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蘇聯元帥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男,蘇聯元帥(1944),軍事統帥、軍事家,二戰中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的蘇聯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之一。
1922年擔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1925年10月擔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1926年進了紅軍軍事學院的高級指揮人員進修班,開始了從一位政工幹部向紅軍指揮員的轉變。1939年在聯共(布)十八大上成為候補中央委員。1940年晉陞為中將,被任命為外貝加爾軍區司令員,成為紅軍的高級將領。1941年1月被任命為外高加索軍區司令員。
1926年的科涅夫
1916年春應徵入伍,在俄軍西南戰線的一個炮兵師里當士官。
1917年十月革命后,複員回鄉,在家鄉參加地方蘇維埃。
1918年初加入蘇聯共產黨,擔任當地工農“戰鬥支隊”的政委。時值蘇聯內戰烽火連天,他向軍區政委伏龍芝主動請纓,率領他的工農支隊開赴東線作戰,被任命為第102裝甲列車的政委,率領裝甲列車執行在敵後騷擾作戰的任務。後來又先後擔任旅政委和師政委。
1922年擔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內戰結束后,先在東部擔任一個海岸步兵軍的政委,后調任莫斯科軍區一個步兵師的政委。
1925年10月擔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不久后的一次軍事工作人員會議上,科涅夫就加強部隊紀律和秩序,以及提高戰備發表了大膽而有原則性的講話,使與會者深受觸動。
1926年進了紅軍軍事學院的高級指揮人員進修班,開始了從一位政工幹部向紅軍指揮員的轉變。
1927年學習期滿后,回到原來所在師,降級當了步兵團團長,呆了5年後才升任師長。之後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科涅夫從學院畢業后,還是擔任師長、直到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掉,他才當上軍長、集團軍司令等一系列職務。
1939年在聯共(布)十八大上成為候補中央委員。
1940年晉陞為中將,被任命為外貝加爾軍區司令員,成為紅軍的高級將領。
1941年1月被任命為外高加索軍區司令員。
在撤退中晉陞
軍裝照
西方面軍失敗
科涅夫的西方方面軍共有6個集團軍、480輛坦克(其中先進的T一34和KV型坦克只有45輛),實力在當時僅次於蘇軍西南方面軍。9月份,由於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主力之一——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被調往南方包抄蘇軍西南方面軍,中央戰場出現短暫平靜,但隨著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戰役中被圍殲,德軍大量兵力開始向中央戰場集中,準備發動對莫斯科的攻勢。德軍投入中央方向的共有三個坦克集群(第2、第3和第4)和三個野戰集團軍(第2、第4和第9),占當時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1/2和裝甲兵力的3/4,共有180餘萬人、1700輛坦克、1390架飛機、1.4萬門火炮和迫擊炮。他們當面的蘇軍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共有125萬人、995輛坦克、677架飛機、6808門火炮和迫擊炮。蘇軍非但在兵力兵器上居劣勢,更重要的是在戰役態勢上部署不當。蘇軍在戰前強調進攻戰略,對防禦研究不夠,尤其對如何抗擊敵坦克集群的強大突擊缺少對策。包括科涅夫在內的幾位方面軍司令員,都沒有將主力部署在縱深,而是呈前沿一線部署,這就使蘇軍的防禦縱深過淺,容易被德軍的裝甲利刃所穿透。同時,他們錯誤地估計了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方向,將重兵部署在西面。結果,9月底震驚世界的莫斯科會戰開始后,德軍的坦克重兵集團出乎科涅夫等人的預料,不是從西面,而是從南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迅速突破了當面薄弱的蘇軍防線。德軍強大的坦克兵團已經向西方方面軍司令部所在地的維亞茲馬城進逼,很快就要推進到西方方面軍後方,科涅夫用高頻電話向斯大林報告了這一情況,說明西方方面軍主力被包圍的危險已經出現,但斯大林當天沒有作任何指示,而科涅夫也缺乏甘冒風險下令部隊後撤的臨機決斷勇氣。德軍第3、第4坦克集群在維亞茲馬會師,將西方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主力團團圍住。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也被德軍包圍。這場史稱的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包圍戰,是衛國戰爭中蘇軍最大悲劇之一,蘇軍3個方面軍共有8個集團軍被德軍合圍。德軍宣稱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兩大包圍圈內共俘獲蘇軍67萬3千人。按蘇聯戰後統計至少也有30萬。此時莫斯科岌岌可危,蘇聯被迫將大部分政府機構和各國外交使團撤退到古比雪夫。這是科涅夫生平中最大一次敗走麥城。
朱可夫施恩
當時,中央委員會派遣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元帥的調查團前去西方方面軍司令部。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儼然以最高統帥的語氣訓斥科涅夫,科涅夫據理力爭,就因為蘇軍防禦的戰爭形態問題,伏羅希洛夫和科涅夫大吵了一架,正巧,因為科涅夫派給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部隊沒能及時來到維亞基瑪地區,蘇軍沒有向德軍側翼進行反突擊,致使該地區淪陷。(參見羅科索夫斯基回憶錄,此役中羅科索夫斯基作為沒有部隊的光桿司令,差點被德軍俘虜)。伏羅希洛夫元帥一氣之下,要將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這時,朱可夫來到西方方面軍司令部,親自打電話向斯大林說,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無助於挽救局勢,他在白俄羅斯軍區工作時了解科涅夫,此人聰明能幹,是塊當方面軍司令員的料。他建議留下科涅夫給自己當副手,斯大林考慮之後對此表示同意。
按照羅科索夫斯基的回憶,當羅科索夫斯基率第16集團軍司令部衝出維亞基瑪后,來到西方方面軍司令部彙報沒有部隊的情報,當時,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元帥也在方面軍司令部,羅科索夫斯基親眼目睹了伏羅希洛夫對西方方面軍領導人的訓斥,這也激起了科涅夫、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方面軍政委)和格爾曼·卡皮托諾維奇·馬蘭金〔方面軍參謀長)等人的一致反擊,就在雙方群罵之際,伏羅希洛夫找來了朱可夫,宣布朱可夫為新任西方方面軍司令,然後朱可夫就對羅科索夫斯基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
加里寧反攻戰
生活照
蘇軍莫斯科反攻的目標是殲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但此時蘇軍還沒有強大的坦克和機械化兵團,無法斷敵退路;炮兵力量也不足,在突破敵軍防禦時困難重重。因此朱可夫和科涅夫兩軍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雖將德軍擊退150公里,但未能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也未能把戰線重新推回到斯摩棱斯克,但他們所部不間斷的頑強進攻,仍然收到了效果:德軍的中央戰線搖搖欲墜,希特勒統帥部懾於蘇軍在中央戰場顯示的強大作戰威力,不敢將德軍1942年的主要攻勢指向這一方向,而是企圖在南線取得決定性戰果。
抗命又坐冷板凳
1942年夏季,德軍在南方重新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緊急將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為最高副統帥,讓他去應付南線的危急形勢。朱可夫推薦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一職。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軍后,按照斯大林和朱可夫的部署,指揮部隊在陰雨連綿中繼續對中央戰場的德軍猛攻,使之陷入無盡苦戰之中,無法抽調大軍去增援斯大林格勒。但是,蘇軍在連續強攻德軍的堅固防線中,也遭到了很大傷亡,這給方面軍司令部招來了批評。1943年3月被調任西北方面軍司令,由於他接受了前一時間的教訓,不願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反攻,斯大林大怒,再次撤了他的職,將他後方任二線的草原軍區司令。
從替補到主力
科涅夫指揮戰爭
1943年7月德軍向庫爾斯克凸出部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這就是聞名世界的庫爾斯克會戰。蘇德兩軍都投入了最精銳的部隊和最精良的武器,以期一決勝負。德軍的意圖是從南北實施強大的對進突擊,合圍據守該凸出部的蘇聯最精銳的兩個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和瓦杜丁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為此集中了90萬兵力,2700輛坦克,2000架飛機。7月5日德軍開始了這場代號“堡壘”的強大攻勢。北面的莫德爾在第一天就以900輛坦克向蘇軍瘋狂突擊,但他當面的蘇軍中央方面軍兵力雄厚,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和坐鎮在此的副最高統帥朱可夫在蘇軍將領中最能征善戰,因此蘇軍的防線固若金湯,巋然不動;但擁有更強大裝甲力量的曼施泰因在南面出動了3個坦克軍的1200輛坦克,以兇悍的黨衛軍坦克師做先鋒,展開了更猛烈的攻勢,他當面的瓦圖京部隊實力不如羅科索夫斯基部隊,而且瓦杜丁錯誤地讓第1坦克集團軍放棄機動性,分散迎戰德軍,當德軍轉移戰役主攻目標時,瓦圖京已經無法集中坦克可以阻擋德軍的進攻了,在這最危急時刻。最高統帥斯大林親自下令科涅夫率領草原方面軍的兩支主力——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立即馳援瓦杜丁。科涅夫早已預見及此,命令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提前作好了準備。蘇軍最高統帥部一聲令下,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立即日夜兼程,火速趕往前線,在7月12日到達普羅霍羅夫卡,與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黨衛軍“帝國”坦克師、“骷髏”坦克師、“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師的200輛坦克遭遇。羅特米斯特羅夫是位智勇雙全的戰將,他知道蘇軍T—34坦克在遠距離對射中不敵德軍的“虎”式坦克,於是下令全軍勇猛衝擊,與敵展開近戰。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的7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開足馬力全速前沖,楔入德軍坦克的戰鬥隊形,與之展開近距離混戰。雖然蘇聯損失的坦克是德國的倍數,但德國坦克兵由於數量不足卻被迫先撤出了戰場。這場翻天覆地的坦克大戰,後來被科涅夫稱之為“德國坦克兵這隻天鵝臨終前的美妙歌聲。”
科涅夫在戰場上的真正聲威是從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建立的。他的部隊不僅在關鍵時刻使德軍打贏這場會戰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且在戰役反攻的過程中解放了號稱烏克蘭第二首府的哈爾科夫。這是個相當了不起的戰功,因為當時他的坦克等技術兵器因為主要拿去支援了瓦圖京,剩下的數量是不多的。當他在半夜用電報機叫醒斯大林,略顯激動的告訴斯大林這一消息時,斯大林命令在蘇聯首都莫斯科以224門禮炮齊放20響,慶祝紅軍的這一重大勝利,這是蘇聯在衛國戰爭中首次鳴放較高等級的禮炮(此前的禮炮是以124門火炮鳴放12響)。庫爾斯克會戰成了科涅夫命運的轉折,戰役結束5天後,他獲得大將軍銜。
突破東方壁壘
1945年的科涅夫
庫爾斯克戰役后,蘇軍開始了第聶伯河會戰,以中部和南部兩大戰場的7個方面軍在1000至1200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實施進攻,目標是擊潰當面德軍,強渡第聶伯河,粉碎德軍退守這一天險抵抗蘇軍的企圖。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前進迅速,勝利解放了200年前彼得大帝與瑞典軍隊決戰的名城波爾塔瓦,並在9月24日夜間渡過了第聶伯河,然後繼續向前發展進攻,進展神速,以致最高統帥斯大林對在第聶伯河橋頭堡受阻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進行了嚴厲批評,指責他行動不堅決,並拿科涅夫給他作榜樣。為了讓他們獲取佔領基輔的榮譽,總參謀部甚至不讓態勢更有利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向南進攻基輔。瓦杜丁在總參謀部的關照下迅速更變部署,終於突破了德軍防線,收復了蘇聯第三大城市——烏克蘭首府基輔。
冰原血屠奪帥
早年照片
把曼斯坦因送回老家
元帥科涅夫在研究戰局,旁邊是扎哈洛夫
消滅北烏克蘭集團軍群
烏克蘭戰役結束時,由於瓦圖京大將於1944年4月15日被烏克蘭游擊隊打死,暫時接管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朱可夫判斷失誤,在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讓德國坦克第一集團軍完整的從包圍圈跑掉而被斯大林免職,而戰功顯赫的科涅夫元帥奉命把兩個方面軍合併為一個新的部隊。這時的蘇聯烏克蘭第1方面軍是蘇軍最強大的方面軍,兵力達120萬人,擁有20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250架飛機。科涅夫的下一個目標是粉碎德軍最強大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有90萬人,900輛坦克,700架飛機。在蘇德戰爭中,這還是紅軍首次單獨以一個方面軍對德軍一個集團軍群,這表明紅軍的威力在戰爭過程中得到極大提高。7月14日科涅夫發動了史稱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的攻勢。科涅夫在這次戰役中再次顯示了他的能攻善戰和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幹。他大膽地將方面軍編成內90%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集中在主要突擊方向,對敵形成強大優勢。進攻開始后,蘇軍步兵在強大炮火支援下,經英勇奮戰在德軍堅固防禦體繫上打開了一條長18公里、寬4—6公里的突破走廊。這樣狹窄的走廊本來並不適合坦克部隊進入,應等待步兵將其向兩翼擴展后,才能投入坦克兵團發展攻勢,但拖延下去德軍就有調來援軍反擊的可能。
科涅夫當機立斷,下令近衛第3和第4兩個坦克集團軍立即投入進攻。蘇軍強大的坦克兵團雷霆萬鈞地進入突破口后,德軍的防線迅速崩潰。科涅夫的大軍橫掃當面德軍,僅在7月份的作戰中,就斃、傷、俘敵20餘萬,徹底打垮了“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並且跨過維斯瓦河在對岸建立了橋頭堡。儘管蘇軍的進攻勢如破竹,但老練的科涅夫仍然在進攻中有意地保存了預備隊近衛第5集團軍的實力,沒有讓它過多地捲入交戰,直到抵達維斯瓦河后,才將這支最精銳的部隊投入戰場,結果德軍儘管出動了強大兵力,甚至首次動用了最新型的“虎王”式坦克,對蘇軍的橋頭堡反覆發動進攻,卻始終未能消除蘇軍的登陸場。
雙雄競標克柏林
科涅夫1945年在前線
奧得河並在對岸佔領了戰役登陸場。在23天的作戰中,僅烏克蘭第1方面軍就俘敵官兵43000人,殲敵15萬餘人,繳獲300多輛坦克和200多架飛機。科涅夫在神速的進攻中,還以巧妙的機動完整地奪取了西里西亞工業區,這是歐洲居魯爾區之後的第二大工業區。他的大軍越過奧得河后並未停息,而是一鼓作氣地又打到尼斯河,與朱可夫大軍一起對德國首都柏林形成威逼態勢。
科涅夫勳章
消滅中央集團軍群
科涅夫書籍封面
勝利的榮耀
戰後,科涅夫元帥先後任克里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特種部隊獨立團團長。
1946年改派為“蘇聯陸軍總司令”與蘇聯“第一代理國防部長”,接替原部長朱可夫任職至1950年;之後接掌蘇聯“喀爾巴阡山脈戰區”司令官。
斯大林逝世以後,科涅夫再次活躍起來,他擔任華沙公約三軍統帥到1960年卸任,並立即從第一線活躍舞台退休。
1961年至1962年擔任蘇聯駐軍東德司令,接著在盛大歡迎典禮里,接受擔任考核將軍們的“蘇聯國防部”新職務。
1973年5月21日在莫斯科逝世,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畫像
科涅夫一生榮獲蘇聯英雄稱號2次,列寧勳章7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2枚,紅星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勝利”最高軍功勳章1枚,榮譽武器1件。
時間 | 名稱 |
1970年 | 《1945年》 |
1972年 | 《方面軍司令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