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市口大街

燈市口大街

燈市口大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代。永樂年間在今天的燈市口大街一帶,形成了一條商業街,店鋪聚集,喧鬧非凡。每到正月初一至十六的晚上,這裡的店鋪酒樓都各自掛出彩燈,五顏六色,燈火通明,有紗燈、紙燈、麥秸燈、走馬燈、五色明角燈等從白天喧鬧的市場一下子變成一條絢爛奪目的燈街。其中以上元節這一天的燈火最盛,因此又有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六日罷燈之說,燈市口便因燈市得名。

大街簡介


一代名臣張居正在《元夕行》中對燈市多有讚美之辭:“今夕何夕春燈明,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彩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由此可以想像出當時的燈市場面是多麼的壯觀和迷人。
燈市口的燈市一直持續到清中葉,以後被移到前門外廊房,以及地安門琉璃廠一帶,燈市口大街便日趨冷落。民國以後,這裡更加蕭條,不僅無“燈”,就連“市”也消失了,只留下燈市口這一地名。直到解放以後,這一帶才逐漸恢復了商業街的景象,但當年燈市的多彩景觀卻沒有再現。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