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含芳

清代二品銜直隸候補道員

劉含芳(1840~1898) ,字薌林。出生於安徽省貴池縣(今池州市貴池區)。通曉法文,曾在淮軍前敵營任事,后授二品銜直隸候補道員,在北洋沿海陸前敵營務處、天津海關供職。

劉含芳與旅順港


1881年奉李鴻章之命籌辦旅順、威海魚雷營、水雷營,修建水雷土船塢,組織修理“順利”輪。1883年,劉含芳由袁保齡提名任旅順港務工程局會辦。任內銳意經營軍港工程。建港時,他履勘沿海,扦試塢基,積極輔佐總辦袁保齡設屯防營、築炮台、建庫廠、守機器,開辦水雷、魚雷學堂和醫院,終於把旅順建成了北洋海軍重鎮。1886年9月,袁保齡患重病,李鴻章命他主持旅順港塢工程局。是年,法商承包旅順港務工程,李鴻章命他協同直隸按察使周馥代表中方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1890年,海防工程全部竣工,他與提督丁汝昌、按察使周馥、天津海關道劉汝翼一起驗收工程,並向李鴻章寫了驗收報告。1891年2月,清廷議授他任甘肅安肅道,經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暫留旅順辦理海防,沒有赴任。1892年5月,調補山東登萊青兵備道,監督東海關;1893年11月到任。至此,他在旅順共駐11年,在海防工程建設中,功績顯著。

劉含芳與鴻臚井


1895年冬,《中日遼南條約》簽訂后,劉含芳奉命從山東渡海勘收旅順諸處,見到過去督建的海防工程盡遭摧毀,憤慨填膺,痛哭失聲,眼病加重。接收旅順后,他在一次巡視中發現唐代一塊刻石,上書“敕持節宣勞靺鞨使鴻臚卿崔忻井兩口永為紀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遂認定這刻石旁的古井即為《唐書》所記述的“鴻臚井”,引起他的高度重視。為保護這塊中華歷史的珍貴文物,他建石亭將井和刻石保護起來,並在原刻石左側又添鐫五行共68字記其始末。所添鐫的68字為:“此石在金州旅順海口黃金山陰,其大如駝。唐開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光緒乙未年冬,前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貴池劉含芳作石亭覆之並記。”后因病辭官,於1898年夏,在原籍病逝,終年58歲。清廷以其有功,死後贈內閣學士,在煙台立祠堂祭祀,國史館特立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