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德

具德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禮,亦稱“具德禮”,俗姓張,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張氏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張岱之族弟,從小隨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學,又不好經營生計,“喜與黃冠導引之士游”。后在吳山紫陽洞遇到一位蘇姓道人,終日瞑目危坐,有人同他說話,他也不理,見男女圍繞在他身邊,揮走他們,眾人對他莫測高深。具德和尚見了,大奇道:“這就是我的老師了!”遂拜其為師,學習道家的修鍊導引之術。於是,一連數月,他在蘇師身邊勤學苦修,於是,將蘇師之學“盡其底蘊”。蘇師大喜道:“此真仙骨非凡流也!”

基本介紹


可時間一長,具德和尚發現,蘇師之“息養”之方,本於天台宗之“小止觀”(止觀為佛教術語。即禪定與智慧的合稱。指抑制心理因俗念而產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靜、穩定,以集中心思去觀察和思維,達到佛教的智慧境地。天台宗的鼻祖智者禪師最重視止觀法,認為這是達到領悟修行的基礎,他還認為有漸次、不定、圓頓等三種止觀法的分別,而以圓頓止觀為天台宗的宗旨之一),當時,有一位西方僧人得知智者禪師的的止觀法后,說這與《首楞經》相合。具德和尚就去讀《首楞經》用來印證那句話,讀過之後,有所醒悟,說:“我所守者,正生死,本非出生死之正路也。”遂辭別蘇師,到普陀山,依寶華庵仲雅師祝髮修習《楞嚴經》。一天,讀經時遇到難題,去問仲雅師。仲雅師說:“我只能斷句,不知經義呀。”
具德和尚想:若不解經義,讀之何益!便辭師渡海,到玉山的仲庵法師處聽講《楞嚴經》。這時,他聽說雲門宗的湛和尚將在金粟寺講經。具德和尚先湛和尚到了金粟寺掛單,等在那裡聽湛和尚講經。誰知湛和尚卻圓寂了!當時元漢和尚在該寺開席講經,具德和尚就在座中聽講,晝夜苦參本來面目。他到無人處,苦思冥想,疑問不已。一次,一抬首,見案頭有一面鏡子。他見到了鏡中的自己,這時,背後有一同參猛地推了他一下,說:“照破你老面皮!”他忽然開悟,疑團頓豁,到方丈室呈解大為,得元漢和尚稱賞。自此,他的機思迅利,應對敏捷,同輩僧人都對他產生敬仰之心。
元漢和尚見他法像軒昂,便帶到了蘇州的三峰寺。在寺里,具德和尚充當圊頭,管理菜園廁所,苦行力作,無不身任,十七年後終於徹底得悟。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守師喪畢,具德和尚到了杭州的靈隱寺,從譚吉弘忍禪師,協撰《五宗教》。弘忍禪師示寂后,具德和尚曾一度到各地雲遊掛單,在會稽、揚州、高郵等地開壇說法。
那時,正值明末清初戰亂之後,靈隱寺呈現出“苔寮蘚壁”的破敗景象。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僧友豁堂禪師請他到靈隱寺主事,以期重振靈隱寺昔日雄風。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的二月十三日,具德和尚正式入住靈隱寺。那一天,杭州府郡的薦紳文學及各山耆宿、合院大眾都來吸具德和尚的升座發言。其實,是想來看看這個和尚,到底有沒有什麼能耐來主持這個破敗不堪的靈隱寺!只見具德和尚揮了揮手中的拂子說:“豁開宇宙,萬象交參,皎日當空,十方火亘赫,還有共相證明者么?”
原雲西堂和尚出問道:“靈山古剎,列聖覺場,寶座師登,將何行令?”
具德和尚說:“人到靈山增意氣,水歸大海長波濤。”
問者又說:“徠從來萬派皆歸海,今日千山盡仰宗。”
具德和尚說:“靈山一會,迦葉親聞世尊拈花,貴須道得。”
“今日更添一重光彩。”西堂道。
“七尺烏藤行活計,杖頭八面起清風。”
“直得飛來峰頂青龍舞,西子湖邊白鳳飛。”
“誰人不仰上頭,關問剎竿高豎,重興遠祖風規法令,當陽號召諸方龍象作么生?”
具德和尚說:“金輪現瑞,百鳥齊鳴。”
“奇峰巧石開新眼,冷澗回波看主人。”
“一句當機,普天幣地。”
“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孤蹤。”
具德和尚笑了笑說:“好音在耳人皆聽。”
“誰個不知音!”西堂說。
“禮拜有分。”
“弘開法席,大闡宗風,滿目英靈,誰是作者?”
具德和尚一聽,豎起拂子作打狀。
西堂一聲大喝。具德和尚也大喝起來。西堂見狀,便叫得比具德和尚還響。
具德和尚大喝道:“三十棒!”
“放老漢出一頭地。”西堂說。
具德和尚舉棒就打,打畢說:“昔日世尊拈花,今朝靈隱舉拂。會則同彼同此,耀古騰今;不會,則乃聖乃凡,隨波逐浪。諸仁者,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末後向靈山會上百萬眾前拈花囑累,飲光尊者(即迦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一笑。相傳大法東來,則此山預來,震旦以待。沒量大人爰有慧理、永明、延珊、明教、雪竇、大慧、瞎堂諸祖,咸向此山立極開宗。彼時問道,上自帝王,及下大臣以至名公巨老,亦在此山共翼嘉猷,激揚本分。今日現前,宰官居士與諸山名德、本寺耆英、五湖衲子亦在此山,問似雲興,答如缶並瀉,豈非靈山一會!重整頹綱,再笑拈花,知恩有地。”又舉拂子說:“諸仁者若向個裡會得,則前佛性命,后佛紀綱,總在這裡。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台石含玉,不知玉之無暇。永絕遮*(*即“門”字裡面一個“東”字)”,更無向背。其或機留玄解,見逐偏枯,縱使打破牢籠,踢翻窠臼,撒開離坎,擺撥乾坤,是什麼熱盆鳴聲,系驢橛子!所以道靈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直須不慕諸聖,不重已靈,向威音那邊打疊定當,然後獨步大方,壁立千仞,行不言之令,嚴不罰之威,凈裸裸沒可把,赤洒洒無回互,自然風行草偃,水到渠成。妙凈明心,觸處青霄碧落;正法眼藏,等閑栗棘金圈;八表同符,三才合契。諸仁者,畢竟格外風規、機先權要,佛佛相授,祖祖相傳,一句‘作么生’!”
說著,他將手中的拂子拋擲在地,聲震屋瓦地說:“丹壑群真吟紫霧,靈山萬衲笑春風。”
這一堂上任演講,一下子把那些堂上的權貴要人與耆山長老們震服了!
當然,光是憑著佛理說說是簡單的,但要重興破破敗敗的靈隱寺卻非易事!具德和尚入住靈隱寺后,立即進入最佳的工作狀態,親自設計與規劃殿宇的圖紙,凡事親力親為,東西殿堂與大法堂都已建成。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大雄寶殿毀於火。具德和尚與諸執事同心協心,清除灰燼,搬走廢木,又從徽、閩、溫、嚴等地老山中運來百年巨木,堆積如山。確非人力所能為。有一則傳說:說是寺中樹木遠遠不夠,忽一夜暴雨如注,洪水漲浮如潮,湧來無數樹木,缺少一石柱。有峨冠者五人,自稱“五顯”,示夢募至,果然募得一石柱。當然這是傳說而已。經過十八年的努力,靈隱寺舊貌換了新顏。前後共建成七殿、十二堂、四閣、三軒、三樓、一林等,具體的內容在“靈隱之興衰”中已經詳細介紹過,不再贅述了。
如果說永明延壽禪師是中興靈隱寺的話,那麼,具德和尚可以說是重興靈隱寺,其規模遠比永明延壽禪師時大得多!靈隱寺再度被稱為“東南第一山”!
靈隱寺重興之後,具德和尚命弟子戒顯當了住持,自己退居杭州的雙徑寺,頗有“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赴揚州天寧寺為巨渤和尚封塔,衲子云擁,應機說法,千言不竭,七日後圓寂,有《語錄》三十卷行世。
具德和尚之家風如此高潔,他自己在《具德老人自題像贊》里卻說:“者漢不會禪,不會教,馬面驢首,隨人所好。謂是元要,主賓初無,與么仿效。謂是杜撰差排,卻又千差一照。及至被人推上法座,真箇可說只得呵呵一笑。且道笑個什麼?笑道無形本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