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蔭南

辛亥革命元老之一

鄧蔭南(1846-1923),原名松盛,字有相、蔭南,排行三,又稱鄧三,廣東省開平縣人。平公學堂及檀香山華文學院開肄業。早年到檀香山謀生,后經營農場和蔗園,成為當地的富商。性情慷慨,樂於助人,深得華僑和當地土人敬重,與孫眉交往甚密。1894年與孫中山見面。加入興中會。次年變賣家財充革命經費,回國參與籌劃廣州起義,失敗后避居澳門。1898年與宮崎寅藏等在廣州設東亞同文會,以為繼續開展革命活動的掩護。同年協助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鄧蔭南
鄧蔭南
1900年在廣州策應惠州起義,委為民軍總司令。后協助史堅如刺謀兩廣總督德壽,失敗后隱居新界。1902年與洪全福謀廣州起義,事泄失敗后隱居。同盟會成立后,按孫中山囑咐,在香港發展組織,籌款支援西南邊境和黃花崗起義。1911年在新安(今寶安)組織民軍響應武昌起義,任新安民軍監督、開平民團總長。1912年底任稽勛局名譽審議。后參加討袁、護法、逐莫(莫榮新)諸役軍事活動。1917年任海陸軍大元帥府參議。1917年9月任陸海軍大元帥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21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議、內政部農務局局長、東莞縣縣長、開平縣縣長。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曾舉兵開平聲援,籌款資助孫中山討伐陳炯明。1923年2月5日在澳門病逝。孫追授為陸軍上將,給銀1000元治喪;為遺像題詞:“愛國以命,愛黨以誠。家不惶顧,老而彌貞。”並下令在廣州東郊大寶崗(今先烈南路)青龍坊安葬遺體,親題“陸軍上將鄧蔭南之墓”。1929年1月,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遺著編入《蔭南文存》。

鄧蔭南墓


鄧蔭南
鄧蔭南
鄧蔭南墓在先烈路,緊鄰興中會墳場。當進入東向墓門約5米處,在墓道旁有一塊民國十八年(1929年)刻置的《鄧蔭南先生墓表》石碑,曲胡漢民撰文並書,簡介鄧氏生平,基座上刻有“革命紀念會監修”等字。距墓表西側約10米處,即整座墓園的中央,就是鄧蔭南墓。墓坐北朝南。墓高僅約20厘米,方形,以水泥構築。墓上平置“陸軍上將鄧蔭南先生之墓”的墓碑,與廣州地區一般墓碑立於墓前的形式不同。北面建一高約9米的紀念碑,紀念碑外表為石米批盪,呈方柱形,上小下大,頂端四面呈鈍三角形,正面題“鄧上將蔭南紀念碑”,碑座四角各以方柱形為裝飾。墓與紀念碑的周圍約3米內的地面均鋪上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