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渣衚衕

北京東城區的東西走向衚衕

煤渣衚衕位於區域西南部,王府井大街東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校尉衚衕,南與北帥府衚衕相通,北鄰金魚衚衕。全長316米,寬8米,瀝青路面。煤渣衚衕明朝稱煤炸衚衕。煤渣衚衕在明代為京城澄清坊所屬。按當時的規制,北京全城分為三十六坊,坊下分牌,牌下設鋪,鋪下才是衚衕。

歷史沿革


創建過程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衚衕中段路北設立神機營衙門,選八旗精銳一萬五千人,配備新式步槍,由恭親王奕訢率領,負責守衛紫禁城和三海,並扈從皇帝巡行。一時間,八旗京官爭相投效,煤渣衚衕頓為旗人所矚目。庚子年間,外國入侵,神機營不戰而潰,連衙署也被八國聯軍毀壞。到光緒末年,清政府在神機營舊址辦起“貴胄法政學堂”,入學的多是富家子弟,他們或是根本不來上學,或是來了只知吃喝玩樂。袁世凱上台後將之改為招待所。招待所的第一批客人便是民國元年(1912)2月27日孫中山派遣的由蔡元培、宋教仁等組成的專使團。專使團的任務是敦促袁世凱離京到南京就任總統。袁世凱表面上對蔡元培等表示歡迎,但實際上卻不願離開北京。他一方面指派親信到專使團駐地,力陳袁世凱不能離開北京,否則必然發生內亂。另一方面指使部下發動兵變。29日夜,袁世凱的部下在東城西城同時放火、搶劫。亂兵闖進專使團的駐地,搜人、搶劫、放火,將專使團的文件、行李搶劫一空。南京聞訊,只得妥協,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任總統。日偽時期,神機營舊址又成為日本憲兵隊。民國時改為陸軍部軍需學校。衚衕內還有美國聖經會、英文北平《時事日報》,東口北側有基督教青年會舊址。“文革”中煤渣衚衕一度改稱瑞金路七條,后恢復原名。現原招待所的建築已拆除,蓋起了高樓。

歷史變遷

到和平解放北平之時,煤渣衚衕至少還有好幾個極有規模的大宅院,神機營衙門和馮國璋府邸肯定就是其中了。解放軍進城接管前,一處大院落是國民黨的軍需被服廠,一處大院落是國民黨在北平所辦的英文《時事日報》社。當時按系統對口接管,被服廠由解放軍後勤部門接管,以後變成北京軍區後勤部的地方。《時事日報》由人民日報社接管,這處地方就有五進院落,還附設有禮堂。人民日報社所接管的兩個主要地方,除煤渣衚衕的院落而外,還有王府井的國民黨《華北日報》社。那裡作為報社的辦公地,煤渣衚衕的這個院落,部分辦公,部分工作人員居家,鄧拓等人民日報社主要負責人就都曾在此住過。而解放初期,人民日報的很多大會,都是在煤渣衚衕的禮堂里開的。

現狀

到1984年,煤渣衚衕東口的“中華聖經會舊址”即今北京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被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而遠比其歷史長久並更具建築特色的神機營衙門舊址和馮國璋府邸都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被拆除,改建成了居民樓,再也無復舊貌了。兩個院落的很多地塊,後來被用於興建五星級的王府飯店了。

衚衕特色


名人故居

據記載,入於民國,馮國璋的府邸也在煤渣衚衕。他入主中南海總統府之前的府邸,當然也不會差,但是究竟是神機營衙門的舊址,還是煤渣衚衕的另一個院落,現在卻難以考證了。

周邊建築

煤渣衚衕內還有一個院落存留至今,也頗有些講究的。一是東口北側的煤渣衚衕1號,大紅門,兩層樓,樣式也是西洋建築的風格,估計原來是中華聖經會的附屬建築,以後成了獨門獨院的高級住宅,現在仍是原外貿部長林海雲的住處。另一個院落在衚衕南側,也是兩層樓房,其住戶先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滕代遠,新中國首任鐵道部部長;以後的住戶是曾任河北省委書記,再調任為國務院秘書長的金明。現在已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