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鎮

福建省福安市下轄鎮

甘棠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地處福安市西南部,東瀕賽江河與賽岐鎮隔江相望,南鄰下白石鎮,西與蕉城區赤溪鎮毗鄰,北接溪潭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6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5千米,海域面積6.13平方千米,境內海岸線全長22.6千米,總面積90.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274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甘棠鎮原名三塘,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知縣盧仲佃率眾築堡防倭,民感其德,更名為甘棠。簡稱蓮城。1961年,更名為甘棠區。1966年11月,甘棠區改公社。1984年10月,甘棠公社改鄉;12月,甘棠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甘棠鎮共下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2018年,甘棠鎮有工業企業108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歷史沿革


甘棠倪下村古塔
甘棠倪下村古塔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甘棠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為第四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第二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更名為第一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更名為三塘鎮。
1949年10月,改為第六區。
1958年7月,更名為甘棠鄉;同年9月,改為甘棠公社。
1961年,更名為甘棠區。
1966年11月,甘棠區改公社。
1984年10月,甘棠公社改鄉;同年12月,甘棠鄉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棠鎮地處福安市西南部,東瀕賽江河與賽岐鎮隔江相望,南鄰下白石鎮,西與蕉城區赤溪鎮毗鄰,北接溪潭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6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5千米,海域面積6.13平方千米,境內海岸線全長22.6千米,總面積90.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甘棠鎮地處鷲峰山脈東面,地貌以中、低山地為主。境內西、北部高山峻岭,地形起伏,海拔400米以上的峰巒多集西北部。東部瀕臨賽江平地較大,海拔多在20米以下。地勢背山臨江,最高海拔927.2米,最低海拔5米。

氣候特徵

甘棠鎮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光熱充足,無霜期長,季風明顯,颱風頻繁,雨量集中等特點。平均年氣溫18.9℃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5℃;最熱月7月的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年氣溫42℃,極端最低年氣溫小於或等於3℃。平均初霜在12月8日,終霜為2月23日,平均年無霜期287天。平均年降水量1475.5毫米,降水量集中於7~9月,平均年降水量495.5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33.6%。

水文

甘棠鎮境內河道賽江屬長溪流域,主要溪流有湄洋溪、何厝溪、嶺尾溪、國澤溪4條,總長47千米,流域面積約340多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甘棠鎮主要有颱風、暴雨、山體滑坡、乾旱等,颱風多集中於每年的7~9月。由於受颱風影響,故常暴雨,2至9月間均出現暴雨的月份。乾旱,主要是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突出,其次是秋旱。夏旱大多數在6月底“梅雨”結束之後,9月上旬正值副熱帶氣壓控制下出現的少雨時段。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鎮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23.3%,山地面積70%,耕地面積21484.9畝,有林地9.3萬畝,共有果樹(枇杷、龍眼、桃、桔、葡萄、柿等)1.6萬畝,其中葡萄5000畝,茶1.1萬畝,生薑1500畝。茶苗基地800畝,年繁育茶苗2億多株,海岸線全長22.6公里。

礦產資源

甘棠鎮境內非金屬礦主要有細粒花崗岩在嶺尾村,儲量4萬立方米;中細粒花崗岩在牛加洋村,儲量100萬立方米;中酸性次火山岩、晶洞岩在觀里村,儲量50萬立方米;輝綠岩在國澤村,色黑,儲量15萬立方米,伏土層厚8~10米;細粒花崗岩、晶洞花崗岩、變質岩在眉洋村,儲量3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011年末,甘棠鎮轄蓮城1個居民委員會,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外塘、甘坪、甘江、港岐、后岐、南塘、上塘、港邊、國澤、奎聚、英岐、春雷雲、牛家洋、嶺尾、過洋、大車、眉洋、觀里、厝坪、牛柏洋、山下、倪下、吳洋、何厝、小嶺、銅坑裡、山頭庄、可洋、大留、小留、樟港、加招、南安、北山、坑門裡39個村民委員會,內運社外運社2個海運公司;下設160個村(居)民小組。有87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甘棠鎮共下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甘棠鎮行政區劃詳情
蓮城村東門村西門村南門村北門村外塘村甘坪村甘江村
港岐村后岐村南塘村上塘村港邊村國澤村奎聚村英岐村
春雷雲村牛家洋村厝坪村過洋村牛柏洋村山下村倪下村吳洋村
觀里村眉洋村何厝村銅坑裡村山頭庄村小嶺村大車村

人口民族


人口

轄3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個海上運輸公司,共有87個自然村,31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7萬戶,人口4.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6萬人,8442戶,少數民族5000多人。
2011年末,甘棠鎮轄區總人口619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724人,城鎮化率49.6%。另有流動人口3467人。總人口中,男性32310人,佔52.2%;女性29631人佔47.8%;14歲以下13165人,佔21.2%;15~64歲41006人,佔66.2%;65歲以上775人,佔12.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6321人,佔90.9%;有畲族1個少數民族,共5620人,佔9.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長率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97人。
2018年,甘棠鎮戶籍人口42173人。
2021年7月1日,福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甘棠鎮常住人口402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甘棠鎮財政總收入8998萬元,比上年增長14.52%。人均財政收人1909元,比上年增長13.42%。
2018年,甘棠鎮有工業企業108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農業

甘棠鎮農業耕地面積1.87萬畝,人均0.4畝;林地面積5800公頃。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45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2112噸,人均3千克,其中水稻1932噸、甘薯180噸、馬鈴薯6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茶苗、葡萄、柑橘、桃、枇杷、李、龍眼、荔枝等。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87公頃,產量2567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桃、李、龍眼、荔枝、柑橘、橙、枇杷等。2011年末,累計造林5133.3公頃,森林覆蓋率59.6%,活立木蓄積量4.4萬立方米。

工業

甘棠鎮以船舶修造、電機電器、茶葉生產加工為主。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1.8萬人,實現工業產值25.02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工業園區1個,園區面積133.3公頃,人駐企業30家。

商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商業網點644個,職工141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32萬元,比上年增長39.13%。

金融

2011年末,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5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文化


甘棠鎮原名三塘,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知縣盧仲佃率眾築堡防倭,民感其德,更名為甘棠。簡稱蓮城。

人文景觀

甘棠鎮從有史籍記載的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定居繁衍以來,迄今已1145年。歷史悠久,人文鼎蔚。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元)鄉人合力圍築海堤,至宋紹興10年(公元1140)塘堤竣工,甘棠、南塘、外塘鼎立之格局基本形成,萬畝良田展現海濱,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裕的土地。宋室南渡,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后,甘棠發展更為迅速,南宋一朝就有13學子進士及第
其二千多年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使甘棠鎮成為福安西南部一顆璀燦的明珠。以人文景觀而言,主要有五處:一是上東庵,朱熹講學之所,培養出楊復、黃干、張泳等一代理學家。二是百辟岩,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詩人謝翱、南下勤王聚兵於此。三是東山農民英雄傅貴卿、元末組織紅巾軍二萬餘人揭竿起義、成為閩東地區打擊元朝勢力的主力軍,壯烈犧牲至柘榮。四是抗倭英雄林九弟,明萬曆四十年,倭寇進犯三塘、南塘鄉勇林九弟率眾戰於長岐江面,因硝桶被寇火罐擲中,捨身抱火罐投江殉難,舢舟始得化險為夷。五是古礦場景區,明中葉在銅坑裡大規模開採過金、銀、銅礦,現保留完好礦洞6條。
主要景點有:礦洞探奇、環形山斷、鐵拐仙腳印與避雨石、十八檔、半崗哭、摩崖萬刻、南國小泰山等此處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爭研鬥豔之地。甘棠是當今一位當代大德高僧,佛界領袖釋悟峰和尚的故鄉。
有眾多寺廟建築,也是一大觀,有規模宏偉,名列當今福安第一大寺的種德禪寺,有宏楊六祖禪宗,全寺二十七尊大佛香樟精雕的寶蓮寺,以石箱、石袋、石扁擔秘密遺物,而名聞遐樂的禪寂尼寺,蓮花山土地廟也頗具歷史韻味,在甘棠聞名遐邇,“二月二”土地生日,頗為壯觀,引人入勝,吸引全城虔誠信眾前來膜拜,一路上燈火通明,人流絡繹不絕。此外,還有始建於乾化年間的東峰寺、明萬曆的回龍寺,明嘉慶的雨相庵、清乾隆47年的福善堂等三十餘處佛門凈地。甘棠的名勝古迹主要有:宋神熙六年的倪下七層石塔、乾隆37年百辟亭、清乾隆35年的石牌坊、明萬曆20年的福水宮、清道光16年的禹王廟,建於彰代防倭報警烽火台的遺址三處和現代革命勝跡、甘棠劉祠暴動遺址、銅坑裡紅軍槍械修造廠遺址、安德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觀里等。

特產美食

鎮內有很多名優特產,如無鉛重膜松花蛋,蓮岳雲霧花茶、愛妻牌生薑等。

交通


甘棠鎮建制村全部通公路,104國道橫貫境內,交通運輸主要方式有公路、水路。有汽車站1個,碼頭1個。2011年,船舶運輸企業5家,貨運船舶8艘。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5米;鎮區橋樑3座,總長度30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甘棠鎮有幼兒園5所;小學11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16%,小升初升學率95.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專科民辦院校1所。2011年,教育經費達0.3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32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32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32億元。

科技

2011年末,甘棠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23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80人,經營管理人才230人,技能人才216人,農村實用人才21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劇院1座,座位300個,年演出100場次,觀眾達40000次:俱樂部11所,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30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藏書30000冊。2011年末,實現村村通廣播。有線電視用戶0.41萬戶,18個建制村通有線電視,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甘棠鎮有體育場地2處,體育社團5個,社會體育指導員16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越野跑、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甘棠鎮72.73%的建制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甘棠鎮擁有鄉鎮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4張,固定資產總值0.03億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1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8.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萬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甘棠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戶,人數204人,支出36.9萬元,比上年增長6.3%,月人均147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救助金額0.7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1戶,人數1483人,支出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9.8%,月人均73.元,比上年增長19.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30人,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0人,支出46.85萬元,比上年增長15.9%;農村醫療救助404人次,救助金額23.5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131人。社會福利中心1所,床位66個,人住五保戶、殘疾人66人,社會福利費40萬元。環境保護2011年,投入環境保護資金82.51萬元,占財政支出7.1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鎮綠化覆蓋率達5%,森林覆蓋率63.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甘棠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31個,鄉村通郵率95%;全年投遞國內函件9.1萬件,征訂報紙0.9萬份、期刊1.3萬冊,業務收人45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164門,固定電話用戶0.72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79.18%;行動電話用戶0.8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8.2%;寬頻接人用戶0.45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人695.8萬元。

能源

甘棠鎮有發電企業6家,2011年,發電0.075億千瓦時。其中高壓輸電線路10條,總長度136千米,用電負荷7478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6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9%。液化氣供氣站2個,液化氣用戶12507戶,液化氣普及率為99%。

給排水

2011年末,甘棠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15千米,生產能力1300噸/日,年工業用水33.22萬噸、生活用水14.2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8.25噸;排水管道14千米。

供電

2011年末,甘棠鎮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2兆伏安,35千伏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3千米,用電負荷74785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