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衚衕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街巷
校尉衚衕,明朝稱校衛營。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繼位,封允祥為怡親王,府第在校尉衚衕。據《清史稿》載,雍正即皇轍后,對他的兄弟大加殺戮,但對他的十三弟允祥卻十分看重,先任命他為總理戶部,不久就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加封為郡王,后又任命他總理京畿水利,並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雍正聽到允祥病重,親往探視,沒等雍正到府,允祥去世,雍正不僅親臨祭奠,還為之鯛三日。允祥生前曾表示死後將宅院改為寺廟。雍正八年(1730)允祥死,謚曰賢。四年後他的住宅改建為寺,雍正皇帝親自賜名“賢良寺”,並御撰碑文。因允祥是世襲罔替,便又在朝陽門內新建第二代怡親王府。乾隆二十年(1755),將賢良寺移建冰渣衚衕即今所在地。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冰渣衚衕、二十四間房、西夾道並人,統稱校尉衚衕。“文革”中一度改稱反帝醫院前街。
校尉是一種軍職,在漢代僅次於將軍,但到了明清兩代,衛士亦稱校尉。因此關於校尉營衚衕的得名,一直有兩種說法:一是緣於衚衕曾居住過低級武官,二是當年曾為軍事機構所在地。在老北京,叫校尉營的地方共有兩處,且明代就已成巷,一處是今天刊發的校尉營衚衕,明代屬宣南坊;另一處位於王府井大街東邊,衚衕北起金魚衚衕,南到東單三條,明時屬澄清坊,後來改叫校尉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