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交響曲

浮士德交響曲

這部巨作的浪漫主義色彩,豐富的情節和迷幻的場景,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單取《浮士德》部分內容為題材的音樂家,就達五十多名。其中涉及到歌劇、舞劇.交響樂、大合唱、清唱劇、序曲、音畫、幻想曲、狂想曲、鋼琴曲、歌曲以及配樂等多種體裁。

創作背景


李斯特根據柏遼茲的建議,讀了歌德的詩劇《浮士德》后,情不自禁拍案叫絕,終於1857年寫成這部以合唱結束的交響曲。於同年12月5日初演。
歌德的詩劇《浮士德》來源於民間傳說,,寫浮士德博士 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 在魔鬼梅菲斯特的誘惑下, 出賣自己的靈魂以換取他的幫助, 後來經歷過愛欲、歡 樂、痛苦、神遊等過程, 最後在生命的盡頭, 才領悟到人生的意義應該是為生活和自由而戰鬥。而李斯特在 塑造浮士德的音樂形象時, 不只依據歌德, 同時也詳盡地研究了有關浮士德的民間傳說和其它 文學作品, 其中包括萊瑙的《浮士德》並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如果說歌德的5浮士德6最終的結論是渴 望勞動, 肯定生活的話, 那麼李斯特所塑造的《浮士德》卻是一個深深陷入無法解決的哲學思考之中, 充滿 了對生活無盡懷疑的幻想者, 最後由於皈依宗教, 在神的庇護下才找到解脫。

樂曲賞析


全曲三個樂章,猶如是三幅大型的肖像音畫,都以詩劇《浮士德》中的人物作為標題。

第一樂章

“浮士德”,奏鳴曲式。其中用了五個表現浮士德性格特點的主題。第一個主題以增三和弦為基礎,表現要想解開神秘世界之謎的浮士德的形象。第二個主題由雙簧管呈示出,以表現浮士德的愛情、激情和孤獨感,表現對宏偉崇高事物的憧憬。樂曲轉為快速度后出現的三個主題,分別表現浮士德的鬥爭、苦惱和英雄氣概。

第二樂章

“瑪格麗特”。市民出身的少女瑪格麗特純真可愛,浮士德返老還童后與她戀愛,結果引起一場悲劇。用三部曲式構成的本樂章中,雙簧管奏出的柔美的主題以表現瑪格麗特天真爛漫、心地善良的形象。前樂章中浮士德的有些主題也在這裡出現,為了表現他們相愛的種種場面。結尾時氣氛幽靜,浮士德沉醉在幸福的意境之中。

第三樂章

“梅菲斯托費利斯”。這是詩劇《浮士德》中的魔鬼,他企圖以愛情、歡樂和權力收買浮士德的靈魂,但終於失敗。快速度的音樂用戲謔的手法表現了否定一切的梅菲斯托費利斯的形象。在這裡只有第二樂章表現瑪格麗特的主題依然以原來的面貌再現,其他的主題都改變了面貌,成為富於戲劇性和有顯著詼諧性特點的音樂。樂曲步步高漲后,強而有力地收束。合唱部分,則在高潮段落後用長號莊嚴地吹出合唱主題的音調,然後在管風琴的持續音和弦樂震音的襯托下,由男聲合唱演唱詩劇《浮士德》第二部末了“神秘的合唱”的詩句。接著男高音獨唱,並出現瑪格麗特的主題。最後,源於浮士德第二個主題的音樂從低聲區響起,步步高漲后結束。

社會影響


《浮士德交響曲》深刻地反映出李斯特世界觀中的矛盾,也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歐洲知識分子浪漫主義思想意識中的矛盾。他們對現實不滿,懷著滿腔熱情,要為實現更理想的生活進行鬥爭,但是他們看不到現實中存在的根本矛盾,因而也找不到明確的解決矛盾的道路。在李斯特的心目中,這種矛盾是地獄與天堂之間的鬥爭,是罪惡與聖潔之間的鬥爭

作者簡介


李斯特,曾以《浮士德》為題寫過歌曲、合唱曲、管弦樂曲以及交響曲。1857年,他在柏遼茲啟示下,寫成交響曲《浮士德》,並於同年12月5日初演。而後又加修訂,直到1880年才最後定稿。“作曲家從歌德巨作中選取三個主要人物,構成三幅性格鮮明的《浮士德》詩劇人物的音樂肖像——浮士德、瑪格麗特和梅菲斯托費里斯。交響曲由三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描繪一個人物,並用人名為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