居民。1971年,前蘇聯地質學家在當地進行勘探時鑽入一個存在大量天然氣的大型地下洞穴。由於鑽探設備的地下發生塌方,最後形成一個寬70米的巨坑。地質學家擔心這個巨坑向外釋放有毒氣體,於是決定採用“火攻”。他們原以為天然氣在短短几天后就會耗盡,沒想到大火一直燃燒到現在。
“地獄之門”巨火坑距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北部大約260公里,所發出的金黃色火光在距離德維澤村幾公裡外的地方都能看到。2010年4月,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到這裡視察,下令滅掉大火併填埋這個巨坑,但這項計劃從未付諸實施。
裏海和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沙漠圖1
植被十分多樣,主要由草、小灌木、灌木和樹木組成。土庫曼卡拉庫姆沙漠的植被在冬季可用作駱駝、綿羊和山羊的飼草。動物為數不多,但其種類眾多。昆蟲包括蟻、白蟻、蜱、甲蟲、擬步甲、蜣螂和蜘蛛。還有各種蜥蜴、蛇和龜。嚙齒類中有囊鼠和跳鼠。
沙漠有硫黃、石油、天然氣等礦藏。南部建有卡拉庫姆運河。
據挪威《上游在線》2008年8月4日報道,國營土庫曼Khabarlary通訊社2008年8月4日報道說,土庫曼在卡拉庫姆(Karakum)沙漠發現了一個新的巨型凝析氣田。Khabarlary通訊社援引路透社的文章內容報道說,這個稱為South Gutlyayak的凝析氣田目前已達到日產20萬立方米天然氣和凝析油的生產水平。但是,Khabarlary通訊社沒有透露這個新凝析氣田擁有多少儲量。
Khabarlary通訊社援引專家們的話報道說,勘探作業的成功開始意味著South Gutlyayak是一個相當大的凝析氣田。
中亞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土庫曼把其大部分的天然氣產量出售給了俄羅斯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土庫曼非常渴望能使本國天然氣出口通道實現多元化。
業內的一些分析家們日前對土庫曼向幾條管道供應天然氣的潛力表示了懷疑。為此,土庫曼已要求英國的Gaffney,Cline & Associates對本國的天然氣儲量進行獨立的審計。
卡拉庫姆沙漠位置
現代灌溉使得沙漠適於大規模畜牧,特別是卡拉庫爾羊的畜牧。卡拉庫姆運河從阿姆河流往裡海低地,將水引到卡拉庫姆沙漠東南部、中卡拉庫姆沙漠南界及科佩特山麓地帶;綠洲地區種植細纖維棉花、飼料作物和各種蔬菜水果,一大片牧區有了飲水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集中發展給卡拉庫姆沙漠帶來一場工業革命。工廠、石油和煤氣管線、鐵路、公路以及火力發電站和水力發電站,已經改變了這一地區的面貌。一些自然資源也已得到開發,其中包括硫、礦鹽和建材。
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運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總長1400千米,在土庫曼南部。起自阿姆河中游左岸博薩加鎮,向西經穆爾加布和捷詹綠洲,沿科佩特山脈北麓平原經格奧克捷佩抵卡贊吉克。1954年始建,到1981年已建成1100公里。1973年始建第四期工程。從阿姆河引水,流量為503米2/秒。從阿姆河到穆爾加布河段可通航。富灌溉之利,1980年灌溉面積已增至60多萬公頃。兩岸為土庫曼的主要產棉區。卡拉庫姆即土耳其突厥語“黑色沙漠”之意,因大漠岩石為棕黑色,岩層沙化后也是黑褐色,故有黑色沙漠之稱。這片世界第四大沙漠介於裏海和阿姆河之間,面積35萬平方公里,廣布龜裂土和鹽沼,晝夜溫差可從零下20度C上升到零 上36度C,年雨量不到150毫米,即使下雨也是乾打雷不落雨滴,被沙暴吸凈颳走。然而,點點綠洲成了土庫曼人的樂園,南部靠伊朗邊界山麓有大片草原牧場,300多萬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息。這裡的沙地相當肥沃,地下還蘊藏著石油、天然氣,人們渴望得到足夠的水,讓沙原變成良田和牧場。
工程分四期進行,1962年完成第三期,現正進行第四期600公里的收尾工程,預計在90年代末全線通航,完成灌溉配套體系。若以10年建成172公里的蘇伊士運河來比較,30多年建成卡拉庫姆運河,速度還是非常快的。沿線建有一系列“蓄水池”,不少是上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最大的哈烏茲汗水庫蓄水量4.35億立方米。
這條運河主要功能在於農業灌溉,共可受益1500萬畝耕地,新墾750萬畝耕地,改艮2.25億畝牧場,使土庫曼成為蘇聯穩定的長纖維優質棉生產基地;讓成百萬牧民結束游牧生活,將畜牧業推向新的水平。它向土庫曼居民提供生活和工業用水,使克拉斯諾伏斯克、涅比特----達格等石油天然氣田得到大規模開發,一座座工業新城矗立在荒漠之上。航運之利自不必說,從此土庫曼東西之間有了航道快捷方式,裏海和鹹海之間可通過運河相連。運河開鑿前,土庫曼年產皮棉40萬噸,現達120萬噸,成為僅次於烏茲別克的第二大產棉區;其中長纖棉33萬噸,居蘇聯首位。工程採取邊施工、邊受益的方針,在挖河的同時建好蓄水庫,灌溉渠和通航水閘,鑿通一段使用一段,因此效益顯著。到1980年累計投資18億盧布(約合21億美元),而收益已達25億盧布(約合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