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蘊韶

衛生部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何蘊韶, 1953年出生,安徽安慶人。中共黨員,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中山醫科大學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現任衛生部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曾獲得國家教育部二等獎。

早年經歷


工作經歷

1975年至1978年在安徽醫科大學學習。
1982年至1985年在第一軍醫大學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8年至1991年在中山醫科大學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
1978年至1982年擔任安徽醫科大學助教。
1985年至1988年擔任第一軍醫大學助教、講師。
1991年至1992年擔任中山醫科大學講師。
1992年至1995年擔任中山醫科大學副教授。
1995年至現在擔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他主持開發的“核酸k擴增(PCR)熒光檢測試劑盒”項目不僅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獨特優勢,且在腫瘤和遺傳病的診斷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達到九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成為臨床應用PCR技術的方向性課題。
主持研究項目
199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6年擔任“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專題負責人。
1997年,國家重點科技項目。
1998年,國家經貿委“國家技術創新項目”負責人,同年擔任國家科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貸款負責人,主持研究衛生部重點項目基金。
1999年,衛生部攻關計劃項目、廣州市重大科技項目。
2001年主持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
2002年主持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項目、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
分別在2003、2004年 和2006年主持廣州市科技局項目。
主持“新型基因擴增(PCR)診斷試劑”、常見病原體熒光探針定量PCR檢測試劑盒研製、科技部科技改革項目廣東省發展計劃、熒光探針定量PCR檢測試劑盒的研製等研究項目。

論文著作

1. 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和展望.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1999年03期
2. 面對基因診斷技術發展的挑戰. 中國醫藥導刊 .2003年01期
3. 沙眼衣原體熒光PCR試劑盒的研製及臨床考核.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 .2002年05期
4. 熒光探針定量PCR技術. 中國醫藥導刊 .2001年04期
5. He YS,et al. Nerve growth factor promotes....Brain Research,1992,586:27
6. He YS,et al.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Brain Research,1991,552:159
7. 神經生長因子對老年鼠腦膽鹼能系統損害的保護作用.神經解剖學雜誌,1997,13:51
8. 遺傳諮詢,2003,4.ISBN 7-81048-552-0
9. THE DETECTION OF MDR1 GENE EXPRESSION USING FLUOROGENIC PROBE QUANTITATIVE RT-PCR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01年02期
10. Establishment of a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年07期
11. 前列腺癌組織及PC-3細胞中STAT3及磷酸化STAT3的表達.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誌.2005年02期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 mRNA表達水平的檢測. 中國工業醫學雜誌.2004年06期
13.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 mRNA的表達水平. 中國誤診學雜誌 .2004年09期
14. 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的六種新型突變.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4年04期
15. 肝動脈化療栓塞對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2004年04期
16. 一種新的鳥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基因突變E122G的鑒定.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3年01期
17. 熒光MGB探針實時PCR檢測經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突變.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3年06期
18. 實時定量RT-PCR檢測不同肝病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表達水平. 中華醫學雜誌.2003年16期
19. 熒光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方法建立及臨床初步應用(摘要) . 中華眼科雜誌.2003年07期
20. 熒光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方法建立及臨床初步應用.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2003年05期程鋼.
21. 丙型肝炎病毒(HCV)熒光PCR(F-PCR)試劑盒的研製及與免疫學方法的比較. 中國免疫學雜誌. 2002年07期
22. NT-3基因克隆與表達.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2002年01期
23. 實時定量檢測肝癌組織中端粒酶逆轉錄酶基因的表達. 中華腫瘤雜誌.2002年05期
24. 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白血病bcr/abl mRNA. 中華血液學雜誌.2002年07期
25. 三種提取丙型肝炎病毒RNA方法的定量比較. 中華肝臟病雜誌.2001年06期
26. 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外周血Wilm′s瘤基因的表達.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1年05期
27. 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乙型肝炎病毒DNA.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2001年06期
28. 實時定量PCR檢測技術應用於孕婦人巨細胞病毒感染。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2000年06期.
29. Bcl-xl和Bcl-2基因在人和兔心肌細胞中的同源性研究. 中國急救醫學.2000年10期
30. 熒光探針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孕婦生殖道解脲脲原體.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0年05期
31. 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乙型肝炎病毒.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1999年03期
32. α-地中海貧血的產前基因診斷. 中華婦產科雜誌.1998年03期
33. STAT3特異性小干擾擾RNA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對STAT3表達的抑制. 腫瘤, 2005,25(1):42-45.
34. Bac-to-Bac桿狀病毒系統表達口蹄疫病毒3ABC基因。中國病毒學雜誌,2005,20
35. 套式熒光實時RT-PCR檢測結直腸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mRNA.臨床檢驗雜誌.2005,23(2):120-122
36. 應用siRNA抑制K562細胞中c-myc基因的表達. 解剖學研究 2005,27(1):12-14
37.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乳腺癌5種多葯耐葯基因的表達強度,陝西醫學雜誌2005
38. BCRP基因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山東醫藥,2005
39. SYBR Green I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DNA甲基化方法的建立。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7
40. 5-氮-2-脫氧胞苷對Daudi淋巴瘤細胞株SHP-1基因甲基化及生長狀態影響的研究。中華血液學雜誌,2006 , 27(10):670-674。
41. 5 ' CpG island methyl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MAGE-A1 and MAGE-A3 genes as potential markers of HCC. CLINICAL BIOCHEMISTRY 39 (3): 259-266 MAR 2006, IF 2.359
42. Population genetic history of hepatitis C virus 1b infec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87: 73-82 Part 1, JAN 2006, IF 3.013
43. Rapid and accurate genotyping of YMDD motif variants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gen ome by an improved reverse dot blot method.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43 (11): 5685-5689 NOV 2005, IF 3.537
44.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China: Predominance of closely related subtype 1b isolates and existence of new genotype 6 variants.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75 (4): 538-549 APR 2005, IF 2.52
45. Predominance of closely related HCV subtype 1b isolates throughout china and existence of new genotype 6 variants in southern China. HEPATOLOGY 40 (4): 413A-413A Suppl. 1, OCT 2004, IF 10.416

獲得榮譽


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1年獲廣州市2000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獲國家教育部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4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年度廣州市科技技術突出貢獻獎。
2006年獲年度廣州市科技技術突出貢獻獎、第八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社會任職


擔任廣州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衛生部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