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苗民起義
古州苗民起義
古州苗民起義指的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貴州榕江縣)苗民在包利領導下,反抗朝廷剝削壓迫的武裝起義。
古州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群雄紛爭,烽煙四起,一批批苗族同胞就西遷到古州這“方先大壩”,一片荒野變成他們富饒的家園。征服佔有的烽煙又使他們由古州“分飛”到黔東南甚至世界各地,古州卻又成了他們宗祖的故鄉。
苗族同胞還叫這裡為“天鵝壩”,傳說這地方過去因天鵝很多而得名。侗家人叫這裡為“三寶”,傳說古州地區原是一個大湖,湖內有條龍。一天狂風暴雨,大湖漲水,南邊崩出缺口,湖水瀉出,龍隨湖水而走。這條龍分別在樂鄉、中寶、古州城一帶分別留下一顆寶,於是稱這裡為“三寶”。如今,這裡三江匯流、古榕蒼茫、萬畝大壩、千戶侗寨,天鵝壩也罷,三寶也好,總之這是個神奇美麗的地方。
古州流傳著兩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個故事大約發生在唐朝以前,古州城還是個大苗寨,寨里有個非常漂亮的苗家姑娘,叫榮耶,她從小就有“青梅竹馬”的心上情人,但情人無權無勢,被有權勢的表哥等人強行爭奪,為了得到這位美人,他們相互殘殺,最後,親戚們將她五馬分屍。她死後,變為一隻白金雞,在他情人接親的路上等待。後來月亮山一帶的苗族還用榮耶鼓臟節來紀念這位美麗的姑娘。另一個就是“朱郎娘美”的故事。秦娘美的故鄉在與古州城一河之隔的車江侗寨。
雍正四年(1726年)至九年(1731年),清廷剿撫兼施,收復黔省苗族4萬戶,闢地二三千里,幾當貴州全省 之半。該地區由“無君上,不相統屬”到設官建治,顯然是一種社會進步。但是官軍駐紮該地后,修城、建署、築碉、開驛等,大量無償役使苗民,加之繁重的賦稅和各種名目的攤派,給苗民帶來沉重的負擔。苗民不堪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雍正十二年七月,黎平人包利到苗疆腹地古州,以“苗王出世”相號召,大造反清輿論。十三年二月,官吏濫征錢糧,古州地區的八妹、高表等寨苗民蜂起反抗。包利乘機聚集2萬餘苗眾,於二十六日圍攻古州城北之王嶺汛地。古州總兵研勛率兵前往鎮壓,苗眾潰散。包利收集餘眾,北移至清江、台拱(今貴州台江)地區,從者復至2萬。
該地官吏告急,遠在貴陽的貴州巡撫元展成、提督哈元生令古州、清江(今劍河)各派數百兵丁前往彈壓。三月二十一日,包利率眾包圍台拱番招坉汛城,元展成倉促調附近各營汛駐兵共5000人,前往解圍。途中反被包利軍包圍。四月,提督哈元生親自領兵300人,前來督師,行至清平(今黃平南)楊老驛,始知情況嚴重,畏懼不前。包利等探知清軍駐防兵大半已移戍西北,各城守備空虛,便乘機發起攻勢。
雍正帝
七月,雍正帝又命刑部尚書張昭為撫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師,兼理後勤。在調集清軍之時,雲貴總督尹繼善已遣雲南清軍2000,星夜赴援,湖南、廣西清軍亦相繼開到。起義苗眾見清軍雲集,便棄城回寨。哈元生為打通雲南清軍東來之路,先進軍凱里,又合攻重安堡。苗眾回寨后,乘各地營汛兵力空虛,攻圍營汛,阻截運道。於是,台拱、清江、丹江(今雷山北)、八寨(今丹寨)清軍諸營同時告急。而八寨協副將軍馮茂誘殺已降苗眾600餘人,更加引起苗民憤怒反抗,以致起義蔓延到更大範圍。
乾隆帝
十二月初,張廣泗到凱里,分兵三路,進剿苗族村寨。凱里一路4000人,由四川督標副將長壽、貴州定廣協副將軍曾長治率領;台拱一路3000人,由廣西左江總兵王無黨、貴州黔西協副將康世顯率領;清江一路5000人,由張廣泗和湖北襄陽總兵焦應林、湖南九溪協副將李椅率領。三路清軍分別向九股河上、下游和清水江下游各苗寨同時發起進攻。廣大苗民堵路、築城、挖壕、埋簽,頑強抗擊,但終因力量懸殊,無法阻擋清軍圍攻。
年底,上九股的掛丁、郎川、空稗,下九股的台雄、打革,清水江下游的擺尾等數十個較大的苗寨,先後被清軍攻破,苗民死傷慘重。乾隆元年正月,張廣泗進一步部署圍剿苗眾:命總兵焦應林、副將長壽統兵留駐已攻佔之苗寨;增調古州總兵韓勛、廣東高州總兵譚行義、四川川北總兵王廷詔等部,連同原有清軍,分為8路,進剿丹江、高坡、羊色、擺調、烏留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