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下轄鎮

甘棠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地處賓陽縣東南部,截至2020年11月1日,甘棠鎮常住人口為35181人。

2018年,甘棠鎮有工業企業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鄉鎮概況


環境
環境
全鎮現有人口5萬多人,面積189平方公里,轄15個村(居)委、96個自然村。總人口5萬人,壯族人口居多,佔85%,屬少數民族鄉鎮。有耕地面積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萬畝,有山林面積15萬畝,屬一個山區農業大鎮。境內以丘陵地貌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物產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玉米、糖蔗、桑蠶、木薯等,畜牧業發達,尤以生
豬、仔豬和養雞業出名。幾來年,平均年生豬出欄4萬頭,仔豬上市10萬頭,肉雞出欄22萬羽。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末,全鎮有個體工商戶1300多戶,較具規模的私營企業有16家,主要產品有衡器鑄件、農機具系列產品、不鏽鋼產品等,是廣西有名的農機具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區內外,並出口到東盟各國,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桑蠶、糖蔗、養殖業和民營經濟是該鎮的幾大支柱產業,甘棠粉利享譽縣內外,是群眾逢年過節的必備佳肴,近年來,年均粉利產值都達1600萬元,是該鎮一項極具潛力的特色產品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棠鎮地處賓陽縣東南部。

地形地貌

甘棠鎮境內大部分為石山,地勢略為西北高東南低,海拔一般在80~90米,境內最高峰位於大傘嶺,海拔326米。

水文

甘棠鎮境內河流屬鬱江水系。斑江自平陽村北入境,由北而南,入鬱江,境內河道長9千米。

自然災害

甘棠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颱風、霜凍、雷擊等。水災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70年8月澇災,覆蓋全鎮範圍,3.15萬人受災,民房倒塌56間,農作物受損面積1.2萬畝,損毀道路12處,財產損失時價總計130萬元,無人員死亡。

自然資源


甘棠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產資源主要為鉛鋅礦和重晶石,集中分佈在六律、那河村一帶山嶺。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甘棠鎮轄甘棠1個居民委員會,洪信、六律、八德、那河、鄧村、那冷、那寧、高棠、五合、八合、合庄、新寧、南橋、旺龍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2個居民小組,35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甘棠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甘棠圩。
甘棠鎮區劃詳情
甘棠社區那河村八合村
洪信村那冷村合庄村
六律村那寧村南橋村
八德村高棠村新寧村
鄧村村五合村旺龍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甘棠鎮轄區總人口5.19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47萬,城鎮化率達9.1%。另有流動人口18人。總人口中,男性27880人,佔53.7%;女性24036人,佔46.3%;14歲以下9056人,佔17.3%;15~64歲37270人,佔71.8%;65歲以上5590人,佔10.9%。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40075萬人,佔77%;有漢族11856人,佔2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7.2‰。
截至2018年末,甘棠鎮戶籍人口55406人。
2021年6月15日,賓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甘棠鎮常住人口為35181人。

經濟


民營企業較為發達,全鎮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共有13家,協業行業有鑄件、農機具、造紙、農藥、竹器、紅磚廠等。其中鑄件系列產品是甘棠鎮具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產品,近年來,農機具系列產品生產更具地方特色,主要產品有:打穀機、風谷機、切蔓機、穀倉機、微型碾米機等,年生產能力18萬台(套)以上產品質量上乘,價格適宜,暢銷區內各地及雲南、貴州、海南、廣東、深受用戶好評。甘棠鎮勞動力資源豐富,2003年初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將近1萬人。
甘棠鎮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5.05萬畝,山林面積14.9萬畝,轄區內儲藏著欽含量達98.5%的重晶石礦、以及製造瓷器用的白泥、燒制紅磚用的優質土壤。甘棠鎮是個農業大鎮,農業主要以糧食、糖蔗、桑蠶三大支柱為主。
風景
風景
2002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20206噸,進廠原料蔗達2.1萬噸,蠶繭產量1044噸,國內生產總值達17340萬元,財政收入287.4萬元,企業營業總收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元。

綜述

2011年,甘棠鎮財政總收入543萬元,比上年增長8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3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15萬元,增值稅6.0億元,企業所得稅57萬元,個人所得稅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0.3元,比上年增長74.6‰。
2018年,甘棠鎮有工業企業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農業

2011年末,甘棠鎮耕地面積7.7萬畝,人均1.5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7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糖蔗、桑蠶和蔬菜。2011年,糖蔗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6.6萬噸;桑園種植面積2萬畝,產繭0.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1.7萬噸,主要品種有葉菜、西紅柿等。
2011年末,甘棠鎮以飼養生豬和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3萬頭,年末存欄3萬頭;雞飼養量183.9萬羽。

工業

2011年末,甘棠鎮以鑄造、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32.6%。2011年,私營企業19家,職工520人。

商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商業網點14個,職工11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2億元,比上年增長9.4%;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0.9億元。

文化


名稱來歷

甘棠鎮因鎮政府駐甘棠圩而得名。

地方特色

1、甘棠鎮是賓陽縣三大古鎮之一,壯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5%,屬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美麗的斑江貫穿甘棠,她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作為水路交通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許多商品、貨物由斑江運抵甘棠,再分散鄰近的各縣、鎮鄉,造就了甘棠的繁榮,也養育了甘棠人純樸、善良、熱情、開朗的性格。優秀的抗日故事片《十天》就是在斑江拍攝的。
2、甘棠民族文化藝術節5月13日(1993年以前叫蓬圩節)是甘棠壯鄉群眾的盛大節日,從解放前一直流傳至今。在節日那天,眾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集鎮里舞龍舞獅,載歌載舞,對唱山歌,盡情地展現民族風情,歌唱幸福的生活。
甘棠鎮[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甘棠鎮]
甘棠鎮[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甘棠鎮]
3、甘棠的扣肉、粉利已是馳名縣內外,到甘棠不吃扣肉等於沒到過甘棠,甘棠的扣肉從選肉、加工、到配製都十分講究,使人吃起來感覺肥而不膩,松而可口,再加上香芋一起燜,更為香純可口,讓人樂不思蜀,賽似神仙。每逢節假日,南寧、邕寧等地都有人專門驅車來購買甘棠的扣肉,有親戚、朋友在甘棠工作得也忘不了叫他們幫忙捎上三五斤,過上一把癮。再說一說甘棠的粉利,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選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由於韌性好、耐煮、耐炒,吃起來爽滑可口,而大受歡迎,每年春節期間,甘棠粉利都供不應求,產品銷往南寧和鄰近各縣份。

交通


甘棠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等幹線過境。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文化專業戶25戶;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3萬餘冊。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800人,專任教師65人;小學16所,在校生3250人,專任教師1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904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甘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門診部(所)20個;病床99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9.4張,固定資產總值5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6名,其中執業醫師23名,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2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5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甘棠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8戶,人數263人,支出19.5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61.9元,比上年增長7%;城鎮醫療救助2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3人次,共支出35.7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0戶,人數732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50元,比上年增長8%。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66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9.2萬元,比上年增長9%,敬老院1家,床位10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2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290人,參保率72.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甘棠鎮有郵政分局1處,代辦所1處;全年征訂報紙、期刊2300份(冊),業務收入8100萬元。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45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32%;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網際網路用戶8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甘棠鎮有自來水廠2座,有深水井5眼及成套凈化設備,日供水1260立方米。主要道路兩側鋪排水溝1000米。
供電
2011年末,甘棠鎮有供電所1座。2011年,用電量755萬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