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受

虛受

虛受,虛心接受。語本《易·咸》。

詞語信息


xū shòu ㄒㄩ ㄕㄡˋ
虛受

詞語解釋


(1).虛心接受。語本《易·咸》:“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南朝 梁 沈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張玄素謂太宗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隋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屍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