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南村

江蘇泰州市海陵區下轄村

忠南村兩年內先後完成投資1.5億元,相繼建成大學生公寓樓、餐廳和商鋪等共計12萬平方米,保證了7192名大學生如期順利入駐。隨著江蘇牧院新校區的全面啟用,泰州海陵區鳳凰路街道忠南村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獲集體純收入1000多萬元。

泰州大學城自2005年開建以來,忠南村以科學合理的方案,贏得市政府和有關專家認可,獨立承攬了總投資2億多元的江蘇牧院新校區生活服務區的建設開發權。當年秋天,村裡組織部分村幹部到蘇州大學南通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取經,學習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工作;鼓勵有經濟實力的村民購買大中型建築機械,直接參與大學城建設。到目前,該村已擁有100多台壓路機、100多台大型運輸車,並組成了2個運輸隊。全村農民就業有1/3與高校後勤服務“沾邊”,有120多人在高校服務區上班。預計今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8600元,集體純收入1400多萬元。

發展建設


《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帶來商機 忠南村成為海陵首富村》李善元曾是海陵區鳳凰街道忠南村村幹部。村裡精簡人員後下了崗。去年9月,李善元被招聘到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食堂幫忙。現在,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記者從市高教園區管委會獲悉,圍繞江蘇牧院配套服務,忠南村有120多人就業於牧院服務區,三分之一的村民吃上了“高校服務飯”。
2005年10月,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奎帶領村幹部到蘇州大學、南通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取經,學習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工作。
2006年起,忠南村先後投資1.5億元,建設12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隨著新校區學生的入駐,僅此一項村集體純收入每年就達1000多萬元。
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村裡鼓勵有經濟實力的村民購買大中型建築機械,參與學校建設。
八組村民胡靠山與親戚合買了一台70多萬元的挖掘機,作業期間,每天的收入就有幾百元。村黨支部副書記薛銀喜介紹,現在村裡不僅有了100多台壓路機,大型運輸車輛也有100多台,並組成了2個運輸隊。“江蘇牧院和大學城建設期間,村裡的機械全部派上了場。現在,很多村民又到蘇南蘇北等地開拓疆土去了。”薛銀喜說。
為了完善高校附近的服務配套功能,忠南村動員村民在家門口辦起小餐館、超市、水果攤。
去年,村集體純收入超過1000萬元,位居海陵區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也達7500多元。今年村集體純收入有望達到1400萬元,人均純收入將達到8600元。
這就是泰州海陵的小“華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