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潭自然風景區
河北省興隆縣旅遊景區
在全國各地有數個以九龍潭命名的地方。有河北興隆縣九龍潭自然風景區、四川省西充縣的九龍潭水庫、河南省信陽市的九龍潭以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的秦嶺九龍潭瀑布
九龍潭自然風景區位於興隆縣城南13公里處,它位於京、津、唐、承四市的結合部,距北京150公里,承德130公里。景區分為一奇、三峽、九潭、八大景觀,五十多個景點。
比較著名的太極八卦井深8.6米,無水,堪稱九龍一奇。嚴冬,井內酷熱如蒸;炎夏,井內凝寒結冰。此井融陰陽之變,容水火之功,同冰碳之異,冬則生暖,夏則凝寒,地脈靈泉,神妙莫測,故稱太極八卦井。
2020年2月,為表達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敬意,景區將在疫情結束並恢復經營後向醫務人員優惠開放
相傳在遠古時代盤古氏開天闢地后,身化日、月、山、河等萬物時化有巨龍,居於滄海中龍窩,並生有一女九子。後來由於滄海變桑田,大海東移,龍王在隨海東行前不願自己的子女們一路勞頓,並且九子未修成真正龍形之前也不能全部隨行,就在龍窩外開闢了九道龍潭為兒女們居住,並以自身之鱗化出鰲、羚、鷹、魚、蝦、蛇等動物守衛在龍潭左右,一直守衛至今。傳說雖虛,不過現在確有龍窩村、九龍潭為據。興隆縣的確在史前曾沒於大海,為古遼海。今縣城南3公里處紅石砬村周圍的“紅石砬”,經地質學家鑒定確實是海底沉積岩。
• 羚羊峽谷區
羚羊峽谷區,懸崖峭壁勢如刀劈斧削,谷內奇峰林立,高聳入雲,怪石橫生,造型奇特,有鬼斧神工之妙。如果你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兩邊的山崖似乎能合在一起,仰首望天,只有一線寬。從地質構造上說,這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形成的一道大裂谷,故爾如刀劈斧削。傳說龍王開潭時,將龍鱗化為萬隻羚羊,日夜在龍潭險崖上巡守,它們居住在這條大峽谷中繁衍生息,因此人稱“龍羚谷”也叫“羚羊大峽谷”。羚羊峽谷主要景點有九個:雙獅崖、小石林、卧虎峰、拇指峰、仙翁棋台、通天河瀑布、黃鷹晾翅崖、神龜戲水和龍門。
• 仙翁棋台
前面這塊巨石有兩丈見方,方方正正厚厚實實,真是萬年盤石。這塊巨石叫“仙翁棋台”,最早是“龍王點將台”。相傳,在龍王開闢九龍潭時,每天在此巨石上分兵點將,龍潭開闢完畢,此台閑置無用。由於台的周圍環境清新幽靜,引來許多神仙在此下棋,因此人們又稱它為“仙翁棋台”。傳說古時有一位青年到山裡砍柴,看見兩位鶴髮童顏的老人在此下棋,便看了一會兒。忽覺腹中飢餓,就拾起地上仙人吃剩下的幾枚桃核充饑。直到午後,日已西沉,仙人下完棋,青年才出山。到了村裡,村裡的人他一個也不認識了。問自家門前一位白髮老人,老人說他有一位老祖爺爺入山砍柴至今未歸。青年方知自己遇到了仙人。真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青年復又入山修道,終於修鍊成仙。到“仙翁棋台”上走一走,有道是“仙翁棋台走一走,人能活到九十九”。
• 通天洞河瀑布
通天洞河瀑布自下而望,瀑口形如古井,橫紋層岩,狀似馬蹄;上有藍天,水來無源;飛瀑下注,瓮聲瓮氣;彷彿水從天上來,與井壁形成共鳴,水聲嘩嘩,悅耳動聽,婉如編鐘古罄。傳說通天河瀑布是九個龍子外出必經之路,九龍必須從此逆流而上,騰空直上雲霄間,然後才能遨遊太空,因此這條瀑布就叫通天河瀑布,其水來無源去無跡。
• 黃鷹晾翅崖
崖呈黃色,中間是黃鷹的頭和腹,兩邊是展開的雙翅,恰似一隻巨大的黃鷹,展開垂天之翼,迎著朝陽,沐著雨露,晾曬著雙翅。給人以“鯤鵬展翅九萬里”的威武與雄壯感。
• 神龜戲水
山如龜殼,坡度平緩,那條黑乎乎的長圓巨石形似龜頭伸向河中,整體看來猶如神龜戲水;右邊山崖上還有個洞,就是“龜相洞”。相傳,龍王在開潭后東行,臨行前囑咐誠實的龜丞相在這裡細心記錄每一個進入龍門者的行為,守衛龍潭。老龜丞相為了提醒進入龍潭峽谷的人,便施法術,把這座山化為背殼,把那塊巨石化為自己的頭形,監視行人,自己卻隱身於右面的洞中,暗自記錄每一個過往行者。請看老龜丞相幾萬年來仍在這裡,為看守九龍潭盡職盡責。
• 龍門
龍門,它是龍潭之門,也是“羚羊峽谷”與“九龍潭峽谷”的分界,過了龍門就是“九龍潭峽谷”和“老君洞峽谷”了,正所謂“龍門”分三峽。傳說鯉魚躍上龍門就會變為龍,故有“魚躍龍門”的成語。正因為龍門難躍,才險峻如刀劈斧削。龍門長年半開半閉,使行人至此有“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感。龍門上有雞冠石,似在提醒守門衛士,雞鳴天亮才可開門放行。古時人們常來這時觀察龍門來預測一年天氣變化,留下民諺:“立春頭道龍門霧,春種雨水足;立夏頭道龍門干,一夏天盡旱;立秋頭道龍門風,今秋五穀豐;立冬頭道龍門雪,明年好年月。”
• 九龍大峽谷區
所謂“九龍大峽谷”乃因谷中有九龍潭而得名,谷內有睚眥潭、囚牛潭、蒲牢潭、嘲風潭、狻猊潭、霸下潭、狴犴潭、贔(bì)屓(xì)潭、鴟吻潭九道龍潭,外加神猿通天壁、龍女瑤、將軍峰、水漫平石川、獸頭峰等景點。
靠近頭道龍潭,原來還有座龍王廟,古時香火很盛,四季不斷。尤其到了大旱之年,不算大的龍王廟香煙繚繞,一派神秘仙氣。求雨者排成隊,有時長達數里之遙。據考證,這座龍王廟最晚也是明代建築,它依山傍水,廟中供奉的主神就是開闢九龍潭的“老龍王”。
如今已見不到古時人們求雨的熱鬧場面了,而古時由於人們迷信,一到乾旱少雨季節,方圓百里的人全要到九龍潭向龍王求雨。求雨的隊伍里不能有女人,而男人們全要赤背排成長隊,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將全羊全豬等祭品抬至潭前,經過幾天祭拜,把祭品全部沉於潭中,據說如果潭上冒起白氣,天就會下雨了。趕上大旱之年有時一鬧就是幾十天,這種鬧劇使九龍潭至今仍然充滿神秘色彩。
• 睚眥潭
在龍王廟求雨所祭之潭為第一潭,潭名睚眥。它是龍王第二子,由於生性好鬥,且好殺戮,恩怨分明,睚眥必報,龍王便把它的潭府開在第一位,以守衛龍潭門戶。正因如此,睚眥常被人們刻在刀劍柄上為標誌,以增加殺氣。傳說睚眥恩怨分明,有求必應,但卻得罪不得。據傳,龍窩村有幾個村民用炸藥在睚眥潭炸魚,結果走在路上就下起暴雨,冰雹齊下,打來的魚全跑光,村裡遭了雹災,顆粒無收。這也許是巧合,不過自從那時起,睚眥潭便石封沙鎖,一閉至今,不再開潭。傳說睚眥潭水有避鬼魅、祛邪祟的作用,若不是如今趕上閉潭,可取水洗臉或食用,以避邪祟。
• 囚牛潭
第二道龍潭叫“囚牛潭”,潭底為白岩,潭形如卧鍾,瀑布如鍾鈕。潭水清澈見底,游魚可見。千年萬年水石相擊,使潭上小溪形如水渠,齊如刀劈斧削,下注龍潭,嘩嘩作響。傳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囚牛”是龍王長子,性喜音樂,終日操琴,故龍王把它安排在遠離弟兄之處,既可守衛龍門,又可遠避嫌怨。由於“囚牛”愛好音樂,常被人刻在胡琴上作為標誌。
• 蒲牢潭
這道龍潭的瀑布多有氣勢,這是第三潭,名叫“蒲牢潭”,是龍王的第三子,一道飛瀑切開懸崖,形成高丈,寬不足2米的缺口,瀑流飛瀉,下注清潭,飛花碎玉,水聲轟鳴。潭聲如鍾馨齊鳴,八音齊奏。潭形如扇面,潭闊水深,汪汪一碧,但仍清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蒲牢好鳴,日出即鳴,月出亦吟,如一位男中音歌者,所以每當人們夜深人靜時來到“蒲牢潭”前,便可聽到它如八音齊奏的悅耳聲音。由於“蒲牢”好鳴,常被人們刻在鍾鈕上以為標誌。
• 龍女瑤
在莆牢潭的左面另有一道峽谷,似較寬闊,綠松滿坡,清流遠來,飛落瑤池,與浦牢之水交匯流向第二潭――囚牛潭,人稱“龍女瑤”。它和各位兄長既山水不斷,親緣相連,又獨谷秀瑤,景色雋秀,雖然龍女侍奉觀音菩薩在南海,但瑤瀑依然整理得清潔雅緻,另有幽雅情趣,看瀑流順峽谷飛瀉而下,被扯成絲絲縷縷,紛披如簾,水如柔情。傳說龍女掌管龍王珠藏,龍女喜吃燒燕,梁武帝曾以燒燕獻龍女,龍女食之大喜,以大珠三、小珠七、雜珠一石來報答梁武帝。
• 神猿通天壁、將軍峰
百丈黃崖,壁立千仞,高聳入雲,勢如斧劈,名神猿通天壁,崖上為猿猴常居之地,別看這百丈黃崖人無法爬上,猿猴卻可如飛攀援而上。幾年前,有一村民用獵槍打傷一隻獼猴,眾獼猴見其未死,飛速爬下,抬起傷者飛速爬上絕壁,村民追之不及,只好任其逃掉。現在崖頂也有獼猴居住,不過由於有遊人,不敢下來玩耍。由於這面山崖只有猿猴能上,所以稱這面崖壁為“神猿通天壁”。
順著龍女瑤往上方遠看,那座險峰形如將軍頭盔,上有一顆松樹又似盔上簪纓,高大威武,氣度非凡,我們稱它為將軍峰,似一位天神下凡,化為將軍,守衛著這九龍大峽谷。
• 嘲風潭
順鐵梯棧道上行,可以欣賞到最純凈的嘲風潭,嘲風是龍王的第四子。嘲風潭是潭上之潭,峽中之潭,碧水切開崖壁,形如人工所鑿之石渠,下注嘲風,夾潭石峽高可幾十丈,潭形似大瓮,上有入口,下有出口,又以酒胡蘆。仰視天空僅如井口,俯視潭面,碧水清清如水晶,山光雲影倒映如畫。潭底系整個白石,沙礫皆無,純凈無比,游魚往來,引人艷羨。龍王根據嘲風好險的性格,才給它安排了這處奇絕險怪的潭府。正因嘲風好險,常被人們把其形象刻在大殿的屋角上,以鎮殿脊。嘲風潭據傳說是很有靈驗的龍潭,村民常來這裡求雨,有求必應。
• 狁猊潭
沿鐵梯棧道而上到兩山之間的過橋上,我們可以游賞到第五潭,名叫狁猊潭。是一個長形狹窄的小潭,水清潭靜,微波不起,平展如鏡,寧靜無聲。狁猊喜靜坐,所以常被人們刻在佛座上,以為標誌。
• 霸下潭
霸下潭上口半圓形,如門緊閉,潭形如鏡,潭面較闊,左靠懸崖,右近絕壁,萬重大山壓下,千道巨嶺相連。霸下是龍王的第六子,性喜負重,龍王就把它的潭府開在通天入雲的懸崖絕壁下,潺潺流水匯其下,萬千巨峰壓其上,“霸下”居此安居樂業。由於“霸下”好負重,形似巨龜,常被人們刻在碑座上,但常又被不識者誤認為龜馱石碑。
• 狴犴潭
沿峽谷艱難前行,兩岸懸崖奇險無比,崖上原始灌木叢生。約行一二里,可見夾岸崖下一道碧潭,潭平如鏡,潭底為整潔如玉的一塊白石,平坦如砥,水清見底,兩峽夾峙,險峻異常。狴犴是龍王第七子,辦事公正,喜理訟案。民間流傳諺語:“訟事到潭前,公道找狴犴;是非何用問,潭影自分辨。”因此,狴犴常被人們刻在監獄門上,形狀似虎,象徵公正廉明。
• 贔屓潭
繞過僅一尺寬的崖路,前面是第八道龍潭“贔bì屓xì潭”。贔屓是龍王八子,喜歡舞文弄墨,所以龍王開潭時,使其潭形如巨硯,潭邊岩石多紋。群峰夾峙,上似懸鐘覆蓋,下似殘月半圓,瀑流瀉入,山鳴谷應,空谷傳響,別有幽趣。潭水清清,碧如翡翠,給人以晶瑩如女兒綠之感。相傳此作此潭水沐浴,一定能寫出世間錦繡文章,天下絕妙詩賦。因此,贔bì屓xì常被人刻在石碑頂或邊緣上,作為裝飾花紋。
• 鴟吻潭
第九道龍潭,也是最後一道龍潭──鴟吻潭,必須攀崖牽藤,遊盪而過。由於龍王第九子“鴟吻”善吞好水,龍王就把它安排在最後,所有九潭之水均由其腹中包藏,由其口中吞吐。大有“腹盛龍潭千鍾水,口吞峽谷萬重山”之勢。由於鴟吻好水,常被人們刻在橋樑上,作為鎮水獸。飛瀑入潭,山光水光,樹影雲影,詩情畫意,天籟悠悠。
• 龍水源瀑布
九龍潭大峽谷的最後一景是“龍水源瀑布”。位於九龍峽谷的最後部。這裡山陡林密,四季風光各異。一億四千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使這裡有一股地下岩隙水噴薄而出,萬古不竭的泉水從山崖上落下,飛花碎玉,晶瑩多芒,宛如楊花柳絮,飄飄蕩蕩,生機勃勃。飛瀑入潭,回清倒影,良多趣味。相傳這瀑布是在龍王開闢九龍潭時,怕有一天潭水會幹,便長年引來四海之水,水來龍潭后,眾生全求之於它,龍王又愁如何分配,思考再三,最後決定,把水灑在千山萬谷之中。除去眾生所需,餘下的匯流於龍水源。為一見之下可知水量,又開闢了“龍水源瀑布”。“飛瀑之下,必有深潭”,因此,九道龍潭長年水量充足,如九星聯珠,蔚為古今奇觀。
• 太極八卦井
這口井就是天下奇觀──太極八卦井。井深8米,是一口枯井。這口井的神奇之處不在水,而在於它的神奇變化。每當冬季到來的時候,井內溫熱如夏,時有騰騰白氣自井口冒出。近觀則溫潤撲面,暖人心房;遠看則雲霧氤氳,配以古樸農戶,遊人至此,如至仙境。時至炎夏,井內凝寒結冰,凜凜寒風從井中吹出,滿院生涼。近前則清冽襲人,砭人肌骨;遠觀則綠峰翠嶺環抱,山居古樸,幽思曠渺。自古陰陽不兩立,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爐,可是這口太極八卦井則融陰陽之氣,糅水火之功,同冰炭之用,冬則生暖,夏則凝寒;地脈靈泉,神異如斯,自古稀見。
關於太極八卦井,還有個神秘的傳說。當年華夏第一條祖龍居於九龍潭外龍窩時,兒女眾多,高朋滿座,經常龍子龍孫聚會,時時神仙來訪,晏會常開,山珍海味常備不時之需。可是冬天寒冷食物變硬,夏天炎熱,食物易腐。這時太上老君剛剛在九龍潭老君洞內修成正果,為了報答龍王給他找的修鍊靜地,於是便將開宗創派之寶太極八卦圖畫了副本,贈與龍王。龍王掘開地脈靈泉,把太極八卦圖埋下,開創了一座儲藏山珍海味的寶庫。太極八卦圖有包羅萬象顛倒陰陽之功,這座寶庫冬天變暖,夏天生涼。一年四季,龍王都能吃到鮮嫩的山珍海味了。後來,大海東移,龍王在臨行前用法術封存了這座寶庫,只留下一個通氣孔。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這通氣孔被村民挖井時偶然找到,於是便成今天的天下一大奇觀──太極八卦井。夏季,如果你把一桶水放入井中,一夜之間會結成寒冰;冬季,你把一塊冰放入井中,它會融化成水。以至這位農民靠近井的這間屋子都溫暖如春,即使穿短褲下到井內也不覺寒冷。不信請朋友們提出井中的水桶看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 霧鎖雙谷
這九曲十八彎的山道上再回首凝望九龍潭這片神奇的景區,看那雲籠霧罩的群峰與峽谷,給你以撲朔迷離之美,這就是九龍峽谷的又一奇觀:霧鎖峽谷。傳說九龍潭蛇比較多,蛇是龍的變種,眾蛇所吐之氣,常能封住山谷,使人感到神秘莫測。
自駕車從北京出發,經順義、密雲到黃酒館治安檢查站,沿津承公路南行4公里即達。從承德、唐山來的遊客,可先到興隆縣城,沿津承公路南行即達。
合併圖冊
這裡山高林密,峰奇石秀,峽谷縱橫,溪潭珠聯,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春季:春風送暖,萬木爭榮,山花爛漫,勝似世外桃源;夏季:千瀑飛瀉,綠樹成蔭,涼風習習,猶如人間仙境;秋季:赤橙黃綠,碩果累累,秋風送爽,令人心曠神怡;冬季:山舞銀蛇,銀裝素裹,冰川玉瀑,萬樹“梨花”,更是賞心悅目。
九龍風景區主線分羚羊峽谷區、九龍潭峽谷區、老君洞峽谷區和一處奇觀“太極八卦井”。景區內人文景觀歷史悠久,龍的文化,神的傳說自成體系。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形成了景區內刀劈斧削的大峽谷,使該景區以山、石、林、水潭著稱,為京東一絕。景區內山高林密,峰奇石秀,峽谷縱橫,溪潭珠聯,曲徑通幽,可謂奇、秀、險、幽兼備,神秘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