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果樹科

藍果樹科

藍果樹科Nyssaceae,雙子葉植物綱的一科。又稱珙桐科。有3屬10餘種,分佈於亞洲和美洲。中國有3屬8種,分佈於長江流域、西南和華南各省區。本科多為高大喬木,樹冠圓形,生長迅速,為優良的庭園樹和行道樹;有些種類可作藥用,木材可製造器具和建築材料。樹種有藍果樹和喜樹等。

簡介


藍果樹科
藍果樹科
藍果樹科,雙子葉植物綱的1科。有3屬10餘種,分佈於亞洲和美洲。

特徵


落葉喬木,稀灌木。單葉互生,有葉柄,無托葉,卵形、橢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全緣或邊緣鋸齒狀。花序頭狀、總狀或傘形;花單性或雜性,異株或同株,常無花梗或有短花梗。
雄花:花萼小,花瓣5,覆瓦狀排列;雄蕊常為花瓣的2倍或較少,常排列成2輪。
雌花:花萼的管狀部分常與子房合生,花瓣小,5或10,排列成覆瓦狀;子房下位,1室或6~10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
核果或翅果;胚乳肉質。

分佈


其中珙桐屬(Davidia)與喜樹屬(Camptbtheca)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藍果樹屬(Nyssa)有10餘種間斷分佈於北美和東南亞地區。

用途


藍果樹科
藍果樹科
本科多為高大喬木,樹冠圓形,生長迅速,為優良的庭園樹和行道樹;有些種類可作藥用,木材可製造器具和建築材料。著名的樹種有藍果樹和喜樹。

屬類


藍果樹

藍果樹(Nyssa sinensis) 屬藍果樹屬,本屬有10多種,分佈於亞洲和北美洲,高大喬木,單葉互生,花小,雜性,成傘形花序,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果實系核果。藍果樹廣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是中國分佈最廣的珍貴樹種之一,60多年前就載入《中國植物圖譜》,叫柅薩木,1937年改稱為紫樹,10多年前才採用中國南方的通用俗名藍果樹,華南藍果樹由南亞各國北向分佈至中國南方各省。中國特產種有薄葉藍果樹產於湖南,上思藍果樹產於廣西,文山藍果樹和瑞麗藍果樹產於雲南。

毛葉紫樹

毛葉紫樹(maoyezisu)藍果樹科 nyssaceae
現狀 瀕危種。又名雲南藍果樹,為我國特有。分佈區很小,數量少,多遭砍伐,已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
形態特徵 落葉大喬木,高25-30米,胸徑達80-100厘米;樹皮灰白色至褐色,近平滑,常具細縱裂;小枝密被褐黃色絨毛,疏生灰白色近圓形皮孔。葉芏質,寬橢圓形、倒卵形或寬卵狀長圓形,長10-22厘米,寬5-12厘米,先端鈍,具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亮綠色,下面黃綠色,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更密,側脈10-18對;葉柄長2-3.5厘米,密被褐黃色絨毛。花單性,異株,由葉腋或葉已脫落的葉腋生出;雄花多數成傘花序,花梗長約3毫米,總花梗長2-2.5厘米,密被黃綠色絨毛,萼片5,外面密被絨毛,花瓣5,雄蕊10,排列成2輪,生於花盤周圍。頭狀果序由5-7果組成,序軸長達2.5厘米,密被絨毛;核果橢圓形,長1.3-2厘米,熟時紅色,頂端及基部密被絨毛,疏生皮孔;種子稍扁,外殼上有7條縱溝紋。地理分佈 毛葉紫樹只分佈於雲南西雙納景洪縣,生於海拔540-850米的林中。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本種產地年平均溫20-21.7℃,極端最低溫2℃,極端最高溫40℃,年降水量100-1500毫米,多集中於6-10月,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山地黃壤或磚紅壤。毛葉紫樹主要生長於熱帶北緣季雨林,局部空隙,陽光較充足而又濕潤的地段。常是喬木上層的組成成分,數量較少。花期3-4月,果期5月以後。
保護價值 毛葉紫樹是中國熱帶北緣的特有種,對於區系研究有科學價值。木材堅重,為優良的建築用材。
保護措施景洪縣普文已建立自然保護點,應列為保護對象,加強管理和繁殖。有關單位應大力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於8-9月採種,洗凈果皮雜質后隨即播於苗床,但以濕沙層積過冬,來春播種效果較好。本樹種移栽后較難成活。
喜樹
藍果樹
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屬喜樹屬,是中國珍貴的特產樹種,產長江流域、西南和華南各省區。清代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說它的果實落地像蓮花,曾叫它“旱蓮木”。樹高常達20餘米,樹榦挺直,樹皮灰色,分枝伸長,樹冠廣闊。葉紙質,長圓形或近於長橢圓形,花小,白色,有很濃的香味,常由幾十朵花組成近於球形的頭狀花序,其頂端系雌花,雄花很多,環繞於雌花的周圍,雄花有雄蕊10,雌花的子房下位,果實為狹長的翅果,兩側有很窄的翅。本種樹皮可提喜樹鹼,有一定抗血癌及肉瘤的效果,但毒性較大。常作為庭園觀賞樹和行道樹

珙桐

珙桐(googtong) 藍果樹科 NYSSACEAE
珙桐(googtong) 藍果樹科 NYSSACEAE
珙桐(googtong) 藍果樹科 NYSSACEAE
現狀 稀有種。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系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遺種,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由於森林的砍伐破壞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數量較少,分佈範圍也日益縮小,若不採取保護措施,有被其它闊葉樹種更替的危險。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餘米,胸徑達1米左右;樹皮深灰色,常呈薄片脫落。葉紙質,互生,無托葉,常密集於幼枝頂端,寬卵形或近圓形,長9-15厘米,寬7-12 百米,先端急尖或短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初被疏長柔毛,下面密被淡黃色或淡白色絲狀粗毛,側脈8-9;葉柄長4-5(-7)厘米。花雜性,由多數雄花與1雌花或1兩性花組成近球形的頭狀花序,直徑約2厘米,著生於幼枝頂端,雌花或兩性花生於花序的頂端,雄花環繞於周圍,花序基部具2-3枚花瓣狀苞片;大苞片膜質,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7-15(-20)厘米,寬3-5(-10)厘米,初呈淡綠色,后變為乳白色,干後為棕黃色;雄花無花瓣,具雄蕊1-7;雌花和兩性花具退化花瓣6-10,子房下位,6-10室,與花托合生,子房頂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壯,分成6-10枝,柱頭向外平展,每室有1胚珠。核果長卵圓形,僅3-5室發育,長3-4厘米,直徑1.5-2厘米,紫綠色,具黃色斑點,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具溝紋;果梗粗壯,長5-7厘米。
地理分佈 分佈於陝西東南部鎮坪、崗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農架、興山、巴東、長陽、利川、恩施、鶴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門、永,貴州東北部到西北部松桃、梵凈山、道真、綏陽、畢節、納雍,四川東部巫山,東南部南川、北部平武、西部至南部汶川、灌縣、彭縣、寶興、天全、峨眉、馬邊、峨邊、美姑、雷波、筠連、雲南東北部綏江、永善、大關、彝良、威信、鎮雄、昭通等地。常混生於海拔1250-2200米的闊葉林中,偶有小片純林。
珙桐(googtong) 藍果樹科 NYSSACEAE
珙桐(googtong) 藍果樹科 NYSSACEAE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分佈區的氣候冬冷夏涼,常年多霧,多雨,空氣溫度大。年平均溫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0-85℃,土壤為砂頁岩、花崗岩或石灰岩等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4.5-6.0。在土層疏鬆、團粒結構好、枯枝落葉層厚的地方生長較好。在常綠闊葉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多呈零星散生,在四川有時為建群成分,可達喬木一、二層,稀為小片純林。同生植物有扁刺錐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rehd.et wils.、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峨眉肉楠Actinodaphne omeiensis (Liou)Allen、粗穗柯Lithoarpus elegans (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earpus Rehd.et wils.、巴東櫟Quercrs engleriana Seem.、香港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 (roxb。et ker.)Dietr.、天師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 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pojark.)Fang等。果期10月。
保護價值珙桐為古老、珍貴、稀有植物。盛花期頭狀花序下的2枚白色大苞片非常顯著,極似展翅之群鴿棲於樹上,故有"中國鴿子樹"之稱,是馳名世界的珍貴觀賞樹種。因花序頭狀,花的形態有別於其它各屬,故有學者主張另立珙桐科。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和系統發育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木材材質優良、可作傢具等用。
保護措施 有的分佈區雖已建自然保護區,但無嚴格保護措施,在其它分佈區也應設置保護點,應制訂具體的保護管理措施,積極開展引種栽培和繁殖試驗,進行人苛造林,擴大其分佈區。
栽培要點 用種子和扦插育苗。果核堅硬不易透水,種子有后熟性,採種后必須在低溫下層積,播后兩年才不整齊地發芽,苗期須搭蔭棚。扦插以5-7月為宜,選用樹齡較小的母樹下部的半木質化、帶葉枝條。若用50ppm的吲哚-3-丁酸或2-茶乙酸處理,可提高生根率。本樹種在夏季高溫乾燥地方不易引種,推廣的地區範圍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