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田豆腐

車田豆腐

車田豆腐產自於河源龍川縣車田鎮,採用東江上游天然山泉水以及當地的綠衣黃豆配以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有石膏豆腐和鹽滷豆腐兩種,是客家豆腐之極品。車田豆腐獨具特色,盛名經久不衰。豆香撲鼻,嫩滑爽口,清淡中暗藏鮮美。古代曾有人云:豆腐好吃數嶺南,嶺南豆腐看東江,東江豆腐數車田。也有人拿車田豆腐作詩曰:車田山水車田情,車田豆腐魂牽連,欲把豆腐比西子,蒸煎釀炸皆上品。

簡介


“農家土豬肉”來自經濟欠發達的客家山區農村,客家地區普遍仍保留著用自家的剩菜、剩飯和地瓜、米糠等傳統方式餵養的習慣,少用飼料,故而其飼養期較長,豬肉比較結實,吃起來有韌性,味道也比較香 甜濃郁。農家豬肉表面看起來油光發亮,油層比較厚實;吃的時候看骨髓,飼料豬骨髓甚少,而農家土豬骨頭重,骨髓多。
車田豆腐不僅在當地有有名,而且在河源、廣州、深圳等地方都有車田豆腐專賣店。而且很受人們喜愛。
車田客家王-------位於廣州市同德圍,經營車田特產的特色飲食文化,在這裡聚集著很多車田老鄉,在這裡凡是車田老鄉就可以享受8.8折的優惠.
車來運泰,田至豐登--------祝車田人民家家平安,戶戶興旺!

其他


積澱了2200多年歷史文化的龍川,便是看似簡單的一塊豆腐,卻也蘊含著許多不簡單的道理。

華光廟


華光廟,車田革命先行地。
龍川縣車徠田鎮有座華光廟。走進這個有廟之名而無廟之實的古老殘破建築,看到的是滿室積塵,有一弔扇吊在屋瓦下,灰塵猶如幔布。這是一個廢棄的廟宇,是一個小木工廠。
華光廟面積只有10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上下兩廳,房頂上長滿了植物。當地人介紹,這裡原來有鍾與鼓,供奉著華光大帝。而當初的泥雕木塑早已不知蹤影,牆上裝了一個簡易籃圈,想是小木匠在工余喜歡玩一下投籃。
而這個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的華光廟,卻曾是一個革命舊址。在大革命時代,1926年,鄧鴻芹、陳德培等人在此廟成立了龍川縣第十區農民協會,開展了“二五減租”運動。農協成立后,鄧鴻芹、陳德培組織3000多群眾進行減租減息遊行,起始點就在華光廟。遊行隊伍所到之處,地主震驚,緊閉大門。減租減息運動維護了農民利益,也激發了更多農民參與到革命中去。這對促進車田地區人民的覺醒和最後實現車田在龍川地區的率先解放,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9年車田解放,此廟成為車田鄉政府所在地。廟內兩側橫屋為當時的鄉政府辦公地點。1986年,華光廟被列為龍川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