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塢登陸艦

兩棲作戰艦艇

船塢登陸艦是可承載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戰艦。其船艙是半吃水狀態以方便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進出,就像船塢一樣。

組成


設有塢艙的登陸艦。除以塢艙裝載登陸艇外,還可載運兩棲坦克、裝甲車等,用於由艦到岸的兩棲作戰。船塢登陸艦的排水量通常為幾千噸到1萬多噸,最大航速為20~25節,續航力為5000~15000海里。上層建築通常布置在艦的前部,一般橫跨兩舷。在艦艉部設有大型塢艙,塢艙約為艦長的70%,設有活動艙口蓋,其長度一般不超過塢艙長的2/3,塢艙內可裝載登陸艇。艦艉部上甲板設1~2個直升機起降平台。艦內通常設有車輛艙,既可裝載裝甲車輛,也可裝載作戰物資。塢艙兩側邊艙設有作戰人員住艙,塢艙甲板以下設有主輔機艙、油水艙和壓載水艙。當塢艙進水時,艙內登陸艇可自由進出。艦上通常還設有起重機,登陸艇加油、修理設施等,裝有小口徑近程武器系統。

產品


美國“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排水量15726噸,艦長185米,寬25.6米,吃水6.3米;最大航速22節,續航力達8000海里/18節,採用4台柴油機作為主動力;可裝載450名陸戰隊員,4艘LCAC型氣墊登陸艇或21艘機械化登陸艇或64輛履帶式登陸車,2艘通用登陸艇,2架CH-53“海上種馬”直升機;配備1~2座“拉姆”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和2座25毫米火炮。
法國“閃電”級船塢登陸艦,排水量12400噸,艦長168米,寬23.5米,吃水5.2米;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達11000海里/15節,採用2台柴油機作為主動力;可裝載467名海軍陸戰隊員,2艘CDIC登陸艇或10艘機械化登陸艇,1880噸貨物;艉部上甲板可停放2架“超黃蜂”直升機或4架“超美洲豹”直升機;配備2座“辛伯達”艦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博福斯”40毫米艦炮,2座20毫米“吉亞”艦炮。

研製背景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登陸作戰的迫切需要。隨著兩棲作戰方式的發展,現代化兩棲艦必須具有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英國海軍在馬島登陸作戰時,雖已意識到了採用“平面登陸”和“空中垂直登陸”相 結合的“立體登陸”方式會更加合理和有效,但苦於沒有滿足需求的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因此,只能採用較為傳統的突出搶灘登陸方式。
當前,中國登陸艦隊面臨的問題和當年英國碰到的一樣,也是缺乏立體登陸能力,無法有效地發揮出登陸部隊的整體作戰力量,而071級船塢登陸艦的服役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作戰規律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根據作戰規律來看,該級艦隊的主要使命是支持中國海軍其他登 陸編隊以及海軍陸戰隊進行兩棲作戰,通過運輸、部署兩柄部隊以及裝備、實施平面和垂直登陸,為中國海軍兩棲作戰提供規劃、指揮、控制和通信平台,並作為兩棲特混編隊的海上流動指揮所使用:在登陸作戰行動中,該艦主要是從海上進行“平面登陸”,同時該艦還具有直升機運送和攻擊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載、支援和使用直升機中隊,外運送海軍陸戰隊隊員及車輛、裝備和彈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施“垂直登陸”。
此外,中國正在設計另一種全通甲板的直升機兩棲攻擊艦,它將和071級船塢登陸艦一起構成中國海軍完整的“立體登陸”作戰能力。

兩棲打擊


實際情況出發

而從現實緊迫的情況出發,首先製造兩棲船塢登陸艦,再建造兩棲攻擊艦的做法更加合理,原因主要是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東海海域能夠得到中國空軍遠端戰術打擊機群的有利支援,可以取得離岸1000千米的戰場制空權,所以,一旦有戰事爆發。能夠運輸人員和物資的兩棲船塢登陸艦顯得更為重要。

空軍支援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而一旦中國有了屬於自己的兩棲打擊群,在不需要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可以通過垂直起飛的戰機控制到500千米,防空和反潛作戰距離達到300千米,同時兩棲打擊群還可以搭載1個 2000餘名士兵強營級兵力、近30架作戰直升飛機、近10艘大型氣墊船和數十輛登陸作戰車輛。而這些作戰能力對於還沒有組建航母編隊的海軍來說無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收復台灣只是燃眉之急,解決南沙和南中國海等敏感問題同樣需要強大的海軍保駕護航:因此,從現實的需求來說,中國海軍確實急需組建兩個以上的兩棲打擊群來保護中國300萬平方千米的海上領土安全。

二戰情況


兩棲作戰在戰爭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二戰的諾曼底登陸將兩棲登陸作戰推向了第一個高潮。兩棲作戰艦艇的發展受到空前重視。20世紀80年代開始是兩棲戰艦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現代兩棲戰艦中,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是主要的發展對象,排水量趨於大型化,噸位多在萬噸以上,並向多用途方向發展,同時攻防能力明顯增強。

冷戰後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隨著海軍“由海向陸”趨勢的日漸明顯,加上美國在“前沿存在”理論指導下大力發展兩棲攻擊艦,帶動了世界各國研製和建造新一代兩棲戰艦的熱潮——美國準備以最新的聖安東尼奧 級船塢登陸艦整合其龐大的兩棲艦隊;英國建造了海洋級兩棲攻擊艦和不列顛級船塢登陸艦,法國開工建造了西北風級船塢登陸艦,荷蘭也設計建造了鹿特丹級船塢登陸艦。日本也以新型輸送艦的名義建成大隅級兩棲攻擊艦。而在新一代兩棲戰艦建造的熱潮中,排水量在15000—20000噸之間的船塢登陸艦成為重要角色。

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劃,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導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目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攜帶攝像機、導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的概念設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計劃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目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佔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著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著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著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著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中國艦


071級船塢登陸艦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船塢登陸艦,該登陸艦的排水量在20000噸左右,單從“容積”來說完全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其艦體設計、輔助裝備、武器系統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技術水平。中國071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的第四艘2012年2月下水測試。外媒評論稱,這一艦種將成為中國海軍兩棲登陸力量的核心,不僅是維護海洋權益方面的利器,同時也在和平時期執行人道主義任務方面作用巨大。

技術性能


布局緊湊,特色鮮明。071登陸艦外形上和近兩年來中國海軍新建造的艦艇一樣,外表光滑簡潔且帶有小角度的傾斜,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能。艦體採用高幹舷平甲板型,大飛剪艦首以及契形尾,長寬比小,水線以上有明顯的折角線,適航性能較好。上層建築物主要設置在艦的前部,佔去了甲板以上約2/5左右的空間。其1號甲板及上層建築物主要設置有指揮室、控制艙、醫療救護艙及一些居住艙:2號甲板主要是艦員和登陸部隊的居住艙、辦公室及廚房。甲板以下則是登陸艙,分前後兩段,前段是裝甲車輛儲存艙,共兩層,可以儲存登陸裝甲車輛和一些其他物資,在進出口處還設有一小型升降機,用於兩層之間的移動裝卸用,外壁設有一跳門,車輛可通過門直接登陸上岸。後段是一個巨型船塢登陸艙,總長約70米,主要用來停泊大小型氣墊登陸艇、機械登陸艇或車輛人員登陸艇。

內部結構

該艙和前段車輛艙以通道相連,需要時前艙的人員/裝甲車輛能以此通道前往船塢艙登上氣墊艇。艦尾設有壓載浸水進塢區,進塢區通過艦尾壓載進水,以便登陸艇迅速和安全上艦,直接駛進駛出,並可完全關閉。和日本“大隅”級船塢登陸艦全通甲板不同的是,該艦的直升機甲板設在艦橋後部,艦橋和艦體同寬。由於取消了甲板以下的直升機機庫,所以留有更多的空間用於其他布置。

主要表現

總體來說,該艇對於空間的利用相當出色,不過在這塊美玉上不免還留有瑕疵,主要表現在:載機數量少、快速投送能力差;前部車輛儲存段和后直升機甲板距離過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艦的港門裝卸進程。但上面的缺點也並非無法解決,比如快速投送能力方面的缺陷就可由氣墊登陸艇來解決,且生存力更強、運載力更大、隱蔽性更好。

武器精幹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該登陸艦艦首裝備了1座76毫米新型艦炮,與中國最新型的054A型護衛艦艦炮如出一轍,該艦炮的構造和性能完全模仿俄羅斯的AK176艦炮,作戰能力超強。AK176艦炮射速為125發/分,射程可達17公里,但由於中國對AK176的材料和隱身電子等技術進行了升級,使得安裝在071型登陸艦上的艦炮性能更加出眾,不僅可以打擊水面目標,還可對空中目標實施精確打擊。76毫米火炮後面是1座8聯裝 HHQ-7防空導彈裝置,在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它是標準配備,特別是它的低空反導能力是非常優秀的。
但是,054A護衛艦上已經裝備了垂直發射系統。071不裝垂直發射系統主要是考慮到071登陸艦在作戰時的主要任務是運輸人員和物質而非作戰,所以,武器的配備稍顯遜色,但戰時肯定會有其他艦艇護衛。該艦中後部布置了俄制AK630近程火炮系統,其火控系統可提供有人操縱和無人揮縱兩種模式用於空襲防禦,包括攔截打擊掠海反艦導彈、小型海上目標、輕裝甲沿海目標和漂浮的水雷等等。AK630已是三四十年前的老裝備了,但經過多次改進升級,其整體作戰效果還是相當優秀的,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

豐富經驗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中國通過引進已經對該型炮的使用維護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這些“軟體支援”在實戰中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軟武器配備方面,071登陸艦與052級驅逐艦一樣,裝備了中國新一代近程金屬干擾箔條裝置,可在2000米外的海域干擾敵方來襲導彈。並使其偏離彈道:另外,在071兩側還各有2座AK630艦炮,在525、526護衛艦上也是這樣配備的。為了應付小噸位的目標,該艦還裝備了幾挺12.7、7.62毫米機槍,可謂遠近兼顧,周到細緻。上述3種武器的配備已經使它的火力和護衛艦相當,強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船塢登陸艦。
傳統登陸艇僅能通過全世界15%的海岸,而氣墊登陸艇則可對70%的海岸進行登陸作業,是渡海登陸作戰必需的主要運輸工具。

運輸工具


中國的氣墊陸艇研製起步相當早,並已研製成功了711級、716級、722級等不同設計和用途的試驗性氣墊登陸艇。071級登陸艦的問世將徹底改變這一狀況,該艦對氣墊登陸艇的裝載能力大得驚人,後部巨大的船塢登陸艙可容納多艘大型氣墊登陸艇,遠遠超出世界上其他國家登陸艇的運載量。
以美國的LCAC登陸艇為基本單位,日本“大隅”級能搭載2艘,英國的“海洋之子”號只能容納1艘,而071登陸艦卻可以容納4艘,因此,在氣墊登陸艇的數量上,071登陸艦無疑是世界最強的,這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后第三個掌握大噸位氣墊登陸艇關鍵技術的國家。據稱該艦如運載履帶式武器,可運載3輛63A式水陸兩棲主戰坦克或6輛90式輪式裝甲戰鬥車,數量相當可觀。

多能的全面手

071級兩棲登陸艦強大的運載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們僅僅把它看做是一個“搬運工”那就大錯特錯了,由於其獨特的艦身構造和出色的整體性能,使得該艦在實戰中將會扮演更加複雜和多元的角色。

作戰任務

船塢登陸艦
船塢登陸艦
攻擊群的首選旗艦。071級兩棲登陸艦作為兩棲攻擊艦隊中噸位最大的軍艦,雖然在艦隊中火力不算最強、性能不算最好,但其地位卻非常“顯赫”。由於中國海軍現役的大、中型主戰艦艇均裝備有大量的各種武備和電子設備,使得艦面甲板極為擁擠,無法加裝完備的通信指控裝備,主力作戰艦艇在擔任了旗艦的指揮任務之後,實際上也難以完成本來應該承擔的作戰任務。
同時,隨著艦隊規模的大型化,作戰任務的多元化,作戰行動的複雜化,艦隊指揮人員需要處理的各種情報數量將會空前增多,一般艦船根本無法勝任旗艦工作,所以,艦隊需要一個更具駕馭能力的“指揮官”,而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071型兩棲登陸艦無疑是最佳艦選。寬廣的甲板上可以布置數量眾多的大型通訊天線,完全可以避免因無線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擾的現象;較大的排水量使它有良好的適航性、較大的續航力和較強的自持力;考慮到通信電子設備的飛速發展和作戰指揮需求的不斷提高,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證為今後的改進、改裝提供較大的餘地。所以,綜上所述,071級兩棲登陸艦是中國海軍兩棲攻擊群的首選旗艦。

能力增強

武裝直升機的“快樂老家”。雖然071隻是一艘船塢登陸艦,但其寬大的飛行甲板使得該艦在海上幾乎無所不能。2架中型直升機可同時在甲板上起降,這種獨有的優勢是其他艦艇無法比擬的,強大的直升機運載能力使得我軍在未來的登陸戰中垂直登陸能力大大增強。
另外,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台灣海峽的確還是太寬了點兒,這使得直升機的作戰效能大打折扣,執行任務時常常會出現“看得見摸不到”的現象,而071級登陸艦將會改變這種窘境,寬大的甲板完全可以作為武裝直升機補充彈藥和油料的中繼站,甚至是臨時維修站。而一旦武裝直升機可以在作戰中發揮出它的最大效能,那麼,渡海登陸作戰的勝算無疑會大幅攀升。

發展歷程


戰力量非常薄弱

1949年4月23號人民海軍在江蘇泰縣白馬廟成立之時,兩棲作戰力量非常薄弱。20世紀50年代初,人民海軍成立了海軍步兵(海軍陸戰隊的前身),到1952年,已經組建了5個陸戰師與2個兩棲坦克團。朝鮮戰爭結束后,其兵力一度達到驚人的11萬。但與此對應的兩棲輸送工具的發展卻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研製的第一步

到5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仿製/自行研製小型登陸艦艇,由此邁出了兩棲艦艇研製的第一步。1955年,中國海軍第二船舶設計院仿蘇T4級LCM的設計,設計和製造了066型兩棲登陸艇(玉寨級)。由上海求新造船廠生產,同期一起建造的還有363甲型(也稱55型)小型登陸艇,此兩型艇產量並不高。

中國第一艘

1964年在青島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同時也是首種大量建造的登陸艇——067型(西方稱之為玉南級),由海軍艦艇研究院708所設計,可運送l輛主戰坦克或2輛裝甲車,航速11節,067型總共造了近300艘,估計殼壩?6艘在役和200艘封存。此後,708所以067型為基礎,研製出068/069型登陸艇(玉清級),其滿載排水量僅85噸,每艘艇可裝載150名以上全副武裝的士兵,於1962年一1972年間在上海建造了50艘左右,151前有8艘現役,30艘備役。是當時中國主要的兩棲運送力量。

80年代

80年代中國還研製了滿載排水量超過600噸,最高航速14節的非平底型074型(玉海級)登陸艦。90年代,又推出了滿載排水量約800噸,最高航速18節的074改型登陸艦。1995年在蕪湖造船廠發現第一艘074改型登陸艦,可運載兩輛主戰坦克和2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此艦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通直甲板和右側的島式建築,帶有濃厚的試驗性質。國外媒體估計正以每年約6艘的速度建造,大約有20艘服役。

1974年

1974年的西沙海戰,80年代出現的南海主權糾紛,和1988年中越的南海之戰,都要求人民海軍加強兩棲投送能力,現有的兩棲登陸艇/艦都太小,難以承擔遠程力量投送任務。因此,人民海軍開始將兩棲艦艇的建造重點轉向適應遠洋作戰的大中型兩棲登陸艦。人民海軍大型登陸艦的設計建造任務於1975年由海軍提出,當時的設計任務書要求這種代號為072型大型登陸艦航速超過18節,裝載量450噸。
1979年,第一艘072型(玉康級)兩棲登陸艦在上海中華造船廠建成,該型艦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可操作性和適航性,總共建造了7艘(舷號從927-933),標準排水量3100噸,滿載排水量800噸,人員編製56人。能運載250名陸戰隊員和2輛主戰坦克。至1997年初期,072型已有7艘在役,至少有3艘在建造中,是人民海軍未來的兩棲艦艇主力之一。

90年代初

在90年代初,最具現代化意義的072II型西方稱之為玉庭級的兩棲登陸艦出現,它與072有著大概相同的上層建築,但擁有全新設計的直升機起降甲版,而且船體更長,噸位更大,可裝載兩架直升飛機用於登陸作戰。072Ⅱ共生產了11艘。1992年第一艘072改出現,由上海的中華造船廠生產,頭6艘均配屬給南海艦隊。強大的運載能力與長續航力,成就了072Ⅱ在中國海軍兩棲運載能力方面無可替代的主要地位。標準排水量3770噸,滿排4800噸,艦體尺寸130×16×3.2米,最高航速17節,續航力3000海里/14節,人員編製120人。072II與以前的登陸艦艇上艦炮的最大區別在於,072II上使用了全自動的帶光學描準的76F全自動炮,而且數量減少為3座。

1967年

1967年,708所推出擁有100噸裝載量的27l型登陸艇,1974年再推出改進型271Ⅱ型,通過性能驗證后隨即大量建造,與067型一同構成海軍的小型登陸艇主力。
而在中大型登陸艦方面,1966年推出了073型中型登陸艦,但因易出故障和船體振動而未大量生產,1979年雖然推出改進的07311型(玉島級),仍因若干缺陷而未大量建造,現有1艘現役、3艘備役。80年代末,708研究所又在073Ⅱ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073Ⅲ,第一艘於1991年建成,1993年入役,西方稱之為玉登級。

參數

排水量增加,且採用非平底結構,對開式首門,摺疊式雙節弔橋,滿載排水量超過1800噸,一次可運載10輛主戰坦克。安裝37毫米高炮4門,還能裝122毫米火箭炮,提供對岸火力支援。可算是一種現代化的中型登陸艦。只有1艘服役。079型(玉連級)則是由27lⅡ型登陸艇放大而成,它的滿載排水量1100噸,目前共有31艘服役。079型可裝載3輛坦克和數量不詳的人員和物資,艇上共裝有2門雙聯裝25毫米機炮和2座BM2l型火箭發射器。

結構介紹


甲板

中國071船塢登陸艦
新型登陸艦的上層建築十分高大,大約佔去了甲板以上約2/5的空間,且主要分佈於艦首。指揮室、控制艙、醫療救護艙及一些居住艙主要設置於l號甲板及上層建築物,2號甲板則是艦員和登陸部隊的居住艙、辦公室及廚房。登陸艙分前後兩段置於2號甲板下,前段為2層,可以儲存登陸裝甲車輛和一一些其它物資,在進出口處設有小型升降機,用於兩層之間貨物的移動裝卸,在前段艙壁設有供車輛通過登陸的跳門。後段是船塢登陸艙,總長約70米,主要用來停泊各型氣墊登陸艇、機械登陸艇或車輛人員登陸艇。前艙的人員或裝甲車輛能從專門的通道前往後艙登上氣墊艇。在艦尾設有一個可關閉的進塢區,它通過艦尾壓載進水使登陸艇能迅速和安全上艦,並直接駛進駛出。

船體特點

中國的新型登陸艦沒有採用當下流行的全通甲板結構供直升機起降。而是把直升機甲板設在了艦橋後部,艦橋和艦體同寬;由於取消了甲板下的機庫,因此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用於其它布置。該艦的飛行甲板上有2個直升機著艦點,從艦橋后機庫的大小來看,最多只可搭載4架直一8或法國的海豚型直升機,緊急情況下也可多載兩架,但無法放入機庫。直一8直升機是中國於70年代末期從法國引進的多用途直升機,至80年代共購買了17架,首架中國製造的該型機於1989年交付使用,該型機是一種性能十分優良的多用途直升機,既可反潛、救援、反艦,也可作為運輸機使用。機艙可載運27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飛行700公里進行機降,並最多可載運39人和一輛BJ_22型吉普及其乘員,或裝載3000公斤貨物飛行500公里,很適合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使用。但由於此種結構甲板有效空間不足,載機數量少、也產生了如快速投送能力差、艦艇航行時直升機起降受兩側絮流影響較大,對飛行員以及直升機要求較高等問題,並意味著該艦缺乏改裝為航空制海艦的能力。前部車輛儲存段和后直升機甲板距離過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艦的港口裝卸。

世界代表


法國“閃電”(Foudre)級船塢登陸艦
法國海軍擁有二艘大型“閃電”(Foudre)級船塢登陸艦(LSD),第一艘“閃電”(Foudre)號,舷號L9011,在1990年正式服役;第二艘“熱風”(Siroco)號,舷號L9012,在1998年正式服役。兩艘“閃電”級全部在位於布雷思特(Brest)法國艦艇建造局(DCN)海軍造船廠建造,分配到法國戰鬥海軍土倫(Toulon)基地地中海司令部。
“閃電”級用於裝甲部隊登陸和支援使法國海軍能夠迅速部署一支軍事力量。“閃電”級的主要任務是在無準備的海岸上用於步兵和裝甲車輛登陸、用於海軍軍事力量和人道主義任務的機動後勤支援。
設計
“閃電”級擁有容積達到13,000立方米的船塢,能被當作一個浮動船塢使用或攜帶登陸車輛。船塢也能容納十艘中型登陸艇(LCM),或者也能容納一艘機械化登陸艇(LSM)和四艘中型登陸艇(LCM)。可移動甲板用於提供車輛停車位或艦載直升飛機著艦操作。安裝一個船貨升降機,升力高達52噸;另外一台12米起重機額定吊運能力37噸。
“閃電”級編製人數是210名船員連同13名軍官,持久力30天。能夠搭載容納467位乘客或軍人,或者用於搭載700名乘客,在危機時期能夠容納人數可以達到1,600名。
為了符合軍事行動和人道主義行動需求,“閃電”級提供面積500平方米的醫院艙室,包括二個完全裝備的手術室和47個床位,用於大規模的醫療和撤退任務。
據有關資料,“閃電”級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模塊化建造方法,全艦由96個模塊構成,每個模塊重約80噸。滿載排水量為12400噸;艦體總長 168米,水線寬23.5米,吃水5.2米。
直升飛機
“閃電”級有一個1,450平方米的飛行甲板,能容納達到七架超級“美洲獅”直升飛機。有三個直升飛機著艦點,二個在飛行甲板和一個在400平方米的可伸縮船塢蓋甲板上。飛行甲板安裝Samahe拉降系統。直升飛機機庫用於容納二架超級Frelon直升飛機或四架超級“美洲獅”直升飛機。“閃電”級飛行甲板提供完全的支援能力給同時的配置的四架9噸直升飛機,包括晝夜補給燃料。
指揮系統
“閃電”級安裝法國艦艇建造局(DCN)的“西尼特”(SENIT)-8戰鬥數據系統和一套OPSMER命令支援系統。裝備的通信套件與錫拉庫斯(Syracuse)衛星通信系統整合。
西北風(Mistral)防空導彈
“閃電”級安裝二套Simbad雙聯導彈發射裝置,由歐洲導彈設計局提供,用於發射“西北風”近程防空導彈。“西北風”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