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村鎮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下轄鎮

賈村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地處陳倉區西北部,東臨千河與鳳翔縣長青鄉、陳村鄉相望,南接金台區蟠龍鎮,西連縣功鎮和金台區金河鎮,北依清涼山與千陽縣崔家頭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6千米,總面積112.70平方千米。

1965年,在賈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片語“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敘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被視為鎮國之寶。

截至2020年6月,賈村鎮下轄21個行政村。2018年,賈村鎮戶籍人口54100人。2011年,賈村鎮農業總產值8620萬元,工業總產值7.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80萬元,各類存款餘額7647萬元。

2021年,陳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賈村鎮人口為25903人。

歷史沿革


古稱龍川鎮。相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征的康熙。康熙見鎮門樓高題“龍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悅,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龍,此龍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龍,我為假龍爾。”康熙答:“原來是度假村”後來將“假村”改為賈村。
1949年7月,屬寶雞縣第八區西坪區轄。
1952年至1954年,全縣區劃調整,賈村鎮域內設有賈村鄉、靈龍鄉、扶托鄉、陵厚鄉,屬第三區管轄。
1958年,改為賈村公社,轄16個生產大隊。
1959年4月,改為賈村管理區。
1961年8月,恢復賈村公社,轄16個生產大隊。
1966年5月,更名為紅旗公社。
1970年3月,複名賈村公社。
1984年4月,改為賈村鎮,下轄16個行政村。
2005年10月,撤銷倉園村,併入文酒村;撤銷牛家灘村,併入靈龍村,轄14個行政村。
2011年7月,橋鎮鎮併入賈村鎮,轄31個行政村。

歷史人文

賈村古稱龍川鎮,城堡遺址至今尚存。史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征的康熙帝,康熙帝見鎮門樓高題“龍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悅,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龍,此龍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龍,此假龍爾”。康熙答:“原來是個假村。”也有意思黨崇雅在這村休假結束,該回朝庭了。承康熙金口玉言,改名“假村”,後代人諧其音喚作“賈村”,該村並無賈姓人家。這就是賈村地名的由來,賈村塬一名皆由此而來。
賈村鎮境內古遺跡頗多,上官遺址、西周遺址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村村1963年出土的兩周文物稀世珍寶“何尊”價值連城。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橋鎮村境內中發現的“華夏第一瓦”聲名大振。久負盛名的還有黃梅山和白荊山等。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曾至黃梅山避過暑、練過兵。閱兵台、一桿旗、聖旨溝、跑馬嶺等古遺跡至今可鑒;炎帝之母安嬁氏生前居住過的白荊山遺址尚存。姜嫄聖母像古已有之,唐、宋、明、清尤為盛行,有碑可見。
賈村鎮歷史悠久,至今有多處歷史遺存和文物保護區域。據傳,賈村以北的橋鎮,是上古有橋氏部落領地,故本地在上古時就有人類居住。整個賈村塬周邊,至少在商晚期西周初期就有村落城垣,塬東部的靈龍、上官、扶托村,南部的戴家灣墓地,西部的金河,北部的橋鎮都有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玉器、兵器和石器出土。
1965年,在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片語“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敘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故被視為鎮國之寶。
1969年,這個塬區的上官村出土了夨王簋等4件重要青銅器,1973年又發現了青銅器“夨王簋蓋”;1983年浮托村還出土了青銅器“夨膡盨”。這些夨器有的時代較晚,和其它器物所反映出這個塬區的主體時代特徵不太相符,但其在賈村塬的不斷被發現,引起了史學界和考古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一部分學者經過對這些夨器的初步研究,認為汧河流域是夨國的封地,賈村塬一帶應是西周時期夨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
一些學者認為,賈村塬及其西北部的吳山,屬於西周早期的夨國封地。關於夨國,有兩種解釋,一說為虞國,一說為吳國。有學者根據西周“太伯奔荊蠻”認為,泰伯就是逃到了岐山以西的吳山一帶,故為吳國。周立國后,康王改封其地為江蘇宜地,也就是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吳國姬姓,故而,後有與姬姓晉國結親不允的記載。
橋鎮遺址
橋鎮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橋鎮村東北約10米處的台塬上,面積約15萬平方米,出土了龍山時期的陶器殘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
該遺址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的筒瓦,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建築陶瓦,把中國用瓦歷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稱“華夏第一瓦”。筒瓦為研究中國建築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5月3日,橋鎮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賈村鎮地處陳倉區西北部,東臨千河與鳳翔縣長青鄉、陳村鄉相望,南接金台區蟠龍鎮,西連縣功鎮和金台區金河鎮,北依清涼山與千陽縣崔家頭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6千米,總面積112.70平方千米。距陳倉區政府30千米。
賈村鎮
賈村鎮
賈村鎮
賈村鎮

地形地貌

賈村鎮地處渭北賈村塬北半塬,地勢平坦。境內地形山、川、塬、丘皆有。最高點位於西坡村,海拔1008米;最低點位於南灣村,海拔560米。

自然資源


自然災害

賈村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冰雹、大風、霜凍等,其中暴雨災害年均發生2—3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23日,境內遭遇暴雨襲擊,造成78間房屋倒塌、378間房屋受損,沖毀橋樑1座、河堤260米、耕地50畝。

行政區劃


1996年,轄賈村、陵一、陵二、陵三、廣福、上官、牛家灘、倉園、文酒、五星、龍新、東坡、杜家凹、靈龍、張家寨、扶托16個行政村。
2002年,轄賈村、廣福、東坡、五星、牛家灘、靈龍、扶托、杜家凹、倉園、文酒、龍新、陵一、陵二、陵三、上官、張家寨16個行政村。
2010年,轄賈村、上官、陵一、陵二、陵三、扶托、龍新、文酒、杜家凹、廣福、東坡、靈龍、張家寨、五星14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36個自然村。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轄東坡、廣福、賈村、上官、扶托、杜家凹、文酒、龍新、陵一、陵二、陵三、靈龍、張家寨、五星、橋鎮、新華、馬冢、井邊頭、留、龍尾、南灣、北灣、劉家溝、馮家山、花園、殿溝、簸箕庄、吳家溝、西坡、鄭家山、咀頭共31個行政村;下設2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賈村鎮下轄2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賈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4107200121賈村村
610304107201122廣福村
610304107202220東坡村
610304107205220靈龍村
610304107206220扶托村
610304107207220杜家凹村
610304107209220文酒村
610304107210220龍新村
610304107211220陵一村
610304107212220陵二村
610304107214220上官村
610304107216122橋鎮村
610304107217121新華村
610304107218220馬冢村
610304107219220井邊頭村
610304107221220龍尾村
610304107223220北灣村
610304107226220花園村
610304107228220簸箕庄村
610304107231220鄭家山村
610304107232220咀頭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轄區總人口53683人。其中常住人口50832人,城鎮化率94.7%另有流動人口2851人.總人口中,男性27593人,佔51.4%;女性26090人,佔48.6%。14歲以下7784人,佔14.5%;15—64歲41443人,佔77.2%;65歲以上4456人,佔8.3%。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3677人,佔99.99%。2011年,賈村鎮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2.6人。
2018年,賈村鎮戶籍人口54100人。
2021年,陳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賈村鎮人口為2590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賈村鎮財政總收入0.18億元,比上年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5838元。
2018年,賈村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賈村鎮耕地面積76355畝,人均1.42畝。2011年,賈村鎮農業總產值8620萬元,比上年增長1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賈村鎮糧食生產33201噸,人均618千克。其中小麥23490噸,玉米965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賈村鎮蔬菜種植面積10215畝,產量10400噸,主要品種有菠菜、土豆,其中菠菜1851噸,土豆110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216畝,產量34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賈村鎮生豬飼養量1.7萬頭,年末存欄1.01萬頭;牛飼養量1.09萬頭,年末存欄8317頭;羊飼養量6000隻,年末存欄2105隻;家禽飼養量53.05萬羽,上市家禽35.6萬羽。2011年,賈村鎮生產肉類4723噸,禽蛋2038噸,鮮奶463噸;畜牧業總產值9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7%。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累計造林4.3萬畝,其中經濟林900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8.7萬株,林木覆蓋率34%。2011年,賈村鎮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0.4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葡萄、麥梨等。2011年,賈村鎮有大型農業機械381台(輛)。

第二產業

賈村鎮工業以建築、建材、輕紡、服裝、鑄造、運輸為主。2011年,賈村鎮工業總產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工業企業67家,職工337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職工256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06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商業網點98個,職工392人。2011年,賈村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9.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430萬元,比上年增長14.6%。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2011年,賈村鎮共接待遊客0.32萬人次,旅遊收入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3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800份、期刊0.2萬冊,業務收入36萬元。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3866戶,行動電話用戶36091戶,寬頻接入用戶761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6萬元。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64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7029萬元。

文化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小學11所,在校生1757人,專任教師1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59人,專任教師1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31個,文化專業戶6個,農家書屋25個,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藏書3.75萬餘冊。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社火、鑼鼓、秧歌等。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線電視用戶321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44.8%。

交通


賈村鎮境內底縣路過境,長19.8千米;鎮村道路84條,總長310千米。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25米;道路鋪裝面積0.8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平方米。鎮客運站日均發送52輛客車,日客運量1560人次。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533人,其中技能人才3113人,農村實用人才1420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體育場地16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4%。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其中衛生院2個,村衛生室31個;病床167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病床74張。專業衛生人員51名。2011年,賈村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1042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賈村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61戶,人數5139人,支出398.5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人,支出8.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06人次,支出2.4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7人次,支出1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427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人。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1千米,生產能力1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8%,年人均生活用水22噸;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6台,總容量430兆伏安,低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0.5千米,用電負荷81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8%。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0.1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11公頃,綠化覆蓋率65%,人均綠地0.31平方米。
賈村鎮
賈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