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卷大蔥
山東省地方傳統名吃
煎餅卷大蔥是用玉米面、小麥麵粉、土雞蛋及大蔥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山東省的地方傳統名吃。
食用方法是將大蔥洗凈蘸上甜醬,用剛烙好的煎餅卷著吃,辛香辣伴著甜醬的味道,好吃又開胃。
不同徠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做出的不同的煎餅,味道也各不相同。卷上大蔥后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嚼頭。
主料:玉米面、小麥麵粉
輔料:土雞蛋
花生油、食鹽、黃醬、香油、芝麻醬
煎餅卷大蔥
2、用清水把玉米面和白面攪成麵漿,餳一小時攪勻。電餅鐺燒熱用油擦擦勻,舀一勺麵漿倒在上面,用刮板把麵漿刮勻。
3、煎餅稍一卷邊便可翻面,然後取出放到蓋簾上備用。基本上是一分鐘可烙一張。
4、把黃醬和芝麻醬用香油混合拌勻,柴雞蛋磕開放蔥花和鹽打勻,用花生油攤雞蛋。
5、先在煎餅皮上抹好醬,再放上蔥絲和攤雞蛋捲起來便可享用。
6、夏季吃的時候可配以綠豆粥和小菜,這款快捷、簡單、美味、營養的“山東煎餅卷大蔥”就做好了。
大醬是由黃豆、蠶豆等為主料,以適量的麥麩、澱粉、鹽、糖等配料,利用毛黴菌的發酵作用製作而成。
據史料記載,大醬作為中華民族在發酵業中的一項特殊成就,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有關於豆醬、醬油的記載。
1.把大醬和麻醬按自己口味調好
2.塗上一層山東大豆醬,撒上蔥花、青菜等。
3.再捲起來。
4.從中間切開。
烙煎餅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鐵制,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鏊子是烙煎餅的專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條,唐人《朝野僉載》中有“熟鏊上猢猻”語,可知煎餅的歷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來推動糊子的工具,當地人叫“篪子”,木製板狀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熱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攤,糊子便薄薄地攤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還有的用“竹劈”,作法相同,但烙出來的煎餅卻各有特點。三是油擦子,群眾呼為油褡子,是用十幾層布縫製的方形擦子,上面滲著食油,用來擦鏊子,目的是防止煎餅粘連鏊子揭不下來。
煎餅製作
顏色金黃、地域風味十足,口感筋道、咀嚼鮮香開胃,粗細搭配、膳食營養豐富。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是山東省地方傳統名吃,傳統特色麵食。
有個黃妹子住在沂蒙山下,沂河岸邊。父母雙亡,跟著繼母過活。她聰明、俊俏,一雙巧手,方圓百里無人不知。有錢有勢的人家都想娶她做媳婦,她卻和一個叫梁馬的窮小夥子訂了親。兩人情投意合,十分相愛。
黃妹子的繼母是個狡黠、刁鑽的女人。她背著黃妹子收了一戶財主的許多聘禮,可黃妹子哪能應允啊!黃母無法交代,暗中設下了一條毒計。
這天,黃母把梁馬請來,笑嘻嘻地說:“看眼下,你家不如我家富裕,你就到我家來讀書吧。待考取功名之後,好與黃妹子成婚。”梁馬見她變得這麼客氣,趕忙施禮道謝。黃母又說:“我給你收拾了一間書房,備下了文房四寶。你看還需要什麼?”梁馬說:“只要有書和筆墨紙硯,別的什麼都不需要。”黃母對左右家奴大聲說:“你們都聽到了吧,這孩子只要書和筆墨紙硯,別的啥都不要。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
梁馬搬進書房一看,果然書和筆墨紙硯齊全,他高興地讀起書來。從早晨一氣讀到中午,可沒人送飯來。他不急不躁,繼續讀書。等到黃昏,還是沒人送飯。他走出書房一看,小院門口有家奴把守,不準外出,只好再等。他又等到月亮偏西,仍然沒人送飯來。梁馬這才恍然大悟:上當了!
原來黃母抓住梁馬“只要書和筆墨紙硯”這句話,做起了文章:我先餓你三天三夜,就是餓不死,也要餓跑。你一跑,我就賴你偷了我家的財物。到那時,這門親事自然就退了!看,多麼狠毒的圈套啊!
黃妹子知道了這事,可急壞了!她一面暗暗怨恨繼母,一面苦思冥想。突然心頭豁然一亮,有了主意。她偷偷烙了很薄很薄的一沓白麵餅,切得方方正正,讓丫鬟給梁馬送去。
丫鬟一到門口兒,就被守門的家奴截住:“夫人有命,只許送紙筆!”丫鬟把包袱打開:“你看,送的是紙。”家奴一看,果然是一張一張的白紙,就把包袱送進去了。
這時,梁馬已餓得頭昏眼花。聽說黃妹子叫人送來一個包袱,心想一定是吃的,趕緊打開一看,是一沓白紙,別的什麼也沒有,他很失望。忽然聞到“白紙”散發出一股香味兒,拿起來咬了一口,哎呀,原來是白麵餅!梁馬狼吞虎咽,吃了個飽,暗暗佩服黃妹子心靈手巧。從此,梁馬天天吃黃妹子送來的“白紙”,安心讀書,寫文章。
三天過去了,黃母問家奴:“梁馬怎麼樣了?”家奴說:“照樣讀書。”黃母惡狠狠地說:“再餓他三天!”
黃妹子得知此事,更加氣憤!心想:你餓吧,我這裡有的是“紙”!可又一想,時間長了,梁馬只吃飯不吃菜,怎麼行呢?她靈機一動,又想出一個辦法:把大蔥剝凈,剪了葉,把根梳理好作筆毛,捆成一紮,和麵餅包在一起,叫丫鬟送去。一到小院門口,又被家奴截住。丫鬟把包袱打開說:“你看,這不是紙和筆嗎!”家奴一看,果然是紙和筆,又把包袱送進去了。
梁馬有“紙”又有“筆”,他把“筆”往“紙”里一卷,吃起來又香又可口。
又是三天過去了,黃母問家奴:“梁馬怎麼樣了?”家奴說:“梁馬照樣讀書。”黃母大驚:“難道他喝風咽沫兒不成?”家奴道:“不是喝風咽沫兒,他把紙和筆都吃了。”黃母哪裡相信,把手一揮:“走,看看去!”她鬼鬼祟祟進了院子,輕輕戳破書房的窗戶紙,往裡一看,立即嚇得目瞪口呆:梁馬正大口大口地吃紙和筆呢!
黃母暗暗出了小院,命家奴把梁馬喚到正房,假惺惺地問起吃紙和筆的緣由。梁馬說:“小婿九歲時,跟一位仙師學過點石成金法,我把紙筆用手一點,就變成食物,可以充饑了。”黃母一聽梁馬有仙術,驚羨不已。梁馬又說:“只是仙師有囑,考取功名之前,只能試點三次;中榜之後,方可隨心所欲。”黃母一聽,可急了:“賢婿呀,得中之後可別忘了岳母啊!”梁馬說:“哼,我一定好好報答您的恩情!”黃母高興萬分,立即退掉財主家那樁親事。從此,對梁馬禮待有佳。
兩徠年後,梁馬中了頭名狀元,把黃妹子接到京城完婚,夫妻恩愛,生活美滿。他很少吃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而是把當年的“紙”和“筆”作為家常便飯。
後來,煎餅卷大蔥的吃法在民間流傳開了。可是,哪裡的煎餅卷大蔥也比不上黃妹子的家鄉——沂蒙山區的婦女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