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黃狒
狒科靈長類動物
第二天下午5時整,一段含3顆牙的原黃狒下頷骨化石又被發現。在中國的考古史上,原黃狒化石在長江以南的發現,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
位於蕪湖西南50公里處的繁昌縣孫村鎮,有一座海拔高度142米的小山丘。與鎮內其它山丘一樣,這裡光禿禿的,難見茂盛草木,當地人就戲稱它為瘌痢山。瘌痢山上有一個酷似人字型的小山洞,被稱為“人字洞”。“人字洞”靜靜地躺在繁昌這方熱土上,送去了千秋萬載的風雨、迎來了萬載千秋的朝陽。1998年5月3日,兩個神秘的人物來到這裡。他們一個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博士,一個是安徽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鄭龍亭。他們聲稱要在這裡紮營安寨,發掘繁昌的寶藏。5月4日下午4時50分,歷史定格在這個時間表上。此刻,籠罩在夕陽下的人字洞,折射出一層聖潔而神秘的暮靄。暮靄下,當靈巧的鐵鏟帶出一方石土時,金昌柱和鄭龍亭眼睛一亮,欣喜地叫了一聲“等一等!”原來是一塊近似化石的東西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抬起來,拂去塵土一看,竟是一枚靈長類牙齒化石。他們的眼睛濕潤了,他們的精神亢奮了。在孫村一家名叫宏林的小旅館內,一向斯文的考古學者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群聲議論,徹夜未眠。第二天下午5時整,一段含3顆牙的原黃狒下頷骨化石又被發現。“真是發現寶貝了!真是發現寶貝了!”金昌柱如醉如痴,喃喃自語,並把這一喜訊報告給國家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邱占祥。北京城內62歲的邱占祥,坐不住了,興奮掛在臉上。因為他深知原黃狒是一種與人類十分接近的大型靈長類動物。它的下頷骨與人類下頷骨基本相似。在中國的考古史上,原黃狒化石在長江以南的發現,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它的發現為尋找早期人類遺址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在這處遺址中出土的大量高等靈長類原黃狒化石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對研究原黃拂的演化及其地理分佈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