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樓

賈家樓

《賈家樓》是1981年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蔭榮講述,金受申整理。

基本介紹


陳蔭榮,男,評書演員。北京人。原名陳詠和。
十三歲起即追隨品正三,學會了一系列袍帶書,包括《九老興隋》、《隋唐演義》、《隋唐後傳》、《龍潭鮑駱》、《富貴壽考》、《五代殘唐》、《大宋飛龍傳》、《楊家將》等。二十一歲正式拜品正三為師,長期演出在北京、張家口、天津等地。
他博學強記,廣搜多問,不斷豐富書目內容,使之入情入理。1949年以後,他重新整理了全部《隋唐演義》,取名《興唐傳》,不但繼承了品正三的說書藝術,而且從評書大王雙厚坪流傳下來的《隋唐演義》中汲取了不少營養(1989年全部整理完畢,共140萬字)。他還編演了新講史書《黃巢起義》八回,以及《靈泉洞》、《呂梁英雄傳》等。1959年參加北京宣武說唱團。1986年參加了北京市曲協等單位舉辦的“曲藝前輩舞台生涯50周年紀念”活動。陳蔭榮擅長演說長槍袍帶書,以表演細膩、人物刻畫逼真、善於在說書中運用典故而著名。有弟子繩寶珍等。
出版評書作品:《興唐傳》(四冊,中國曲藝,1984;十冊,包括《鬧花燈》、《南陽關》、《賈家樓》、《瓦崗寨》、《群雄會》、《四平山》、《虹霓關》、《揚州會》、《搶三關》、《鎖五龍》等,1981至1982;其中《鬧花燈》、《賈家樓》、《瓦崗寨》曾於1957年由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興唐後傳》(中國曲藝)《鮑福闖龍潭》(中國曲藝)等。
出生:1918年,農曆戊午年
逝世:1990年,農曆庚午年
源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741296.htm
金受申,曲藝史家,民間文藝家,民俗學家。原名金文佩、又作金文霈,字澤生,北京人,滿族。生於滿族鑲黃旗家庭,六歲喪父,十歲喪母,家道衰落,由叔父撫養。他十七歲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學讀書時即為報刊撰稿,以稿酬彌補生活和購書之用。十九歲考入華北大學讀書。二十一歲考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后改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門研讀,至二十五歲。從民國十五年(1926)起一直在北京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十多所中學任教,還當過華北大學等高等學校的講師。他還是名醫汪逢春、趙樹屏的弟子,兼任過華北國醫學院教授。1953年經作家老舍介紹,調入北京市文聯工作,直至病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金受申有《公孫龍子釋》、《稷下派之研究》、《古今偽書考釋》、《國故概要》、《中國純文學史》、《北京話語彙》、《清代詩學概論》、《晚清兩大平民詩家》、《仄韻樓詩話》等多部學術著作出版。他是博聞廣見的“北京通”,熟知北京的掌故,對三教九流廣為接觸,尤其喜與中下層社會人士交往。對於清末民初北京的風俗事物、趣聞軼事、衣食住行、江湖百業、評書鼓曲等各個方面,他都有較深的考察研究,並用富於趣味的文字翔實地記錄下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他就以“北京通”(或“北平通”)專欄在《立言畫刊》、《一四七畫報》等報刊上發表介紹北京生活的文章,計有二百多篇,一百多萬字,其中包括《北平的俗曲》、《北平俗曲錄》、《北平風俗曲》、《風俗曲譚》、《岔曲萃存》、《岔曲箋注》、《北平的評書》、《瞽人的藝術》等大量有關北京曲藝的文字,所記見聞都來自實地考察,是研究北京歷史和曲藝民俗彌足珍貴的史料。
金受申對北京曲藝的研究評論,除在“北京通”欄目中多所涉及外,還在多種報刊上發表了許多專文,論述了評書、八角鼓、單弦牌子曲、岔曲、十不閑蓮花落、相聲、快書等曲種的起源和演變。其中1949年前發表的《清秋談稗》、《涼宵夢憶》、《拉雜談》等;1949年後發表的《老書館見聞瑣記》等都有較高的曲藝史料價值。他還一直注意收集曲藝唱本,所珍藏的二百多首岔曲曲本,也部分地在報刊上發表。
1956年金受申整理了評書演員陳蔭榮口述的《隋唐》中《鬧花燈》、《賈家樓》兩段,使之成書,由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
源自:http://baike.baidu.com/view/437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