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肯伯格
胡肯伯格
尼古拉斯 "尼科" 胡肯伯格 (德語發音: ['ni:ko 'h?lk?nb???k], 出生於1987年8月17日的德國Emmerich am Rhein) 是德國的一位專業賽車手。他是2009年GP2系列賽事的世界冠軍,也是歐洲F3系列的冠軍,他還作為德國A1車隊的一份子拿到了A1大獎賽的冠軍。 2005年以來,有三位車手在自己的GP2處子賽季就拿到了世界冠軍,分別是劉易斯·漢密爾頓、尼克·羅斯伯格和尼科·胡肯伯格。
胡肯伯格
出生日期:1987.08.19
出生地:Emmerich (德國)
國籍:德國
愛好:網球、社交
婚姻:未婚
處子秀:2010年巴林大獎賽
車號:27
胡肯伯格在2010年開始代表威廉姆斯車隊征戰F1。儘管為車隊贏得了5年來的第一個桿位,但是車隊依然沒有給德國人 在2011賽季留下席位。他在2011年,作為測試車手和預備車手加入了印度力量。在2012年他爭取到正賽席位,與保羅·迪雷斯塔一起代表印度力量參賽。在接下來的2013年,他獲得了索伯車隊的合同,搭檔21歲的墨西哥小將古鐵雷斯。
胡肯伯格在1997年開始他的卡丁車比賽,那時他10歲。在2002年,他成為了德國少年卡丁車比賽的冠軍。緊接著,他在下一年贏得了德國卡丁車錦標賽冠軍。
尼科先前的經紀人威利·韋伯——也為車王舒馬赫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就曾預言說胡肯伯格將會在2008年年底加入F1,並稱讚胡肯伯格身上那“不可思議的天賦”讓他想起了年輕的舒馬赫,韋伯還是“Hulk”(綠巨人)這一昵稱的創造者。這樣稱呼胡肯伯格,意思是這個年輕人一鑽進駕駛艙,就好像變了身一樣。
2005年,胡肯伯格在德國寶馬方程式的處子賽季非常成功,支配了整個賽季,輕鬆地就贏下冠軍。他以第一名完成了世界寶馬方程式的最後一站,但卻因被指在安全車出動時對對手有“剎車測試”的不當舉動而被剝奪了冠軍的頭銜。
他在2006-07賽季加入了德國A1大獎賽車隊。在這一年裡他拿下了9個分站冠軍,128個積分,幾乎是憑一己之力為車隊贏得世界冠軍,比紐西蘭多了35分。
胡肯伯格在2006年的德國F3錦標賽獲得第五名,在2007年,他轉向了歐洲F3系列賽,效力於ASM車隊,這一車隊也曾是劉易斯·漢密爾頓以及保羅·迪·雷斯塔所效力過的,他們為車隊摘得了上兩屆的冠軍。胡肯伯格的第一場勝利是在諾里斯林獲得的,當時他的發車位置是18。隨後他再次在贊德沃特的雨戰中贏得比賽,在紐伯格林獲得第三。但他在馬爾庫尼賽道上遇到了一些麻煩,他兩次在排位賽中兩次通過格子旗而受罰,更糟糕的是他在正賽中他又和Filip Salaquarda發生了碰撞。
之後,他在佐爾德爾從他的他隊友(當時歐洲F3系列的積分領跑者)羅曼·格羅斯讓手裡搶走了F3大師賽的冠軍(非方程式競標賽),法國人在起跑之後突然失速。
胡肯伯格在2008年贏得了歐洲F3系列的冠軍,在周六他幾乎是無法打敗的。他獲得的85分中有76分來自於長距離賽,摘得了7個分站冠軍。
在2008-09賽季第三輪的GP2亞洲系列中,胡肯伯格效力ART車隊,第一次比賽就在巴林獲得了桿位。兩場比賽他都以第四完賽,在積分榜上排名第七。他的第二個比賽周末是在卡達進行。他是第一個在夜賽中獲得桿位的車手,並在隨後的正賽中以絕對的優勢成為了首位燈光賽的冠軍,領先第二名塞爾吉奧·佩雷茲整整13秒。之後,他在短距離賽中獲得了第三名。雖然胡肯伯格僅僅跑了四場比賽,但他從中卻獲得了27分,在積分榜上排名第六。
在2009年的GP2系列賽事中,他繼續效力ART車隊,與委內瑞拉人帕斯特·馬爾多納多搭檔。在他的家鄉紐伯格林,胡肯伯格的第一場勝利依然延續了他“統治式的風格”。按比賽規定,前八須倒序發車,因此胡肯伯格的短距離比賽是從第八位出發,但他依然獲得了勝利。他成為繼2006賽季潘塔諾在蒙扎之後的又一位周末雙冠車手。同時,他也是第二位大獲全勝的車手,贏得了包括桿位、兩個最快圈速以及兩場比賽的勝利。第一位贏得這一殊榮的是尼爾森·皮奎特在2006年的亨格羅寧。在蒙扎獲得第三之後,胡肯伯格提前兩站鎖定了GP2的勝局,完全蓋過了巴西人Luiz Razia以及主場作戰的Lucas Di Grassi的風頭. 這一結果令其獲得無懈可擊的22分的領先優勢去到最後一站。而胡肯伯格也成為了第一位無需由最後一站決出冠軍的車手。
在阿爾加維國際賽道拿下自己的第五個勝利之後,德國人跨進了100分的大門,並最終以25分的優勢擊敗維塔利·佩特羅夫。值得注意的是胡肯伯格比自己的隊友,將獲得威廉姆斯2011年正賽席位的馬爾多納多多了64分。
胡肯伯格首次駕駛F1賽車是在2007年,當時他在為威廉姆斯車隊做測試。他的經紀人威利·韋伯在與雷諾老闆布里亞托里的接觸失敗后,替他安排了這一項測試。在赫雷茲賽道進行的兩天測試里,胡肯伯格的速度比威廉姆斯正式車手中島一貴要快,也只比羅斯伯格慢0.4秒。胡肯伯格在測試中的表現說服了威廉姆斯簽下他作為測試車手,除了在低級別方程式里比賽,他參加了不少F1的測試。他和威廉姆斯的測試合同延續到了2009年,儘管那年開始禁止季中測試。胡肯伯格還在車隊里扮演著預備車手的角色。
在2009年的11月2日,胡肯伯格確認了自己2010賽季在威廉姆斯的正式車手席位,而與他搭檔的則是從布朗GP轉會的、經驗豐富的魯本·巴里切羅。
胡肯伯格在巴林開始了自己的處子秀。在比賽的初期他滑出了賽道,最終以14名完賽。在第二站澳大利亞,在第一圈他就捲入到與小林可夢偉的事故當中,兩人衝出了緩衝區雙雙退賽。在第三站馬來西亞,胡肯伯格首次在排位賽進入Q3,拿到了第五位的發車順序,也是首次在排位賽打敗了隊友巴里切羅。胡肯伯格看上去要以11名完賽了,沒想到阿隆索在倒數第三圈發生引擎故障退賽,在新積分系統下以第10名完賽的胡肯伯格和阿古蘇拉里一起收穫自己在F1的首次得分。在銀石他又一次拿下第10名,在匈牙利,還取得了自己當時生涯最好的第六名。在義大利、新加坡、韓國等站的比賽他都斬獲了一些積分。在日本大獎賽,雷諾車隊的佩德羅夫錯誤地判斷了發車形式,與胡肯伯格的賽車發生碰撞,使得兩人同時退賽。在賽季末有流言說他的位置將會被他在GP2的隊友,能帶來大筆贊助的馬爾多納多所取代。也有印度力量的蘇蒂爾將代替胡肯伯格的傳言。
11月6日,在巴西站,胡肯伯格獲得了自己在F1的首個桿位,比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快樂1.049秒,這也是威廉姆斯車隊自2005年歐洲大獎賽以來的首個桿位。當時在已經確保桿位位置的情況下,胡肯伯格依然做出了一個新的計時圈,擴大了與其他車手的差距。在正賽的發車中他損失了不少位置,最終以第8名完賽。
阿布扎比賽后,威廉姆斯爵士宣布胡肯伯格下賽季不會留在車隊。
2011年1月26日,胡肯伯格證實自己成為了印度力量2011賽季的預備車手,他將代替已升作正式車手的迪雷斯塔,參加車隊周五的練習賽。除了摩納哥、匈牙利、韓國、印度和阿布扎比,他出席了剩下所有的周五練習賽。
2011年12月16日,印度力量宣布迪雷斯塔和胡肯伯格將是他們2012賽季的車手陣容。
在澳大利亞排位賽,胡肯伯格第九位發車,領先隊友六個位置,但因賽車在第一彎遭到損傷,讓他在之後無奈退賽。在第二站馬來西亞,他十六位發車,以第九名完賽,首次為印度力量帶來積分。在中國站,他再次從十六位發車,最終只有第十五名。在比利時站,他取得了迄今為止在F1最好的名次,第四名。在義大利和新加坡,胡肯伯格沒能取得積分,但在接下來的五站里,除了因在阿布扎比捲入事故退賽,全部積分帶回。,這也是他第一次連續兩站以上得分。
在賽季的閉幕站,巴西大獎賽,雖然西班牙人和另一個年輕的德國人才是主角,但胡肯伯格再一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排位賽中他獲得了第7名,因馬爾多納多後退10位發車的罰單上升到第6位發車。在正賽第三圈他就已經上升了兩個位置,在第5圈,他超越了阿隆索來到第三,在第11圈邁凱輪的漢密爾頓進站后,他上升到了第2名。在第19圈,他超越了簡森·巴頓,開始領跑。他和巴頓建立了45秒的優勢,卻在安全車出動之後消耗殆盡。他的領先持續到第49圈,一個側滑之後,漢密爾頓在T8彎角超越了他。第55圈,他在T1嘗試超越漢密爾頓時與漢密爾頓發生了碰撞,導致漢密爾頓退賽,他自己也被罰通過維修通道。最後第5名完賽,在積分榜上超越了小林可夢偉。
在這個賽季,胡肯伯格比自己的隊友多拿了17個積分。
2012年10月30日,索伯宣布胡肯伯格將在2013賽季作為車隊的正式車手,取代投奔邁凱輪的墨西哥人佩雷茲。
賽季 | 賽事 | 車隊 | 比賽 | 勝利 | 桿位 | 最快圈 | 領獎台 | 積分 | 年終排名 |
2005 | Formula BMW ADAC | Josef Kaufmann Racing | 20 | 8 | 9 | 6 | 14 | 287 | 1st |
Formula BMW World Final | 1 | 1 | 1 | N/A | 3rd | ||||
2006 | German Formula Three | Josef Kaufmann Racing | 18 | 1 | 3 | 5 | 6 | 78 | 5th |
V de V Challenge Endurance Moderne | Griffith's | 2 | 1 | 2 | ? | 1 | 50 | 17th | |
2006–07 | A1 Grand Prix | A1 Team Germany | 20 | 9 | 3 | 5 | 14 | 128 | 1st |
2007 | Formula 3 Euro Series | ASM Formule 3 | 20 | 4 | 2 | 3 | 8 | 72 | 3rd |
Macau Grand Prix | 1 | N/A | 23rd | ||||||
Masters of Formula 3 | 1 | 1 | 1 | N/A | 1st | ||||
2008 | Formula 3 Euro Series | ART Grand Prix | 20 | 7 | 6 | 7 | 8 | 87 | 1st |
Masters of Formula 3 | 1 | 1 | 1 | N/A | 2nd | ||||
2008–09 | GP2 Asia Series | ART Grand Prix | 4 | 1 | 2 | 2 | 27 | 6th | |
2009 | GP2 Series | ART Grand Prix | 20 | 5 | 3 | 5 | 10 | 100 | 1st |
Formula One | WilliamsF1 | 測試車手 | |||||||
2010 | Formula One | WilliamsF1 | 19 | 1 | 22 | 14th | |||
2011 | Formula One | Force India | 測試車手 | ||||||
2012 | Formula One | Force India | 20 | 1 | 63 | 11th |
(注意) (粗體 表示桿位) (斜體 表示最快圈速)
賽季 | 車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DC | 積分 |
2006–07 | Germany | NED SPR 4 | NED FEA 1 | CZE SPR Ret | CZE FEA 4 | BEI SPR 5 | BEI FEA Ret | MYS SPR 2 | MYS FEA 1 | IDN SPR 5 | IDN FEA 2 | NZL SPR 1 | NZL FEA 1 | AUS SPR 1 | AUS FEA 1 | RSA SPR 1 | RSA FEA 1 | MEX SPR | MEX FEA | SHA SPR 3 | SHA FEA 3 | GBR SPR 2 | GBR SPR 1 | 1st | 128 |
(注意) (粗體 表示桿位) (斜體 表示最快圈速)
賽季 | 車隊 | 底盤 | 引擎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C | 積分 |
2007 | ART Grand Prix | DallaraF305/021 | Mercedes | HOC1 1 2 | HOC1 2 7 | BRH 1 4 | BRH 2 6 | NOR 1 Ret | NOR 2 1 | MAG 1 Ret | MAG 2 14 | MUG 1 21 | MUG 2 14 | ZAN 1 6 | ZAN 2 1 | NüR 1 1 | NüR 2 4 | CAT 1 2 | CAT 2 8 | NOG 1 3 | NOG 2 3 | HOC2 1 1 | HOC2 2 7 | 3rd | 72 |
2008 | ART Grand Prix | DallaraF308/009 | Mercedes | HOC1 1 Ret | HOC1 2 Ret | MUG 1 1 | MUG 2 5 | PAU 1 Ret | PAU 2 16 | NOR 1 1 | NOR 2 Ret | ZAN 1 1 | ZAN 2 13 | NüR 1 1 | NüR 2 4 | BRH 1 1 | BRH 2 5 | CAT 1 1 | CAT 2 Ret | LMS 1 24 | LMS 2 8 | HOC2 1 1 | HOC2 2 3 | 1st | 87 |
(注意) (粗體 表示桿位) (斜體 表示最快圈速)
賽季 | 車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C | 積分 |
2009 | ART Grand Prix | ESP FEA 9 | ESP SPR 14 | MON FEA 5 | MON SPR 3 | TUR FEA 5 | TUR SPR 4 | GBR FEA 3 | GBR SPR 5 | GER FEA 1 | GER SPR 1 | HUN FEA 1 | HUN SPR 7 | VAL FEA 2 | VAL SPR 1 | BEL FEA 2 | BEL SPR Ret | ITA FEA 6 | ITA SPR 3 | POR FEA 1 | POR SPR 16 | 1st | 100 |
(注意) (粗體 表示桿位) (斜體 表示最快圈速)
賽季 | 車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DC | Points |
2008–09 | ART Grand Prix | CHN FEA | CHN SPR | DUB FEA | DUB SPR | BHR1 FEA 4 | BHR1 SPR 4 | QAT FEA 1 | QAT SPR 3 | MYS FEA | MYS SPR | BHR2 FEA | BHR2 SPR | 6th | 27 |
(注意) (粗體 表示桿位) (斜體 表示最快圈速)
賽季 | 車隊 | 底盤 | 引擎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WDC | Points |
2010 | AT&T Williams | WilliamsFW32 | CosworthCA2010 2.4V8 | BHR 14 | AUS Ret | MAL 10 | CHN 15 | ESP 16 | MON Ret | TUR 17 | CAN 13 | EUR Ret | GBR 10 | GER 13 | HUN 6 | BEL 14 | ITA 7 | SIN 10 | JPN Ret | KOR 10 | BRA 8 | ABU 16 | 14th | 22 | |
2011 | Force India F1 Team | Force IndiaVJM04 | MercedesFO 108Y 2.4V8 | AUS TD | MAL TD | CHN TD | TUR TD | ESP TD | MON | CAN TD | EUR TD | GBR TD | GER TD | HUN TD | BEL TD | ITA TD | SIN | JPN TD | KOR | IND | ABU | BRA TD | – | – | |
2012 |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 Force IndiaVJM05 | MercedesFO 108Z 2.4V8 | AUS Ret | MAL 9 | CHN 15 | BHR 12 | ESP 10 | MON 8 | CAN 12 | EUR 5 | GBR 12 | GER 9 | HUN 11 | BEL 4 | ITA 21+ | SIN 14 | JPN 7 | KOR 6 | IND 8 | ABU Ret | USA 8 | BRA 5 | 11th | 63 |
車手未能完賽,但因完成了90%以上的里程依然加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