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
詞語
相國,漢語拼音xiàng guó,是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詞目】相國
【拼音】xiàng guó
【釋義】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秦及漢初,其位尊於丞相。後為宰相的尊稱。
《戰國策·東周策》:“昭獻在陽翟,周君將令相國往,相國將不欲。”
《漢書·百官公卿表下》:“高帝元年,沛相蕭何為丞相。九年,丞相何遷為相國。”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師保輔相·相國》:“亦秦置官,始皇帝立,尊呂不韋為相國。漢初蕭何亦為之,今人以呼宰輔也。”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使者曰:‘相國車已過去矣。’”
清 孫枝蔚 《西湖》詩:“相國能行樂,居人自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