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岩叢樹圖
層岩叢樹圖
《層岩叢樹圖》是五代宋初畫家巨然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繪了江南雨後山林煙嵐浮動的自然景象,畫中峰巒聳峙,叢林茂密,山路深曲,充滿清新潮濕的氣息。作者用獨特的畫法表現出一種秀逸、靜寂、朦朧的美,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作。
![全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3/me3f4cf4d2e71cdd97e3492edcfaf00d1.jpg)
全卷
本幅無作者款印,有明代董其昌題“僧巨然真跡神品”。詩堂有董其昌跋:“觀此圖,始知吳仲圭師承有出藍之能。元四大家之自本自根,非易易也。”
此畫鑒藏璽印有:五璽全、養心殿鑒藏寶、石渠繼鑒、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
此畫收傳印記有:宣和殿寶、司印(半印)等。
五代十國時期山水畫得到了較大發展,從內容選材到表現技法,都有了顯著飛躍。特別是“皴法”的成熟,墨法逐漸豐富,對畫中筆墨意趣的追求成了畫家們自覺的審美取向。巨然是這一時期的一位山水畫家,他對“皴法”進行了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層岩叢樹圖》就是一幅利用“皴法”創作的典型畫作。
巨然是活動於南唐後期的一名畫家,南唐滅亡后他便出家為僧,之後創作了多幅關於江南山水的畫作。在這些畫作中山水被作為逃避戰亂休養生息的環境加以描繪,流露出超塵脫俗、幽深靜謐的禪意,《層岩叢樹圖》便是其中的一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此圖也是作者親自體察山川自然之後的真實寫照。
畫面山峰分為三層,近、中景二層是主題所在,遠景僅僅是縹緲的山頭,這種雙峰相疊的構圖形式,突出了山峰居於畫面的首要位置,增強了主峰的氣勢。
![《層岩叢樹圖》局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4/mc4e1da8c565894d819b47c9167cd2eb7.jpg)
《層岩叢樹圖》局部
從整幅圖上看,左面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被崇山峻岭的山石所佔據,右邊三分之一的空間都被層層林木所覆蓋,山勢的蜿蜒伴隨著密林的曲折,二者相依相偎,密不可分。
此圖很好的體現了巨然的點墨形式,主要表現“點苔”、“點葉”兩個方面。作者在淡墨的基礎上,有意識無意識地點綴大小不一、濃淡疏密有間的苔點,既灑脫不拘又極富韻律感。點葉不為樹的具體枝葉所累,點按自如,突破了前人的畫法。山間的叢樹用稍濃的墨勾出枝幹的輪廓,樹葉則以濃淡不同的墨點簇而成。圖下部的山坡均用淡墨皴出。有些墨點雖遠離樹枝本身,但總體井然。在整個畫面上,重筆濃墨與染暈淺墨形成對比,描繪出煙嵐氣象。
此畫採用了披麻皴這種技法創作,表現出江南土山的平緩細密。除林麓間、峰巒上有俗稱為“礬頭”的群石之外,山石多以這種技法細膩描繪,筆筆沉著而帶潤澤之意,皴筆的疏密、濃淡也很好地表現出山巒的明暗。
此圖曾經北宋、明內府、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卷五著錄,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1年11月,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精彩100國寶總動員”特展,《層岩叢樹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2016年1月9日-2016年3月29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層岩叢樹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