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衍那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

《羅摩衍那》(梵語,徠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

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全文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作品簡介


羅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羅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當於耶穌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羅摩衍那成書不早於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後來(不早於公元前200年)補充進去的,原作將羅摩描繪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後來補充的部分將羅摩說成是毗濕奴的化身,兩部分的文筆也不一致。
原書依據吠陀體系推算,羅摩和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之間的戰爭發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傳統的曆書都是根據這種推算編製的,但是並不為現代歷史學家所接受。
印度傳統認為羅摩是毗濕奴的化身,他殺死魔王羅波那,確立了人間的宗教和道德標準,神曾經答應蟻垤,只要山海還存在,人們就仍然需要閱讀羅摩衍那。
20世紀70年代大陸梵文學者季羨林、黃寶生翻譯《羅摩衍那》,為全世界迄今除英譯本之外,僅有的外文全譯本。
《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的遊行”或“羅摩傳”。羅摩是印度古代的傳說中人物。后逐漸被神化。

創作背景


這部史詩的作者傳說是跋彌,或稱伐爾彌吉,意譯蟻垤。對此學者雖有意見分歧,但統觀全書,儘管寫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並有,但基礎部分文體大致是統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個作者對全書進行過加工,這個作者就是蟻垤。
蟻垤生卒年代不詳。按照傳說,他原出身婆羅門家庭,因被遺棄,被迫以偷盜為生。傳說他靜坐修行數年而一動不動,無數螞蟻在上面築巢生息,身體成了螞蟻窩,所以叫做蟻垤。
有人說他是古代的仙人,或是金翅鳥的兒子,還有人說是一個語法專家。當神的使者向他講述了英雄羅摩的故事後,資質平庸蟻垤卻無法把它記錄下來。直到有一天,他在樹林中看見一個獵人射死了一隻雄麻鷸,雌麻鷸因驚恐與悲哀慘叫不止,面對此情此景,悲憤不已的蟻垤突然脫口而出合轍押韻的話語,一種優美、和諧的詩體就此神奇的誕生了,這就是被後人稱為輸洛迦的短頌體,蟻垤正是用這種詩體創作了《羅摩衍那》。
如今標明的作者已經籠罩在神話傳說的迷霧中,其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他們有可能是這大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這大史詩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
《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大家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7篇晚出,第2~6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因此,這部包括24000頌(現代精校本為近兩萬頌)的大史詩絕不會成於一時,它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全書7篇按順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鬥篇》和《後篇》。

主要情節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
史詩以羅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表現了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鬥爭;因其間穿插了不少神話傳說和小故事及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筆墨,故而篇幅宏大。情節大體如下: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有3個王后,生有4個兒子,長子羅摩。羅摩通過比武獲勝,娶了彌提羅國公主悉多。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他的第二個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慫恿,竟提出流放羅摩14年和立她的親生兒子婆羅多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於十車王有諾言在先,必須應允王后的要求。羅摩為使父王不失信義,甘願流放。悉多為了夫妻之情,十車王的小王后親生子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都甘願隨同流放。他們3人離開都城不久,十車王即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不了解內情,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親,舉行完父親葬禮后,親自去森林尋找羅摩,讓他繼位。但羅摩堅決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滿再回去。婆羅多隻得帶回羅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為攝政。羅摩3人在森林中歷盡艱險。楞伽島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奴曼神勇異常,(據猜測可能為中國西遊記孫悟空原型之一)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終於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阿逾陀城出現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羅摩聽到民間又傳悉多不算貞女,為不違民意,忍痛把懷孕在身的悉多遺棄在恆河岸邊。悉多得到蟻垤仙人的救護,住在凈修林里,生下一對孿生子。后羅摩舉行馬祭,蟻垤安排孿生子與羅摩相會,並向羅摩辯明悉多的貞節,但羅摩仍認為無法取信於民。悉多無奈,向大地母親呼救,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收容她。頓時大地裂開。悉多縱身投入大地懷抱。最後羅摩兄弟都升入天國,復化為毗濕奴神。
全書寫的是羅摩與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這樣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樣,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的筆墨。

分篇概述


第一篇《童年篇》
開首是一篇類似楔子的東西,介紹成書經過和全書內容。接著講本書主要故事。十車王無子,請鹿角仙人舉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來到祭場。他們商議請大神毗濕奴下凡翦除羅剎王羅波那。毗濕奴化身為4,降生為十車王的4個兒子: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和設睹盧祇那。大梵天為了幫助毗濕奴,要求眾神創造獼猴,助羅摩平妖。大仙人眾友來到十車王朝廷上請他派羅摩去降魔。羅摩和弟弟羅什曼那隨眾友出走,剪除了妖魔,來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羅摩拉斷神弓,同悉多結婚。悉多是遮那竭王從壟溝里揀起來的女兒。
第二篇《阿逾陀篇》
主要講十車王的宮廷鬥爭。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小后吉迦伊玩弄手段,脅迫十車王把羅摩流放,讓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即王位。羅摩是孝子,堅決執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賢妻,一定要陪羅摩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執意陪侍兄嫂。於是 3人辭別父母,出發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波羅多也是好弟弟,無論如何不願登上王位。他率領大軍到森林裡去,勸羅摩回國。羅摩不肯,把自己的一雙鞋交給婆羅多,作為替身。婆羅多捧雙鞋回國,代羅摩攝政。
第三篇《森林篇》
描繪羅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處是羅剎。他們行兇吃人,攪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們懇請羅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羅剎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來到林中,愛上了羅摩。羅摩把她轉介紹給羅什曼那。羅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於弟弟伽羅。隨後又逃往楞伽城,慫恿羅波那來劫走悉多。羅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開羅摩,乘機劫走悉多。羅摩兄弟在林中到處尋找悉多蹤跡,遍詢樹木、小河、山丘、野獸,沒有得到確切的答覆。他們倆後來遇到了金翅鳥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經被魔王羅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王聯盟,共同營救悉多。
第四篇《猴國篇》
主要講羅摩與猴王結盟的故事。羅摩同羅什曼那來到般波湖。爛漫的春光逗引起羅摩思妻之情。他們兄弟倆在這裡碰到神猴哈奴曼,並在哈奴曼力勸之下同猴王須羯哩婆結盟,互相約定:羅摩助猴王殺死其兄波林,奪回王位;猴王則幫助羅摩尋找妻子。正在此時,波林來同猴王搏鬥。羅摩隱身樹后,用暗箭射死波林。接著就給猴王舉行灌頂(加冕)禮。但猴王復國以後,沉湎於酒色之中。羅什曼那罵上門來,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將,到大地各處搜尋悉多蹤跡。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鳥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訴他親眼看到羅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羅摩於是率猴兵來到海邊。他派哈奴曼過海去偵察。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過大海以後,來到楞伽城。他變成一隻貓,潛入城內,到處探視。最後來到王宮的御花園,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並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抗拒魔王引誘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羅剎女離開的時機走到她跟前,把羅摩的表記交給她。為了想試一試魔王的威力,他大鬧楞伽城。最後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繫上了燃燒著的東西。他伺機逃脫,所到之處,烈炎隨之,火燒了楞伽城,然後縱身跳過大海,向羅摩復命。
第六篇《戰鬥篇》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
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描繪羅摩率猴兵與魔兵搏鬥的情景。聽說羅摩率領猴子 大軍來到大海對岸,魔王羅波那就召開軍事會議。他弟弟維毗沙那主張交出悉多,與羅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趕走。他過海投奔羅摩。羅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羅跨海造橋。猴子大軍渡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接著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兄弟都受了重傷。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去採集仙草,給羅摩兄弟治傷。但是仙草卻隱藏了起來。哈奴曼於是把整座吉羅娑山托在手中,來到兩軍陣前,用仙草治癒了羅摩兄弟的傷,又把神山托回原處。最後羅波那和幾個兒子都陣亡了。羅摩立維毗沙那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團圓。此時14年流放期滿,羅摩得勝回國。
第七篇《後篇》
是全書最後一篇,從內容上看是后加的。這一篇結構龐雜,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追述羅剎的來源和羅波那與哈奴曼的歷史,美化神猴;二是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裡,羅摩從一個被迫害的受難者一變而為封建專制暴君。他懷疑悉多不貞,命羅什曼那將懷孕的悉多遺棄於野林中。蟻垤仙人收養了她。她生了兩個兒子。蟻垤寫成《羅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後來到了羅摩朝廷上,覲父認子。蟻垤把悉多領來,證明了她的貞操。羅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於地母,大地開裂,她一躍而入。最後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全部史詩除這個主幹故事以外,還插入不少小故事、神話和傳說。

思想內容


一徠千多年以來,對於史詩的主幹故事有各種解釋。印度教徒認為羅摩是神,因而把史詩看成是聖書。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
西方學者認為該史詩影射的是農業技術從印度北方傳向南方的過程,因為悉多的原意是田地里的壟溝,象徵農業技術。
還有人認為它是一部戰勝艱苦和強暴的英雄頌歌。十車王宮廷上出現了矛盾,慶祝羅摩灌頂為太子的喜慶場面一變而為悲嘆離別的情景。解決矛盾的途徑只有自我犧牲,於是羅摩等3人甘心流放。作者通過這一宮廷陰謀的描繪,宣揚了一整套君臣、父子的倫理教條。在對與猴國結盟、滅魔復國、夫妻團圓的描寫中,作者歌頌了羅摩這個英雄。他的理想是家族和好,政權安定;他支持正義的戰爭,也考慮奴隸社會中平民的利益。
另外也有人說,史詩產生於印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階段,書中所宣揚的已是封建道德教條。羅摩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他恃以為生的是農業;而羅波那則代表沒落奴隸主,他以吃肉為生,進行游牧活動。從民族矛盾來看,羅摩皮膚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羅波那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羅剎,實際上是婆羅門,是外來的雅利安人的代表。整個史詩歌頌的是新興地主階級,且通過大力宣揚一夫一妻制,強調女子的貞節,表現了作者對王位繼承的純潔性的關心。

文化影響


印度國內

兩千多年以來,《羅摩衍那》的影響有增無減。印度各階層人物無不熟悉這部史詩中的人物和情節,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別是哈奴曼更變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對象,在農村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人認為,印度很多地方,特別是在羅摩住過的奧烏德,那種驚人的獼猴崇拜是同哈奴曼緊密相聯的。連人民群眾嘴裡常說的一些諺語,也都能表現出他們對於《羅摩衍那》的熟悉與熱愛。宗教信徒力圖利用《羅摩衍那》的威名,來宣傳自己的教義。政治領袖也利用它宣傳自己的主張。至於文藝界更不必說。從迦梨陀娑一直到薄婆菩提都取材於《羅摩衍那》。12世紀,《羅摩衍那》被譯成泰米爾文。其後印度南北各種語言都有《羅摩衍那》的仿作或翻譯以至改寫。1631年前後,杜勒西達斯根據《羅摩衍那》改寫的《羅摩事迹之湖》(或譯《羅摩功行錄》),成為印度教的福音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在家中朗誦《羅摩衍那》,一些廟宇還利用擴音器播送梵文原文的《羅摩衍那》。根據《羅摩衍那》編寫的戲劇到處上演。印度著名的舞蹈學派迦塔迦利舞主要取材於兩大史詩。

國外影響

《羅摩衍那》在公元初幾個世紀內大概經過 3條路傳至國外:北路,從旁遮普和克什米爾出發由陸路傳至中國(西藏和新疆);南路,從古吉拉特和南印度出發由海路傳至爪哇、蘇門答臘和馬來亞;東路,從孟加拉出發由陸路傳至緬甸、泰國以及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傳播者有印度教徒,也有佛教徒。南亞和東南亞各國幾乎都有羅摩的故事。最早的痕迹是在南越發現的,南越古代是占婆王國的一部分。這裡有一座蟻垤廟的遺跡。廟中有一塊公元7世紀時的石碑,講到蟻垤的詩和毗濕奴的化身。在北越也有羅摩的故事。在印度尼西亞,羅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9世紀。在中爪哇有許多羅摩故事的浮雕。在馬來亞,羅摩的故事也在流傳,但攙雜了很多伊斯蘭教的成分。在柬埔寨,有蟻垤寫的和其他人寫的羅摩故事。在泰國,羅摩故事在13世紀以前即已流行。從13世紀起,泰國有幾個國王取名為羅摩。1798至1809年,國王羅摩一世(當前泰國王室的創始人)寫了一部羅摩故事的書。以後還有幾個國王都寫過有關羅摩的故事或舞劇,它們所根據的是蟻垤的《羅摩衍那》或其他傳本。寮國同樣有羅摩的故事。在緬甸,羅摩故事流傳很廣。

國內影響

中國翻譯《羅摩衍那》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不過它的書名和書中的故事,在佛經中已經出現。陳真諦譯《婆藪盤豆法師傳》說:“法師托跡為狂痴人。往罽賓國。恆在大集中聽法,而威儀乖失,言笑舛異。有時於集中論毗婆沙義,乃問《羅摩延傳》,眾人輕之。”馬鳴菩薩造、後奏鳩摩羅什譯的《大莊嚴論經》卷第五說:“時聚落中多諸婆羅門,有親近者為聚落主說《羅摩延書》,又《婆羅他書》,說陣戰死者,命終生天。”唐玄奘譯的《大毗婆沙》卷第四十六說:“如《羅摩衍拏書》有一萬二千頌,唯明二事:一明邏伐拏(即羅波那)將私多(即悉多)去;二明邏摩(即羅摩)將私多還。”這裡所說《羅摩延傳》和《羅摩衍拏》,都是《羅摩衍那》。可見這一部史詩的書名早已為中國人民所熟悉。至於故事的內容,也已傳入中國。三國時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 5卷第46個故事講到一個國王名聲遠揚。他的舅舅是另一個國王,率兵來侵。他為了不讓百姓受難,自動讓國,與元妃逃往山林中。路上有一條龍把元妃劫走。龍逃走時碰到一隻巨鳥。張翼塞徑。它發出震電,把鳥打倒,逃還大海。國王失妃,四齣尋覓,遇一大獼猴,獼猴也被它的舅舅驅逐失國。兩者就結成好友。獼猴終於幫助國王斬龍救妃,復國為王。這個故事只是《羅摩衍那》的一半。元魏吉迦夜、曇曜二人所翻譯的《雜寶藏經》第一卷第一個故事《十奢王緣》,提到十奢王(十車王)、羅摩、羅漫(羅什曼那)、婆羅陀(婆羅多)和滅怨惡(設睹盧祗那)等等,並且也提到國王的幾個夫人,婆羅陀的母親是第三夫人。她要挾國王廢羅摩而立婆羅陀,結果羅摩被流放12年,終於復國為王,但沒有提猴子、羅剎或龍。這個故事是《羅摩衍那》的另一半。兩個一半結合起來,就構成一個整體。此外,中國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形象,有人說是來自哈奴曼。1980年,《羅摩衍那》的中譯本開始陸續出版。

風格與成就


《羅摩衍那》之所以在印度以及世界文學史上有這樣顯著的地位,除思想內容以外,還有藝術技巧方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
面的原因。《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內容相似,文體也很接近,但是後者被稱做“最初的歷史傳說”,而前者則被稱做“最初的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藝術風格方面。《羅摩衍那》總的風格雖然樸素無華,簡明流暢,但已經呈現出精雕細鏤的傾向;有極少數詩篇甚至達到“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的地步,成為後來玩弄文字技巧的先聲。這同《摩訶婆羅多》是有顯著差異的。
《羅摩衍那》具有印度古代長篇敘事詩中必不可少的 4種因素:政治(宮廷鬥爭或其他矛盾)、愛情(生離死別)、戰鬥(人人之間、人神之間、人魔之間)和風景(四季或六季的自然景色和山川、城堡、宮殿),而且描繪手法都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從印度文學史來看,《羅摩衍那》描繪自然景色,可以說是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首先是對於四季或六季的描繪,主要集中在第 4篇《猴國篇》中;對於夜景的描繪,對於宮殿的描繪,比如第5篇《美妙篇》哈奴曼眼中的魔王宮闕,珠光寶氣,金碧輝煌。只是對宮殿中那一輛雲車的描繪就佔了整整一章,其鋪陳雕鏤之生動細緻就可以想見了。對於印度的聖河──恆河的描繪,更是膾炙人口。這對於鼓舞印度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品的藝術風格雖樸素無華、簡明流暢,但已呈精雕細鏤傾向。它在印度一直被奉為敘事詩的典範,古代和中古的文學創作大多從中取材。其影響早已遠超出印度,特別是在亞洲廣泛流傳,而列入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故事早已隨佛經的翻譯而傳入中國。1980~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季羨林教授從梵文翻譯的8卷《羅摩衍那》全譯本。

電影


影片簡介

羅摩衍那:史詩 海報
羅摩衍那:史詩 海報
《羅摩衍那:史詩》講述的是年輕神武的羅摩在比武招親大會上折斷了 神弓,迎娶了美麗的悉達為妻。羅摩的父親十車王感到自己已年邁,決定傳位給自己最心愛的長子羅摩。十車王曾對救過自己性命的一個王妃承諾要滿足她兩個願望,而王妃受人挑撥,便要十車王兌現承諾,要將羅摩放逐到森林中14年,並讓自己的兒子巴拉特繼承王位。儘管十車王非常不情願這樣做,但他必須履行自己的諾言,於是羅摩被放逐了。羅摩的妻子悉達也請求跟隨自己的丈夫一同到森林中去生活,同時羅摩最忠實的兄弟羅什曼那也伴隨左右。

製作發行

Ramayana: The Epic
導演:Chetan Desai
主演:Manoj Bajpai玖熹·查瓦拉Ashutosh Rana
類型:動畫 奇幻
上映日期: 2010年10月15日 印度
發行公司: Maya Entertainment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