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功鎮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下轄鎮

縣功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地處陳倉區西北部,東與賈村鎮連接,南與金台區金河鄉相鄰,西與香泉鎮接壤,北與新街鎮、千陽縣城關鎮毗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千米,總面積262平方千米。

截至20徠20年6月,縣功鎮下轄21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20個行政村。2011年,縣功鎮農業總產值2.1億元,工業總產值5.0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各類存款餘額43479萬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縣功鎮常住人口為30651人。

歷史沿革


縣功鎮
縣功鎮
因地處隴縣南端第一鎮,元時得名縣頭鎮,清演變為縣功鎮。
東漢時,設隃麋縣,開始有了集鎮。
後魏時更名為長蛇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吳山縣。
唐上元二年(761年),改稱華山縣,后旋復舊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吳山縣併入千源縣,后改名“縣頭鎮”,后演變為縣功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至1958年9月屬隴縣轄區。
1958年11月,成立縣功公社(縣級),將縣功、上王、雙白楊公社劃歸縣功大公社管理。
1961年9月,恢復縣制后,劃歸寶雞縣轄,分別成立廠公社,縣功轄19個、上王轄10個、雙白楊轄10個生產大隊。
1966年8月,分別更名為八一、衛東、團結公社。
1970年3月,恢復原稱。
1984年4月,縣功改為鎮,轄19個行政村,上王、雙白楊改為鄉,上王、雙白楊各轄10個行政村。
2001年12月,撤銷上王鄉、雙白楊鄉併入縣功鎮,下轄39個行政村。
2005年10月,撤銷安常溝村,併入桃園村。撤銷新堯村,併入安台村。
2008年11月,撤銷宋家山村,併入陳家咀村;撤銷安家山村,併入馮家莊村;撤銷楊家坪村,併入陳家莊村;撤銷郭家莊村,併入肖家什字村;撤銷寬灘村,併入姚家崖村。撤併村后全鎮轄3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縣功鎮地處陳倉區西北部,距陳倉區政府42千米。

地形地貌

縣功鎮地處關中平原西端,地貌呈不規則溝壑丘陵區。境內最高點位於牛頭山,海拔1372米;最低點位於葫蘆溝村,海拔638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縣功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金陵河、趙家河、司川河、北川河、楊家河等。境內最大河流為金陵河,從李家崖村至翟家坡村流經境內的肖家什字、陳家莊、嚴村庵、陳家嘴、下河西等11村,境內流長16千米,流域面積237.3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縣功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風災等。其中暴雨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8年8月8日,境內遭遇暴雨襲擊,造成傷亡4人,交通、通信、電力中斷,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萬元。

行政區劃


1996年,縣功鎮轄葫蘆溝、白道溝、先鋒、翟家坡、桃園、下河西、三灣、張家什字、桃灣、安台、焦峪溝、安家山、宋家山、安常溝、新窯、張家坪、上河西、陳家嘴、馮家莊19個行政村。
1996年,上王鄉轄寬灘、八里庄、吳家莊、姚家崖、碧鋒寺、南關村、何家槽、三棱山、謝家崖、強家莊10個行政村
1996年,雙白楊鄉轄嚴村庵、楊家坪、鮮家山、陳家莊、肖家什字、杜村、郭家莊、張家莊、李家崖、龍渠庵10個行政村。
2002年1月1日,原上王鄉、上白楊鄉正式併入縣功鎮。轄縣功鎮街道居委會,葫蘆溝、白道溝、翟家坡、張家什字、先鋒、安常溝、桃園、焦峪溝、下河西、三灣、上河西、安台、陳家咀、新堯、馮家山、宋家山、安家山、張家坪、桃灣、陳家莊、嚴村菴、鮮家山、楊家坪、肖家什字、郭家莊、杜村、張家山、李家崖、龍渠菴、吳家莊、碧峰寺、何家槽、八里庄、姚家崖、強家莊、南關、寬灘、三棱山、謝家崖39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轄縣功街道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葫蘆溝、白道溝、翟家坡、張家什字、先鋒、桃園、焦峪溝、下河西、三灣、上河西、安台、陳家嘴、馮家莊、桃灣、張家坪、碧峰寺、八里庄、何家槽、姚家崖、強家莊、吳家莊、三棱山、南關、謝家崖、龍渠庵、李家崖、杜村、肖家什字、張家山、陳家莊、鮮家山、嚴村庵32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20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縣功鎮下轄21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20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縣功街道南一路。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4109001121縣功街道社區
610304109200220葫蘆溝村
610304109202220翟家坡村
610304109203220張家什字村
610304109204220先鋒村
610304109206220桃園村
610304109207220焦峪溝村
610304109208220下河西村
610304109210122上河西村
610304109211220安台村
610304109212122陳家咀村
610304109219220陳家莊村
610304109220220嚴村庵村
610304109227220李家崖村
610304109229220吳家莊村
610304109230220碧峰寺村
610304109232220八里庄村
610304109233220姚家崖村
610304109234220強家莊村
610304109235220南關村
610304109238220謝家崖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轄區總人口44119人,其中常住人口37764人,城鎮化率85.6%。另有流動人口6355人。總人口中,男性21230人,佔48.1%;女性22889人,佔51.9%;14歲以下5691人,佔12.9%;15—64歲35428人,佔80.3%;65歲以上3000人,佔6.8%。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43905人,佔99.5%。2011年,縣功鎮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5.9人。
截至2018年,縣功鎮戶籍人口44073人。
2021年7月27日,根據陳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縣功鎮常住人口為30651人。

經濟


綜述

縣功集市興起於唐。歷史上為金陵河流域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清至民國年間,集市較為興旺,有幾十家商業、小手工業店鋪,雙日逢集,人流較多。1949—1977年,集市較過去有一定發展。1978年以後,鎮上新興許多工業企業,機關單位、商業服務網點增多,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城鎮人口猛增。集市貿易活躍,不僅是糧食、牲畜、竹木、藥材、山貨等農副產品集散地,而且成了白灰、水泥、奶粉等地方工業品生產基地。集日,上市人數在5000人以上,高峰期可達2萬人。
2011年,縣功鎮財政總總收入48萬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5469元。
2018年,縣功鎮有工業企業14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縣功鎮耕地面積8.5萬畝,人均1.92畝。2011年,縣功鎮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27.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縣功鎮糧食生產2.0萬噸,其中小麥1.3萬噸,玉米0.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縣功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858畝,產量946噸;蔬菜種植面積5001畝,產量6593.7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蘿蔔等,其中黃瓜1696.5噸,蘿蔔182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縣功鎮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牛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1.08萬頭;家禽飼養量37.3萬羽,上市家禽26萬羽。2011年,縣功鎮生產肉類2057噸,禽蛋2023噸,鮮奶811噸;畜牧業總產值1977.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4%。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累計造林14.03萬畝,其中防護林9.2萬畝,經濟林2.1萬畝,林木覆蓋率44.6%。2011年,縣功鎮蘋果種植面積1050畝,產量840噸;核桃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1200噸。2011年,縣功鎮大型農業機械283台。

第二產業

工業以建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配套為主。2011年,縣功鎮工業總產值5.05億元,比上年增長57.80—/0。工業企業14家,職工461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27.4%。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商業網點280個,職工560人。2011年,縣功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比上年增長7%;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3%。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0千米,投遞點12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250份、期刊1200冊,業務收入1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4萬戶,寬頻接入用戶8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萬元。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境內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有旅社、招待所2家,床位40張。2011年,縣功鎮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旅遊收入450萬元,比上年增長8%。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3479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0019萬元。

交通


縣功鎮境內204省道及縣石、功新、底縣、千北等公路過境。有鎮村道路66條,總長180千米。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8米;道路鋪裝面積5.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7.5平方米。鎮客運站日均發送14輛客車,日客運量2100人次。

社會


科技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640人,其中技能人才2500人,農村實用人才1140人。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有小學14所,在校生2100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800人,專任教師1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741人,專任教師8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火爺傳說》、民間戲劇《西路秦腔》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280場次,觀眾達4萬人次;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0平方米,藏書6317餘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0平方米。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社火、秧歌、曲子等。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有線電視用戶45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2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體育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有體育場地21個。6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市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衛生院2個,衛生所35個;病床210張;專業衛生人員180人。2011年,縣功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5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326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縣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06戶,人數5868人,支出715.5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人,支出6.0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45人,共支出6.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6人次,支出1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6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534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57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08人。

基礎建設

截徠至2011年末,縣功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5.5千米,生產能力4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5噸;排水管道3千米。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605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3.1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76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2%,供電可靠率99.6%。
截至2011年末,縣功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1.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8公頃,綠化覆蓋率12.6%,人均綠地2.1平方米。

獲得榮譽


縣功鎮先後榮獲“省級衛生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先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市級人民調解先進鎮”“市級爭先進位先進鎮”等數十項殊榮,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被省政府糾風辦授予“標兵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