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爐集鎮
山東省聊城腹地的東昌府區下轄鎮
張爐集鎮地處山東省聊城腹地的東昌府區,堪稱鍾靈毓秀、玉嵌金鑲之物華寶地。張爐集鎮位於聊城市西11公里,東依“京九”鐵路,北臨“濟聊館”高速公路,歷史悠久的京杭大運河蜿蜒流過。轄區總面積50.67平方公里,人口37289人(2017),轄46個行政村,擁有5.3萬畝耕地。這裡是聞名全中國的“ 尖椒· 芸豆之鄉”、農機配件生產基地和皮革製品加工、出口基地,是魯西平原上躍起的具有較強輻射能力、農工貿一體化的“齊魯鄉鎮之星”。
2張
張爐集鎮
爐集鎮轄村:
張雙陣 | |||||||
張爐集村 | 細馬庄村 | 郭大庄村 | 路庄村 | 郭小庄村 | 花園村 | 氈張村 | 仁義李村 |
段庄村 | 高佛堂寺村 | 姚樓村 | 盛廟村 | 胡金堂村 | 寧庄村 | 鄧院村 | 廣勝店村 |
宋關廟村 | 張庄村 | 孫坊村 | 米爐村 | 殷堂村 | 連莊村 | 葛庄村 | 馬坊村 |
王胡趙村 | 后石槽村 | 前石槽村 | 南雙廟村 | 王夫天村 | 老賈村 | 東李大庄村 | 西李大庄村 |
張念吳村 | 姜張庄村 | 費庄村 | 於庄村 | 祝庄村 | 周水坑村 | 李劉庄村 | 肖天崇村 |
辛庄村 | 北雙廟村 | 李雙陣村 | 王雙陣村 | 周張庄村 |
置優越,臨京杭運河,聊鄭貫穿,爐集周圍鄉鎮柏油貫。爐集鎮投資元,修建型揚水站1處,中小型揚水站10處,開挖清理溝渠1。5萬米,新打維修機井600多眼,實現了“以黃補源、溝渠交錯、井灌黃灌又配套”的旱澇保豐的排灌體系。
%村柏油,初步形網路化局。農村網維修增容,鄉量達,村率達%。,村村,控。光纖·有線電視覆蓋率已達90%以上。
張爐集鎮科學指導
制定了全程服務的幹部分包責任制,統一採購建棚物料,協調貸款1000餘萬元,從省、市、區有關科研單位請來專家舉辦技術培訓班,高薪聘請蔬菜、食用菌技術人員,全程為菜農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短短十年多的時間裡,在廣袤的魯西平原上冒出一個面積近萬畝的早芸豆之鄉。
張爐集芸豆不僅暢銷全中國,而且還輾轉銷往俄羅斯、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先後湧現了張雙陣前石、后石、胡金堂等20多個專業村,總產量已達1500萬斤,銷售收2100多萬元,僅些一項人均增收500多元。冬暖式大棚已發展到600多個,中小大棚7000畝,食用菌棚6萬平方米,油桃種植面積達到500畝,形成了一指食用菌和油桃生產專業村。
通過實施“牛羊改良工程”和扶持養殖大望措施,成功地進行了波爾山羊繁育和推廣。蛋雞年出欄30萬隻,肉雞年出欄38萬隻以上。牛出欄1萬多頭,羊出欄10餘萬隻,並建有大型養豬場3處,養狐場1處。被聊城市命名為“畜牧生產先進鄉鎮”。
張爐集鎮已擁有民營企業12個,其中鎮辦企業10個,村辦企業2個,個體私營企業990個,人業人員4600人。僅今年1-8月份,就新增企業82家,全鄉企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6個,500萬元以上的10個。預計全年可完成銷售收入4.6億元,實現利稅4400萬元,出口創匯360萬美元。
1995年組建了以鎮辦企業製革廠為核心層、以儀征動力配件有限責任公司和海源閣實業公司為緊密層,集資金、技術、人才、銷售、服務於一體,以實力雄厚、市場廣闊、牌子大、信譽高為其強大優勢的舉魯工貿集團總公司。當年被國家農業部認證批准為國家級十檔企業。工貿集團總公司的成立,有效地克服了民營企業因規模小、融資能力差、科技會計師低等諸方面的不足,成為全鄉民營企業的保護傘和靠山。
先後為聊城市液壓機廠等16家個體私營企業擔保貸款800餘萬元,克服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使其起死回生。先後人省科協、省工學院、本溪鋼廠和印度引進了26位工程技術人員和皮革專家,從事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建立了600多人的銷售隊伍,拓寬了渠道,使部分農機件和皮革製品暢銷義大利、澳大利亞、印度、越南、俄羅斯、香港、澳門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集團經營,使張爐集民營經濟生意越做越紅火,“蛋糕”越做越大。
市外貿製革廠人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著眼走出了兩步好棋,瞄準國際市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投資200萬元,新上牛蘭濕革項目,年生產能力100萬公尺。實施“蛇吞象”戰略,走低成本快速擴張之路。於1998年6月剝離租賃了聊城市光岳製革廠,注入資金800餘萬元,充分利用閑置的場地、廠房和從西班牙引進的九十年代一流生產設備,新開發牛皮、全粒面、半粒面、鞋面革,兩項省級重點星火計劃項目。
使牛、羊皮成品革增加到50多個品種,實現了多次增值。不僅走開了低成本擴張之路,還盤活上千萬元的閑置資產,使企業的資產和技術實力躍上一個新水平,銷售收入可完成4000萬元,利稅360萬元,創匯32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