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戰艦
龍頭戰艦
維京人的海船可劃分為兩種不同類別。
兩種類型的船在建造技術上有一個共同點:船身外面包裹著一層船板,用長鐵鉚釘固定在船體上。船板間的空隙用由動物毛和植物纖維製成的線索填塞。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昂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維京船製造龍骨的材料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龍骨中部做成弧形以增大承重量,而龍骨兩端則逐漸變窄,形成流線型通道。船肋由結實的橡木製成,材料全部取自天然彎曲的木材,經過細心打造后,安放在龍骨的各個部分。船肋外面包裹著一寸厚的箍板(或稱船殼板),由相互交疊的橡木塊製成,用鉚釘固定在船肋上再用杉木根製成的纜索捆縛起來。
而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維京戰船由於吃水淺,速度快,轉向靈活,十分適合遠征異地時突襲式的劫掠活動。常常悄無聲息的出現於海岸,徑直衝上海灘,船上的水手隨之大喊大叫著湧向岸邊。
有利必有弊,維京海盜戰船船身輕、吃水淺,然而它的甲板卻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擋風遮雨的作用。雖然有用油脂浸過的皮革覆蓋在船的某些部位,但遇上大西洋的狂風巨浪,小小的皮革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水手們穿著毛皮衣服,擠在可容納兩人的毛皮睡袋中(同樣浸過油脂防水)在甲板上睡覺,風雨和巨浪仍然使他們又冷又濕,凍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見的事。由此可見,維京人的這種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動無疑必須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堅定的毅力,在取得勝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極大的痛苦,維京人這個名詞從中世紀強烈的貶義到當代又帶有勇氣的象徵意義,是可以理解的。
在第八、第九世紀開始使用風帆之前,裝備有龍頭雕像的維京戰艦是以槳作為動力的。雖然這些船隻看來似乎很脆弱,也不太像用來航海的船艦,但是現代的複製品可以證明它們其實十分適於航海。使用風帆后航程大增,則可說明維京人何以在第九世紀成功地對歐洲大陸進行突襲。龍頭戰艦在運輸上的用途多過作戰。事實上維京人很少從戰船上作戰。當他們打算作戰,就會把戰船扎在一起作為肉搏戰的平台。
1980年1月,挪威海員工會贈中國海員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