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黃鎮
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木黃鎮,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下轄鎮,地處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接壤,南與新業鄉毗鄰,西連合水鎮,西北依天堂鎮,北與松桃苗族自治縣永安鄉相鄰。轄區總面積281.1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木黃鎮戶籍總人口25223人。
1992年,木黃鎮、建廠鄉、新民鄉合併為木黃鎮。2015年3月18日,貴州省政府批複同意撤銷木黃鎮、新業鄉,設置新的木黃鎮,木黃鎮轄原木黃鎮和原新業鄉。截至2020年6月,木黃鎮下轄1個居委會和4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木黃村。
2012年,木黃鎮生產總值2512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5787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7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88元,財政總收入682.22萬元。2018年,木黃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唐,屬思王縣。
宋,更名為仁溪里,屬武陵郡地。
元隸屬厥冊蠻夷長官司。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隸郎溪蠻夷長官司。
清道光十年(1830年),屬印江縣朗洞圖一甲、三甲。
民國中期(1927年-1946年),設木黃鄉,屬合水區。
1951年3月,仍設木黃鄉,屬合水區。
1958年8月,鄉改為管理區,隨後改公社。
1984年1月,置木黃區。
1992年,木黃鎮、建廠鄉、新民鄉合併為木黃鎮。
2015年3月18日,貴州省政府批複同意撤銷木黃鎮、新業鄉,設置新的木黃鎮,木黃鎮轄原木黃鎮和原新業鄉。
木黃鎮地處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41千米,東與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接壤,南與新業鄉毗鄰,西連合水鎮,西北依天堂鎮,北與松桃苗族自治縣永安鄉相鄰。轄區總面積281.18平方千米。
木黃鎮風貌
木黃鎮境內最高點位於天慶寺,海拔1137.2米;最低點位於沖柴溝,海拔601.4米。
木黃鎮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70天。
木黃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芙蓉河、木黃河總長12千米,流域面積67.2平方千米。
木黃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連陰雨、冰雹、滑坡等。旱災年均發生2次,近年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2011年6~8月中旬,造成大面積秋糧絕收和人畜飲水困難;最嚴重的一次澇災害洪災發生在2011年9月17日~18日凌晨4點,境內突遭百年難遇的強降雨,雨量達198毫米,造成大部分農田被淹和大片房屋嚴重破壞,直接經濟損失2.2億元。
木黃鎮境內地下礦藏有金、電石灰岩、銅、猛、白水泥礦石、汞、大理石、花崗石。其他自然資源有豐富的地下水。
2011年末,木黃鎮農業耕地面積2.0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5萬畝,林地面積10.29萬畝。
2011年末,木黃鎮轄木黃1個居民委員會,五甲、官塘、老寨、木黃、地茶、三合、革底、岑陽、金廠、陽壩、金星、李家溝、張家溝、昔坪、盤龍、鳳儀、燕子岩、烏溪、木盆、高山、七百渡、桅杆、大坳、烏巢、新光、榮光、坪洞2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個居民小組、182個村民小組。
2015年9月,木黃鎮下轄木黃鎮居委會、木黃村委會、官塘村委會、五甲村委會、老寨村委會、地茶村委會、三合村委會、革底村委會、岑陽村委會、李家溝村委會、張家溝村委會、陽壩村委會、金星村委會、金廠村委會、昔坪村委會、盤龍村委會、鳳儀村委會、燕子岩村委會、烏溪村委會、木盆村委會、大坳村委會、桅杆村委會、高山村委會、烏巢村委會、新光村委會、榮光村委會、坪洞口村委會、七百渡村委會、木良村委會、文昌村委會、后河村委會、上寨村委會、落坳村委會、格山村委會、雙林村委會、豐塘村委會、中河村委會、鍋廠村委會、邊山村委會、坪壩村委會、鐵廠村委會、居龍村委會、坪所村委會、芙蓉村委會1個居委會和43個村委會。
截至2020年6月,木黃鎮下轄1個居委會和4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木黃村。
居委會 | 木黃鎮居委會 | ||||
村委會 | 三合村委會 | 革底村委會 | 岑陽村委會 | 李家溝村委會 | 張家溝村委會 |
木黃村委會 | 官塘村委會 | 五甲村委會 | 老寨村委會 | 地茶村委會 | |
陽壩村委會 | 金星村委會 | 金廠村委會 | 昔坪村委會 | 盤龍村委會 | |
鳳儀村委會 | 燕子岩村委會 | 烏溪村委會 | 木盆村委會 | 大坳村委會 | |
桅杆村委會 | 高山村委會 | 烏巢村委會 | 新光村委會 | 榮光村委會 | |
坪洞口村委會 | 七百渡村委會 | 木良村委會 | 文昌村委會 | 后河村委會 | |
上寨村委會 | 落坳村委會 | 格山村委會 | 雙林村委會 | 豐塘村委會 | |
中河村委會 | 鍋廠村委會 | 邊山村委會 | 坪壩村委會 | 鐵廠村委會 | |
居龍村委會 | 坪所村委會 | 芙蓉村委會 |
2011年末,木黃鎮轄區總人口304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70人,城鎮化率15.4%。另有流動人口264人。總人口中,男性16027人,佔52.7%;女性14381人,佔47.3%。總人口中,以土家族為主,達26759人,佔88.0%;苗族2949人,佔9.7%;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共700人,佔2.3%。
截至2017年末,木黃鎮常住總人口34867人。
截至2018年末,木黃鎮戶籍總人口45900人。
截至2020年11月,木黃鎮常住人口數2522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09人,鄉村常住人口21014人。
2011年,木黃鎮農業生產總值1.6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1035.9萬元;財政總收人234.93萬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0.06萬元,比上年增長3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3.98萬元,個人所得稅18.5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1元,比上年增長36%。
2012年,木黃鎮生產總值2512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5787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7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88元,財政總收入682.22萬元。
2011年,木黃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
2018年,木黃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木黃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大豆為主。2011年,木黃鎮生產糧食11144噸,其中水稻4660噸,玉米1378噸,紅薯3047噸,馬鈴薯1834噸,大豆225噸。
木黃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煙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木黃鎮茶園面積9585畝,產量217噸;煙葉種植面積2595畝,產量408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8萬畝,產量1187噸,其中花生31噸,油菜籽1156噸;蔬菜種植面積5220畝,產量7370噸,主要品種有香菇、辣椒,其中香菇26噸,辣椒1992噸。
木黃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木黃鎮生豬年末存欄1.86萬頭;牛年末存欄0.37萬頭;羊年末存欄0.24萬隻;上市家禽8萬羽。2011年,木黃鎮生產肉類2464噸,其中豬肉2063噸,牛肉152噸,羊肉93噸,禽肉156噸,禽蛋95.3噸;畜牧業總產值6964.4元。
截至2011年末,木黃鎮累計造林6.71萬畝,其中防護林6.64萬畝,經濟林0.07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8萬株,林木覆蓋率56.2%,活立木蓄積量28.17萬立方米。2011年,木黃鎮水果種植面積1125畝,產量12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和核桃,其中柑橘257噸,梨180噸,核桃13噸。
木黃鎮木黃鎮漁業以水庫、稻田養殖為主。2011年,木黃鎮水庫養殖面積20公頃,產量30噸;稻田養殖面積280公頃,產量56噸;水產品總產量245噸。
2011年,木黃鎮企業職工243人。
2011年,木黃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54億元,比上年增長22.7%。
2011年末,木黃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071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0110萬元。
木黃鎮相傳古時當地有樹,樹榦粗壯,枝繁葉茂,可謂樹木之王,初取名“木王”。后因“王”與“亡”同音不雅,取木質黃色之意,故名“木黃”。
田氏宗祠,印江縣木黃鎮永義村的“田氏宗祠”古建築群,有著“黔東第一世家”的美譽。宗祠佔地1200多平方米,分主樓、主廳、附樓、附廳、吊廓樓等,已有數百年歷史。
梵凈山四大皇庵,梵凈山是佛教名山,遠在唐代,就有佛教活動和建有寺廟,明代形成了4大皇庵、48腳庵。這些寺廟遺址佔地面積較大,布局嚴謹、規模宏偉,代有高僧住錫其間。
2011年末,木黃鎮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65千米。客運總量13.2萬人次,貨運總量187萬噸。
2011年末,木黃鎮道路總長度6.8千米;道路鋪裝面積約60萬平方米。
2011年末,木黃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43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10所,在校生2737人,專任教師1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6%;初中1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6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3%,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木黃鎮教育經費達2403.4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3.75%,比上年提高了3.09個百分點。
2011年末,木黃鎮數字電視用戶81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6%。
2011年末,木黃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27個;病床38張。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木黃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出院病人1920人次。
2011年,木黃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戶,人數100人,支岀27.37萬元,比上年增長45.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28戶,人數5157人,支出457.41萬元,比上年增長44.5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4.25萬元,比上年增長20.7%。
2011年末,木黃鎮(含新業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49個,鄉村通郵率100%o業務收入10.5萬元。電信企業3家,電信服務網點29個;光纜線路總長達258.45千米,主幹電纜達22.29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352個,其中佔用埠總數213個,寬頻接入用戶213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79.7萬元。
木黃鎮有小型水電站1座,2011年發電838萬千瓦時。10千伏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79.15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379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33%,供電可靠率99.16%;天然氣(煤氣)供(加)氣站4個,天然氣(煤氣)用戶307戶,燃氣普及率為23.6%,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1228立方米。
2011年末,木黃鎮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24噸。
木黃風景名勝區 ,木黃是貴州省省級風景名勝區,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期由賀龍、肖克、王震、任弼時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在此勝利會師,這是紅軍長征的第一次勝利會師,在這次會師之後成立了黔東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風景區有會師紀念館、紀念碑、會師柏、三大神泉,觀梵凈山四大皇庵之首天慶寺,四大腳庵之首太平寺等景點。
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館,木黃會師紀念館建於1977年7月,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化局的下屬單位。行政上由木黃鎮政府管理。
會師柏,會師柏位於貴州省印江縣木黃鎮東南2千米處,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首長賀龍、蕭克等在這棵古柏樹下會合。1983年7月3日,蕭克將軍視察印江時,寫下的《懷梵凈山》詩,並將這棵樹命名為“會師柏”。該古柏樹生長年齡在1100至1200年之間,高70米,樹冠180平方米,胸徑3.2米,樹榦中間一分為二枝、到頂部又合二為一篷。歷來即被當地居民奉為神樹朝拜。
1994年,木黃鎮被貴州省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之鄉稱號。
2006年7月,木黃鎮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為貴州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2020年5月26日,木黃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