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
防己科蝙蝠葛屬植物
蝙蝠葛(拉丁學名:Menispermum dauricumDC.)是為防己科蝙蝠葛屬植物,草質、落葉藤本,根狀莖褐色,垂直生,莖自位於近頂部的側芽生出,一年生莖纖細,有條紋,無毛。葉紙質或近膜質,長和寬均約3-12厘米;葉柄長3-10厘米或稍長,有條紋。圓錐花序單生或有時雙生,有細長的總梗,有花數朵至20餘朵,花密集成稍疏散。核果紫黑色;果核寬約10毫米,高約8毫米,基部彎缺深約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和華東;湖北(保康)也發現過;朝鮮、日本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佈。常生長於路邊灌叢或疏林中。
根褐色,垂直生,生有多數鬚根。
蝙蝠葛
乾燥藤莖,圓柱形,直徑2~10毫米。表面黃棕色至黑棕色,有明顯縱溝,節上有葉痕、側枝痕或芽痕;質堅硬,折斷面纖維性,皮部易剝落,木部導管呈孔洞狀,中央有白色髓。有時基部稍帶有圓柱狀的根莖,直徑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縱紋及支根痕;質堅硬,斷麵粉性,類白色,木質部導管孔洞明顯。氣無,味淡。以乾燥、青棕色、枝條均勻、粗如小指者為佳。
莖纏繞性,小枝帶綠色,有細縱條紋。
莖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
葉紙質或近膜質,輪廓通常為心狀扁圓形,長和寬均約3-12厘米,邊緣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緣,基部心形至近截平,兩面無毛,下面有白粉;掌狀脈9-12條,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條很纖細,均在背面凸起;葉柄長3-10厘米或稍長,有條紋。
蝙蝠葛的花
,圓錐花序單生或有時雙生,有細長的總梗,有花數朵至20餘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纖細,長5-10毫米;
雄花:花序總梗長約3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黃綠色;萼片4-8,膜質,綠黃色,倒披針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4-3.5毫米,自外至內漸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質,凹成兜狀,有短爪,長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時稍多或較少,長1.5-3毫米;
雌花:雌花心皮3,花柱短,柱頭2裂。
退化雄蕊6-12,長約1毫米,雌蕊群具長約0.5-1毫米的柄。花期6-7月。
蝙蝠葛的果實
核果紫黑色;果核寬約10毫米,高約8毫米,基部彎缺深約3毫米。果期8-9月。
耐寒,多生於海拔200至1500山地林緣、灌叢溝谷或纏繞岩石上。
蝙蝠葛用種子和根莖均可繁殖。
種子繁殖:一般於秋季採集種子晾曬后,秋季未上凍前條播或穴播,穴播每穴4-8粒,覆土2-3厘米,鎮壓保墒,山區無水澆條件的,應適當覆蓋樹葉、碎草或秸稈,以便保墒。
根莖繁殖:在春天幼芽萌動前把根莖挖出,剪成10厘米的段,溝栽或穴栽,覆土5-6厘米,隨後鎮壓。、有水澆條件的,栽后澆水;無水澆條件的地塊,應適當覆蓋樹葉、碎草或秸稈,以便保墒,促進出苗。
選地
選地應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地塊選好后,秋季要深耕耙平,然後作畦。作畦前要用50%的辛硫磷300倍液噴灑畦面進行防蟲處理,畦面寬100厘米,畦高25厘米,畦溝寬30厘米,畦長10-50米。
播種
播種期:秋播建園播種期在9月20日至10月15日,春播建園播種期在5月10-20日。
施肥播種:畦播採用順畦播種方式,順畦面播種兩行,間距40厘米,播前開5-6厘米深的溝,溝內施底肥,每畝(667平方,下同)施多元複合肥10-15千克,溝內覆土2厘米,然後播種,每平方米播種2-2.3克,畝播種量1500克,播后覆土厚2-3厘米,鎮壓保墒。
田間管理
蝙蝠葛苗期耐乾旱能力較差,在展3片真葉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在苗高6-8厘米時進行定苗。定苗過晚,易在根莖處折斷,重新發芽。
蝙蝠葛苗期要及時除草,第1年要除草3次。由於地上部生長量小,除草不及時會影響幼苗生長,到第2年、第3年生可以適當減少除草次數。
第1年不用插架條,蝙蝠葛地上部生長量較小,主蔓直立生長,不倒伏。第2年春季插架條,架條可以選擇榛材、柳條和暴馬丁香等。高度為1.5-2米,粗度在1.5厘米左右,一般可利用兩年。架條密度為每畝2000根左右。
採收
1年生、2年生生產田總鹼含量低,不能進行採收。3年生以上生產園可以採收,採收時間在秋季進行,也可在春季採收,春季採收在萌芽前進行。採收后不能立刻進行提取加工,必須乾燥後進行加工。
蝙蝠葛主要有兩種病害發生,一是褐斑病;二是斑枯病,兩種病害可同時發生。
● 褐斑病
危害癥狀: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為多角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3毫米,中央呈灰褐色,邊緣呈黃色或黃褐色;病害嚴重時葉片呈紫褐色枯死。
防治方法:可選用50%可濕性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可濕性撲海因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葯。
● 斑枯病
危害癥狀:斑枯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部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後期病斑兩面生黑色小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發病嚴重時,病斑可匯合成片,導致葉片枯死脫落。
防治方法:發病期可用7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可濕性代森錳鋅600倍液噴霧防治。
纏繞木質藤本,長達13米;根狀莖圓柱形,細長,皮棕褐色,常層狀脫落。小枝淡綠色,有細條紋。葉盾狀著生,圓腎形或卵圓形,長、寬約7—10厘米,基部近心形或截形,邊緣3—7淺裂或近全緣,背面談綠白色;葉柄長6—1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3厘米;花黃綠色;雄花尊片6或8,倒卵形,2輪,花瓣’6—8,卵圓形,肉質,
蝙蝠葛
產江蘇各地,生長在山坡叢林中或攀援於岩石上;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均產。根和莖入葯,有祛風、利尿、清熱和鎮痛的功效;含山豆根鹼、青藤鹼,漢防已鹼等多種生物鹼。
興安北部和南部、科爾沁、燕山北部、陰山。我國東北、華北、華東;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
性狀根莖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白色髓。有時基部稍帶有圓柱狀的根莖,直徑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縱紋及支根痕;質堅硬,斷麵粉性,類白色,木質部導管孔洞明顯。氣微,味苦。以乾燥、青棕色、枝條均勻、粗如小指者為佳。
取本品粉末約5克,加氨試液5毫升,拌勻,放置20分鐘,加氯仿50毫升,振搖,放置1小時,過濾,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鹽酸溶液5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置兩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碘試液,發生棕色沉澱。
園林用途:觀葉觀花,垂直綠化觀花類。
藥理作用:根和莖含山豆根鹼、漢防已鹼等多種生物鹼,有劇毒,供藥用。
入葯部分:蝙蝠葛的乾燥根莖。
採集加工: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洗凈泥土,曬乾。
鑒別:取本品粉末約5克,加氨試液5毫升,拌勻,放置20分鐘,加氯仿50毫升,振搖,放置1小時,過濾,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鹽酸溶液5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置兩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碘試液,發生棕色沉澱。
主要成分
蝙蝠葛鹼:
一種季銨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鬆弛作用(兔垂頭試驗),其作用性質與箭毒同。對犬、貓、兔也有降壓作用,並能阻斷貓頸上神經節的衝動傳導,故與六烴季銨(C6)相同。對離體兔腸可使張力升高,阿托品可阻斷之。
山豆根鹼:
蝙蝠葛
性味
《四川中藥志》:味苦辛,性寒,無毒。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寒。
功能:降血壓、解熱、鎮痛
主治
牙齦腫痛、咳嗽、急性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肺炎、支氣管炎。
扁桃體炎,咽喉炎,風濕痹痛、麻木,水腫,腳氣,痢疾腸炎,胃痛腹脹。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加酒熏洗。
內服:煎湯,0.5~3錢
使用注意
中藥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附方:治腰疼:蝙蝠藤二兩(老人用三兩),酒煎服二劑。(《澹寮試效方》)
臨床應用
治療扁桃體炎和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針草各2.5斤,磨粉過篩,製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療扁桃體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燒加用退熱葯外,均未用其它藥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種製劑(針、片、煎劑)治療慢性氣管炎,亦有一定療效。
①治痢疾,腸炎:蝙蝠葛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錢,徐長卿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絛蟲病:蝙蝠葛干根一至三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胃痛腹脹:蝙蝠葛根或莖藤二至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