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腸

空腸

空腸:哺乳類動物的小腸十二指腸以後的部分,雖然可進一步把它分開,前段為空腸,後段為迴腸,但兩者之間是沒有明顯界線的。人的空腸位於腹腔的左上側,迴腸位於右下側,空腸稍粗,由於有很多血管分佈而微帶紅色。空腸始於十二指腸空腸曲,占空迴腸全長的2/5,佔據腹腔的左上部;迴腸占空迴腸全長遠側3/5,在右髂窩續盲腸。迴腸位於腹腔右下部,部分位於盆腔內。

目錄

結構


空腸與迴腸均由腸系膜連於腹後壁,其活動度較大。空腸與迴腸的粘膜形成許多壞狀襞,襞上有大量小腸絨毛,因而極大地增加了小腸的吸收面積。環狀嬖在空腸上1/3段,最密最高,向下逐漸減少變小,到迴腸下部幾乎消失。粘睡層內含有淋巴濾泡,分孤立淋巴濾泡與集合淋巴濾泡兩類,前者分散於空腸與迴腸粘膜內,後者多見於迴腸下部,有20~30個,呈梭形,其長軸與小腸長軸一致,常位於迴腸的對系膜緣。腸傷寒的病變發生在集合淋巴濾泡,可併發腸穿孔腸出血
空腸與迴腸在腹腔內迂曲盤旋形成腸樣。空、迴腸二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但外觀上,空腸管徑較粗,管壁較厚,血管較多,顏色較紅;而迴腸管徑較細,管壁較薄,血管較少,顏色較淺。此外,腸系膜的厚度從上到下逐漸變厚,脂肪含量越來越多。空、迴腸腸系膜內血管的分佈也有區別,空腸的直血管較迴腸長,迴腸的動脈弓的級數多(可達4級或5級弓),而空腸的動脈弓級數少。
距迴腸末端0.3-1m範圍的迴腸壁上,約2%的成人有長2-5cm的羹狀突起,自腸壁向外突出,口徑略細於迴腸,稱Meckel憩室,此為胚胎時期卵黃蒂未消失形成的。此憩室可發炎或合併潰瘍穿孔,因其位置靠近闌尾,故癥狀與闌尾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