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是由《楊瀾訪談錄》推出的五期大型校園主題對話節目。其宗旨是:傾聽青年人的心聲,同時分享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和心得,幫助年輕人解決成長中的困惑。2014 “正青春”五四活力起航

訪談概述


青春是什麼?有人說,青春應該充滿希望,理想,信念,青春應該色彩斑斕,享受愛情,肆意瀟灑。但也有人說,當青春的夢想與現實的冷酷迎面相撞時,總避免不了青春殘酷物語。在這個金色的豐收季節,《楊瀾訪談錄》也將推出五期大型校園主題對話節目——《正青春》,王石、俞敏洪柳傳志黃西麥家賈樟柯李亞鵬郎朗等文化、商業、教育、科學領域的行業精英與領軍人物紛紛走進校園,與楊瀾以及北京高校學生面對面,深度探討青春中國的社會問題,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感悟。據悉,該節目將在北京衛視十一期間連續重磅推出。

訪談由來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是由陽光媒體集團、北京衛視、《北京青年》周刊等媒體單位聯合發起的名人高校分享活動。活動每次由主持人楊瀾邀請兩位在社會,文化,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帶著一個青年人非常關心的時代話題,走進一所著名高校,和青年人展開一場討論和對話。其宗旨是:傾聽青年人的心聲,同時分享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和心得,幫助年輕人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在“正青春”本年度的活動中,包括柳傳志、王石、潘石屹、李亞鵬等十位重量級跨界嘉賓,走進了北京五所大學校園,就學業與事業、眼界與境界、夢想與思想等話題進行討論。系列推出之後,在全國高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也在網路上形成了“青春,有你一筆”話題的熱烈討論。
在如今這樣一個選秀節目當道的年代,“正青春”系列的出現無疑為過度娛樂化的校園活動和電視熒幕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而它在高校圈和網路上持續發酵的影響力,也說明年輕人在面對日益加劇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之下,對於成功人士的人生經驗、社會思考有著迫切的渴求,也希望從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正青春”究竟是一檔怎樣的活動?為何會如此受到青年人群的關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解密“正青春”。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內容簡介


楊瀾、柳傳志、王石、俞敏洪、潘石屹、李亞鵬、郎朗、賈樟柯、麥家、黃西……相信這樣強大的嘉賓陣容,是以往任何校園論壇所不曾出現過的。在“正青春”的召集下,這十位來自各界的精英級人物匯聚一堂,兩兩組合。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思維方式,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智慧的碰撞,和另類的爆笑效果。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和地產大亨潘石屹之間的互動,最趣味十足。當被問到學校所學知識是否有用時,石油管道專業畢業的“小潘”大膽直言“基本沒什麼用”、“全都忘光了”;而“老柳”則當面反對,認為大學所學還是非常有用的,雖然知識沒剩多少,但是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和總結能力,卻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小潘”認為“創新”是他最看重的素質,言必談“蘋果”和“喬布斯”,而為了照顧“老柳”的面子,連聲大呼“聯想也不錯”!甚至告訴現場提問學生,與其去美國賣房、或是去外資銀行,不如去聯想公司工作,因為未來世界的格局是由網際網路改寫。笑聲之間,向學生傳遞了他們對於“學業與事業”的真知灼見。

訪談詳情


全場互動 挑戰“權威”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校園講座,而更像是“移動的思想沙龍”,正如主持人楊瀾所說,嘉賓前來不是以成功人士的身份說教,而是平等的交流。在場的學生和微博上的觀眾,可以自由向嘉賓提問,甚至“發難”。
在清華“眼界與境界”活動的現場,就有同學通過微博向王石提問:請問王石先生,如何看待當前年輕人的青春都用來為一套子奮鬥的現實?這一提問也引來了現場同學的熱烈掌聲和共鳴。而地產大亨王石也給出了最誠懇的回答,他認為用青春換房子是不值得的,被房子“圈”進去,會限制人生的很多自由。他認為,年輕人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去不斷地探索。他說,“你雖然怕死,但是你還活著,你一定要去探索你的未知。”
回應離婚 我依然相信愛情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五場活動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有李亞鵬出席的“情商與逆商”一場。面對一千五百名慕名前來的學生觀眾,李亞鵬也首次直面回應了自己離婚的問題。他說,離婚的原因,外界猜測的版本沒有一個是正確的,“我們的愛情之所以讓這麼多人看不懂,不是因為它有多麼的複雜,而恰恰是因為它非常的簡單,簡單得就像愛的最本初的本質一樣。愛是要給予和付出,簡單到大家看不懂。其實這是我內心今天想說,這是我內心特別遺憾的一件事情,現在這麼多人都不懂愛情了嗎。”而他也稱,自己依然相信愛情。
鑒於“正青春”所造成的社會反響、和學生群體對此類思想交流活動的需求,活動主辦方陽光媒體集團稱未來三年將把“正青春”作為高校活動品牌拓展至全國各大高校,讓更多的青年人享受到這場思想的盛宴。
傾聽青年人心聲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楊瀾訪談錄》大型校園主題對話節目旨在傾聽青年人的心聲,它將是一場兩代人之間的對話與溝通。節目組邀請王石、俞敏洪、柳傳志、黃西、麥家、賈樟柯、李亞鵬、郎朗等當今在文化,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時代傳奇人物,社會精英及行業領軍人物與青年大學生對話,與青年學子們深度探討青春中國的社會問題,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感悟。《正青春》一共五期,每期節目嘉賓兩個人,與楊瀾以及學子們進行交流互動。
關注青春話題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話題圍繞青年人在成長過程關心及困惑的問題,比如大學教育,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青年人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建設,青年就業等問題深入淺出的展開的。每期節目將邀請文化界,商業企業界,教育界,科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兩個,就一個青年人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和對話。在清華大學,原萬科董事長王石和鋼琴王子郎朗用自己的留學經歷與青年學子分享了《眼界與境界》;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為同學們講述有關《學業和事業》的那點兒事;脫口秀奇才黃西、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走進北京師範大學,討論了《通才與專才》的區別;第六代導演代表賈樟柯和諜戰小說之王麥家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告訴90后青年們如何區分《夢想與思想》;影視明星李亞鵬與心理學者張怡筠走進北京郵電大學,真誠的溝通分享《情商與智商》 。
與青年學子對話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正·青春[楊瀾訪談錄]
作為一份送給當下90后青年人的特殊禮物,《正青春》欄目組走進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五所高校校園,與學生們交流互動的同時,也希望搭建一個廣闊、自由的平台,同時希望嘉賓們的思想能夠乘著語言的翅膀,影響更多的年輕人。節目中,不同高校的學生們也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他們擁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困惑,不同的價值主張。但他們有相同的夢想。在節目現場,幾百位青年人與嘉賓互動,分享關於青春、夢想和成長的思考。

活力起航


“正青春”高校名人分享會系列活動在2013年一經發起便在社會各界引發了空前的熱議和讚譽。來自文化、經濟、教育等各領域的傑出人士與青年大學生展開對話,圍繞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關心與困惑的問題啟動思考、探討心得。
2014·正青春名人校園分享會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秘書處、陽光媒體集團、北京衛視及《北京青年》周刊聯合主辦,特別值得感謝的是2014年正青春戰略合作夥伴華晨汽車中華品牌的大力支持。新一季的活動將延續精彩,內容更加充實和長久,也將碰撞出更加激烈的思想火花。
2014·正青春媒體發布會在5月4日下午4時於清華大學主樓后廳舉行,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石新明、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家李稻葵,媒體評論家石述思,《北京青年》周刊主編余韶文等嘉賓蒞臨現場,就話題“二十歲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和現場媒體及同學熱烈互動。
石新明以塞繆爾·厄爾曼的著名散文《青春》引出開場演講:“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理想丟棄,方墜暮年”;楊瀾一上場就引發了學生們的熱烈回應,她認為,戀愛是大學時必修的功課,同時還提出了“Being,Becoming,Belonging”三個“B”開頭的單詞,闡釋了青年人應有的態度;李稻葵聊到自己的學生時代時“剃了光頭跑步,空氣阻力小,冷風還可以刺激大腦”引得學子們爆笑連連;石述思的演講幽默風趣,調侃中不乏哲理——“青春是什麼?青春是可能。人活著就是為了可能”;余韶文倡議大家趁著年輕時多做一些“無用”的事,“因為等你長大了就不會去幹了。”
嘉賓們的分享精彩紛呈,與學生互動時更是被問到“年輕時有沒有喝斷片兒”這樣既尷 尬又好笑的問題。發布會在笑聲和掌聲中接近尾聲,以正青春“快閃”宣傳片完美收尾。
另據楊瀾透露,2014年正青春於5月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同步舉行啟動儀式,未來將在全國範圍內舉辦多場校園名人分享活動,為大學生們提供豐盛的精神盛宴。
2014年,更精彩的“正青春”等待著你,別忘了,我們的接頭暗號是:一路中華行,V5正青春!

哥倫比亞大學


正青春哥大場
正青春哥大場
2014年9月9日,“2014正青春名人高校分享會”走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這也是“正青春”論壇海外第一站。通過總結菲爾普斯與徐小平都曾是音樂人的“共性”,楊瀾由此認為藝術能帶來更多想像力和創造力,並稱過早分文理科會局限年輕人思維。
正青春哥大現場
正青春哥大現場
哥倫比亞大學場是“正青春”首次走出國門,楊瀾邀請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蒙德·菲爾普斯和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與大洋彼岸的學子們聊一聊:中美兩國的年輕人,誰更有創新力?徐小平認為,中國正進入創新的黃金時期,他相信年輕人們的天才與創新能力將改變中國。徐小平不由地講到了15年前的一樁往事,他認識的一位杭州年輕人,一心想做中國的比爾·蓋茨,但父親希望他去美國讀書,儘管當時他的企業在第一年便盈利25萬元。年輕人最終敵不過父親的堅持,關掉公司去了美國,如今不知所終。
徐小平如今的身份是天使投資人,據他觀察,隨著創業門檻降低,企業成長速度加快,中國年輕人的創業高峰正在來臨。徐小平稱,當年他與合伙人辦新東方是千方百計把中國學生送出國,今天,每年幾十萬海歸迴流,有的甚至退學創業,產生人材聚集效應。他每天收到200份創業計劃,讓他永葆青春.
菲爾普斯同樣認為,美國的創新速度正在下降,而中國卻正在上升。菲爾普斯表示:“文化對於鼓勵創新非常重要,如果華爾街的人們可以不依賴任何創新而獲得數十億元的報酬,那對於鼓勵人們創新不是一件好事。中國也存在傳統的、不鼓勵求異思維的文化,但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的十多億人口要獲得令自己滿意的就業機會,就必須從事創新,而創新的文化與環境可以通過教育和為孩子們樹立榜樣來予以提升”。
楊瀾則總結了菲爾普斯與徐小平的共同之處——都曾是音樂人:前者吹小號,後者拉小提琴。由此,楊瀾稱,藝術帶來更多想像力和創造力,過早分文理科,偏重專業技能而忽視全面發展,局限了年輕人的思維,要建立創新國家,中國現行教育理念該好好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