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村村

廣東吳川市塘綴鎮轄村

東村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江西省、山東省、雲南省以及浙江省等11個省份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地理環境


位於塘綴鎮的東北,總人口5830人,1230戶,土地總面積0.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5畝,其中水田23畝,坡地80畝,有林木35畝,下轄16條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外出務工經商1640人,人均收入1600元,東南面是梅塘公路,交通方便。東村村委會屬丘陵山區,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香蕉玉米為主,經濟發展有淡水養殖業,產品加工和手工業。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群眾生活已經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村委會各自然村道路暢通,電話入戶率達70%,60%以上的群眾飲上了衛生潔凈的自來水,群眾生活正朝小康目標邁進,社會治安好,人民群眾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九十年代初,在上級的重視及村委會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集資,建成了一幢佔地140平方米,高三層,造價30多萬元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挖掘潛力,大搞回歸工程。建設有湛江市文明村2條,吳川市文明村5條,成為塘綴建設新農村一亮點的排頭兵。東村村委會明天將會更美好。

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8萬元,佔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0.82萬元,佔總收入的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頭,肉牛12頭,肉羊16頭);林業收入1.27萬元,占收入的17%。第二、三產業收入0.35萬元,佔總收入的4.7%;農民人均純收入11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5畝(其中:田15.5畝,地2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1414.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0畝。

社會


民生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1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無路燈。全村有11戶通電,有1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佔總數的78%和31%)。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8公里,距離最近近的集貿市場3.8公里。全村共有摩托車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醫療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戶,共有鄉村人口36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17人。其中農業人口36人,勞動力2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1人,彝族5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人,參合率42%。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8公里。

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麻旺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鄂嘉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4公里,距離中學3.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人,其中小學生3人,中學生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缺醫少葯,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教育滯后,缺少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種植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150畝;大力發展養殖業,每年力爭發展豬12頭、牛4頭、羊4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020元增加到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