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號航空母艦
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
大鳳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
其曾作為機動部隊的旗艦參加戰鬥,是日本在二戰中最後完工的一艘正規航空母艦,也稱為裝甲航空母艦。
大鳳號於1941年7月10日動工,1944年3月7日竣工,1944年6月19日馬里亞納海戰時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USS Albacore SS-218)擊沉。
大鳳號航空母艦
此艦是丸四計劃唯一的航空母艦,改丸五計劃建造5艘改進版大鳳級(5021-5025號艦)但因為情況變化未曾實現。
大鳳號航空母艦1941年7月10日在神戶川崎造船所開工,1943年4月7日下水,於1944年3月7日完工。
1944年6月19日馬里亞納海戰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USS Albacore SS-218)擊沉。
大鳳號航空母艦設二層機庫,飛機升降機兩部,一前一後配置。
大鳳號艦橋結構圖
考慮艦的穩性,裝甲沒有覆蓋全部飛行甲板,裝甲覆蓋範圍在前後升降機之間長度150米。為加強結構強度飛行甲板中部不再設飛機升降機。船舷側防護裝甲由上部(185毫米)向下逐漸變薄(70毫米),水線以下防護裝甲採用傾斜布置。為了防止飛行甲板以及結構重量增加引起整艘船的重心上升,大鳳號的干舷比翔鶴級航空母艦低1.7米,飛行甲板前端艦首及艦體機庫中、前部側面設計同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一樣採用全封閉式,以抵禦惡劣海況大浪的損害。同時此艦減少艦載機數量。
以往日本航空母艦設計了舷側伸出向下彎曲的煙囪,大鳳號改為與艦橋一體化的艦島(位於右舷)結構,直立式煙囪在艦島頂部向外傾斜26度,減輕煙囪排煙對飛行作業的影響。日本海軍由郵輪改裝的隼鷹級航空母艦以及由未完工大和級戰列艦改裝的信濃號航空母艦均採用類似結構。此艦為首次採用此種設計的新型艦隊航空母艦。
艦體參數 | |
艦長 | / |
艦寬 | 30米 |
吃水線長 | 253米 |
吃水線寬 | 27.7米 |
吃水深度 | 9.59米 |
標準排水量 | 29300噸 |
滿載排水量 | / |
飛行甲板 | 257.5米 |
機庫面積 | / |
航速 | 33.3節 |
續航力 | / |
動力系統 | 4台蒸汽機,8台鍋爐 |
傳動 | 4軸推進 |
艦員編製 | 100 毫米雙聯裝高射炮6座,三聯裝25毫米高炮22座,一七試艦戰(烈風)18+1,一七試艦偵(彩雲)6+0,一六試艦爆(流星)36+0(預計搭載計劃) |
大鳳號航空母艦
1944年6月編入第三艦隊第一機動艦隊,擔任旗艦,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日本艦隊利用日佔島嶼的有利事態,出動 艦載機對美國艦隊實施穿梭轟炸,由於日本飛行員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損失過半,現役的大部分飛行員缺乏訓練,艦載機性能不佳,日本艦載機大部分被擊落。
6月19日8時,大鳳號航空母艦在飛機起飛作業時候,被已經在海上巡航近半月卻一無所獲、急於尋找獵物的美軍潛艇“大青花魚”(USS Albacore SS-218)號發現。“大青花魚”號隱蔽地向其接近,準備發射魚雷時,潛艇上的魚雷射擊指揮儀卻突然出現故障。但“大青花魚”號沒有因此放棄戰機,而是根據目視瞄準向“大鳳”號發射了6條魚雷。其中只有2條射向了“大鳳”一枚命中大鳳號。
大鳳沉沒之地
始料未及的是魚雷爆炸損壞了一部升降機,同時破壞了輸油管道,導致燃料在艦體內不斷揮發,更造成空氣流通系統無法運作,使油氣難以外泄,在艦體內部瀰漫。下午2時32分,因為油氣濃度過高,引起前部發生爆炸,5分鐘后,引爆前彈藥庫,艦體開始傾斜。下午4時30分,這艘服役才3個月的新型航空母艦就葬身海底。隨艦官兵陣亡660 人。沉沒地點為東經138度12分,北緯12度5分。由於其倉促戰歿,其未曾返回過預定設籍的舞鶴母港。1944年8月26日大鳳號被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