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翱
謝翱
謝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愛國詩人,“福安三賢”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髮子,原籍長溪人,徙建寧府浦城縣(今屬南平市浦城縣)。
度宗咸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諮議參軍。文天祥兵敗,脫身避地浙東,往來於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
謝翱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謝翱獻出全部家產,並招募鄉兵數百人,到南劍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為諮議參軍。翌年,元兵由浙入閩,謝翱跟隨文天祥抗擊元軍,轉戰於閩西龍岩、廣東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江西會昌等地。文天祥兵敗撤退,在贛州章水上與謝翱握別時,曾贈與一方端硯。不久,元軍佔領江西,謝翱離開贛州,潛回祖籍浦城務農。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壓迫,輾轉入浙江。3年後,聽到文天祥被害於燕京柴市的消息,無比悲憤,常獨自行游於浙水之東,見到與文天祥握別時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慟哭。在浙期間,謝翱隱居于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所交遊者皆南宋遺民;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過從甚密。宋亡后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文天祥的詩文。儘管元人對其追緝甚緊,但對宋室仍一本初衷,時常以詩明志。
謝翱慟哭西台
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照謝翱生前的囑託,於次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將公移葬嚴子陵釣台的南面白雲源(浙江省桐廬縣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並在墓前修建“許劍亭”以作永久紀念。亭的左側,立著一塊青石碑,碑文寫著“粵謝翱之墓”。同年吳謙作《謝君翱壙志》以示紀念。
謝翱半身像
僅存:《西台慟哭記》、《天地間集》、《晞髮集》10卷和《晞髮遺集》2卷,《晞髮遺集補》1卷、《浦陽先民傳》等。
《秋夜詞》
愁生山外山,恨殺樹邊樹。隔斷秋月明,不使共一處。
《書文山卷后》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效孟郊體三首》
其一
閑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視不見處。
牽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風吹空巢,波濤在孤樹。
其二
落葉昔日雨,地上僅可數。今雨落葉處,可數還在樹。
不愁繞樹飛,愁有空枝垂。天涯風雨心,雜佩光陸離。
感此畢宇宙,涕零無所之。寒花飄夕暉,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與發,良藥空爾為。
其三
閨中玻璃盆,貯水看落月。看月復看日,日月從此出。
愛此日與月,傾瀉入妾懷。疑此一掬水,中涵濟與淮。
淚落水中影,見妾頭上釵。
《鐵如意》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雲霧,遺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雙執鐵如意,擊碎珊瑚柯。
一人奪執之,睨者一人過。更舞又一人,相向屢傞傞。
一人獨撫掌,身掛青薜蘿。夜長天籟絕,宛轉愁奈何。
《西台哭所思》
殘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淚落吳江水,隨潮到海回。
故衣猶染碧,後土不憐才。未老山中客,惟應賦八哀。
《過杭州故宮二首》
其一
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台殿暗銷魂。朝元閣下歸來燕,不見前頭鸚鵡言。
其二
紫雲樓閣燕流霞,今日凄涼佛子家。殘照下山花霧散,萬年枝上掛袈裟。
元貞元年(1295),謝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複發客死他鄉。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其囑,將謝翱葬於嚴子陵釣台南,並在墓前修建許劍亭。
文革十年浩劫中,謝墓墳傾碑倒,荒草叢生,石亭亦慘遭破壞。幸好當地政府多次撥款修建,且例入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如今的西台已成為富春江上的一個美麗的旅遊景點。西台上有一座石亭,就是當年人們為紀念謝翱而建的“許劍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毀於何代,今存系重新補遺修整的。亭的左側,樹立著一塊青石碑,碑文寫到“粵謝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風物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