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菜
台灣地方的菜系
台灣菜,口味清淡,菜品精緻,主料以海鮮為主,融會了閩菜、粵菜及客家菜的烹調手法,先後經過荷蘭、日本的文化影響,再結合台灣的物產及當地食俗發展起來的一種菜肴。
台灣小吃有蚵仔煎、虱目魚肚粥、炒米粉、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麵線、甜不辣、台南但仔面、潤餅、燒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魚酥羹、肉羹、豬血糕、東山鴨頭、肉圓、滷肉飯、波霸奶茶、布丁豆花等,葯燉排骨、葯燉土虱等。
每一個菜系都有它不同的個性,台灣菜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更是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島內氣候炎熱,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便成了台灣菜烹調的重點,不論燉、炒、蒸或水煮,都趨於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濃取勝的其它地方菜中,台菜的清鮮美味反而獨樹一幟。
環海的台灣,海資源豐富,滋味本就鮮美的海中鮮,不需太多繁複的佐料及烹調法,就已是美味無比。所以台灣菜一向以烹煮海鮮聞名,再加上受到日本料理的熏陶下,台灣菜更發展出了海味之冷 食或生吃,且 頗為人們所喜愛。於是蝦、蟹、魚幾乎攻佔了台灣料理的所有席面,而成為台灣菜異於其它菜系之特色。
台菜向有湯湯水水之稱,台式料理中,可湯可菜的羹湯菜不在少數,像西鹵白菜、生炒花枝等。羹湯菜發展於清朝時,當時初移民來台灣的,只限男性,對於忙於開墾又不善家務的他們來說,煮一鍋湯湯水水是最方便,而後農耕生活辛勞,物質又不怎麼豐沛,只要一鍋可為湯又可為菜的羹菜,即可全家飽食三餐,又營養俱全,更為方便,台式羹湯逐漸深入民間,並朝向更鮮美細緻的美味。除羹湯菜外,台菜中屬酸甜味形的菜肴亦不在少數,此一味型之產生,與炎熱天候關係密切,炎炎夏日中酸酸甜甜的菜肴實在是既開胃又下下飯。
台式料理中,另一特色,便是善用腌醬菜烹出美味菜肴來。腌菜、醬菜之所以入得菜肴,也與天候炎熱有關,再加上昔時勞動量大,汗水流的多,而喜食鹹味,再加上為能長時間保存食物,便製作了各種腌制菜,如鹹菜、黃豆醬等,尤其是台灣的客家人所製作的腌醬菜更是無出其右者,將這些腌制過的或醬制過的食物佐以其它食材,其風味之特殊,至今依然廣受歡迎。而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的葯膳食補,是台菜的另一特色,雖然各地方菜系中亦可見中藥入菜,還是不如台菜對葯膳食補之熱愛。
台灣菜
簡單,但卻能體現菜脯、大蔥、雞蛋的甘甜清香,外酥內嫩,是道極具台灣淳樸氣息的烘蛋料理。
鹵,採用多種中藥材、醬油、米酒等調料長時間燉煮,是台灣特有烹調技法。顧名思義,將花生、豬腳、醬油及特配中藥材以小火慢燉,長時間燉煮后皮肉香滑且富有彈性,花生吸取燉煮精華香而入味,具
養顏美容功效。
三杯雞是台灣的代表菜式。何謂三杯雞即一杯醬油膏、一杯米酒、一杯黑麻油。精選上等的雞腿和雞翅中,雞肉經過蔥、姜、蒜和醬油膏24小時腌制,把腌制好的雞肉放到油鍋中炸到金黃,再用麻油把蒜瓣炒至金黃,把蒜瓣和雞肉放入鍋中同炒,再加入三杯醬料。此道菜中還加入了一種台灣特有的香料——九層塔。三杯雞味道濃郁,更適合北方人的口味。香嫩的雞肉,味重的調料,清香的九層塔,無不讓人垂涎欲滴。
台灣道地小吃更是琳琅滿目,是台灣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舉凡蚵仔煎、虱目魚肚粥、炒米粉、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麵線、甜不辣、台南但仔面、潤餅、燒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魚酥羹、肉羹、豬血糕、東山鴨頭、肉圓、滷肉飯、波霸奶茶、布丁豆花等,葯燉排骨、葯燉土虱,皆是台灣風味獨特的名食小吃,透過這些地方小吃,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更豐富而多元的台灣,認識飲食背後的文化與人文典故,為台灣菜增加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