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玄素的結果 展開
- 唐太宗時著名諫臣
- 金朝大臣
張玄素
唐太宗時著名諫臣
張玄素(?—664年),蒲州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唐太宗時著名諫臣。早在隋末,就以清廉著稱。隋末河北竇建德攻陷景城,張玄素時任景城縣戶曹,被執,將要被殺。景城百姓一千餘人為他請命,竇建德於是任命他為治書侍御史和黃門侍郎。唐朝平定竇建德后,張玄素成為唐朝官吏。唐太宗聞其清名,特召見垂詢政事。他建議唐太宗吸取歷史成敗經驗,受到太宗的重用。曾為太子李承乾東宮官佐,輔導太子李承乾,后太子謀反受到牽連貶回家鄉,後期起複。
麟德元年(664年),卒於家中
張玄素初仕於隋朝,為景城縣(今河北滄州市西景城)戶曹。隋末天下大亂,群雄蜂起,活動於今河北地區的竇建德攻陷景城。將張玄素逮捕,準備殺死。這時城中有千餘人請求代他而死,並對竇建德說:“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殺之,乃無天也。”竇建德聽后命人給張玄素鬆綁,並封他為治書侍御史。但張玄素以隋臣自居,卻封不受,后張玄素聽說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才接受竇建德委任,為黃門侍郎。
《貞觀之治》中的張玄素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詔修洛陽宮,以備巡奉。張玄素聞訊上書諫奏,認為“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經過隋末大亂的嚴重破壞,百姓瘡痍,如果此時修洛陽宮,襲亡隋之弊,就是不如隋煬帝。唐太宗對張玄素說:“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張玄素回答說“若此役不息,亦同歸於亂耳。”唐太宗聽后感嘆說“吾思之不熟,乃至於是”,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朕以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意欲便民,故使營之。今玄素所言誠有理,宜即為之罷役。後日或以事至洛陽,雖露居亦無傷也。”唐太宗認為張玄素說的有道理,於是停止了修洛陽宮的勞役,還賞賜張玄素彩帛二百匹。
唐太宗因張玄素忠直,遷他為東宮(太子住東宮)少詹事兼右庶子,讓他去輔佐太子。時太子李承乾遊玩不學,張玄素任職東宮后即上書諫勸他。張玄素認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苟違天道.人神同棄。…’。慎終如始,猶懼漸衰,始尚不慎,終將安保!”但太子不納,繼續遊玩如故。貞觀十三年(639年),張玄素又上書諫勸太子,應該“學文以飾其表”,不可“騎射數游,酣歌戲玩,苟悅耳目,終穢心神。”太子又不納。
唐太宗因張玄素對太子多次進諫,於是在貞觀十四年(640年),加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兼太子左庶子。但太子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宮,久不見賓客。張玄素又上書諫勸太子應以國事為重,引見宮臣,“廣置群僚,以輔睿德。”張玄素一再進諫引起了太子的討厭,於是派人暗殺他,使他幾乎送命,但他並不引以為訓,仍勸諫不止。太子不知改悔,惡行日盛,終於被唐太宗黜廢。張玄素因是東宮官員被牽連免職。
麟德元年(664年),張玄素去世。
李世民:然以卑干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
魏徵:張公論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褚遂良:陛下禮重玄素,頻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贊皇儲,自不可更對群臣,窮其門戶,棄昔日之殊恩,成一朝之愧恥。
劉昫:①伏伽上疏於高祖,玄素進言於太宗,從疏賤以干至尊,懷切直以明正理,可謂至難矣。既而並見抽獎,咸蒙顧遇。自非下情忠到,效匪躬之節,上聽聰明,致如流之美,孰能至於此乎?《書》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斯之謂矣。②言為身文,感義忘身。不有忠膽,安輕逆鱗?蘇、韋果俊,伽、素忠純。悟主匡失,猗歟諍臣。
宋祁:始唐有天下,懲刈隋敝,敷內讜言,而世長等仇然獻忠,時主方褒聽,藉以勸天下,雖觸禁忌,而無忤情。及禍亂已平,君位尊安,後者視前人之為,猶以鯁論期榮,故時時遭斥讓,為所厭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時異也。夫性有不可移,雖堯、舜弗能訓。承乾之惡,根著於心,而歸責玄素,其何救哉?此士亹辭不能傅太子,諒矣。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持憲法則張元(玄)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七十五·列傳第二十五》
《新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