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慶松的結果 展開

王慶松

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

王慶松,男,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

人物經歷


1966年生於湖北;
1991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
1993年至今居住在北京,參展過國內外群展,作品有《主義:中國當代攝影》、《攝影雙年展》、《為十億人服務》,作品被西班牙Billstone基金會、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美術館、2005年德國杜塞爾多夫K20和K21、美國邁阿密Cisneros基金會等收藏。
1996年,參加“艷俗生活”當代藝術展,北京;
1996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巡迴展,波恩等地;
1998年,參加“台北雙年展”,中國台灣;
1999年,參加“跨世紀彩虹--艷俗藝術展”,天津;
2000年,參加“2000光州雙年展”,韓國。

個人作品


參展記錄

名稱
2000年“反諷時代” - 王慶松攝影展,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節,中國山西;
2000年“金色的未來” --- 王慶松攝影作品展,法國巴黎LOFT畫廊(畫冊);
2000年“生活禮讚” ---王慶松攝影作品展,北京雲峰畫苑
2000年“王慶松攝影作品”,澳門東方基金會(畫冊);
2000年“王慶松攝影作品展”。義大利Marella當代藝術畫廊;
2003-04年“王慶松:今天的史詩”,加拿大蒙特利爾Saidye Bronfman當代藝術中心,巡迴到劍橋畫廊和南阿爾伯塔美術館(畫冊);
2004年“王慶松新作展”,美國紐約沙龍94。 “羅曼蒂克”---王慶松攝影,中國北京四合苑畫廊(畫冊);
2005年“王慶松在Arras”,法國Arras市政廳;

群展作品

名稱
1996年“艷妝生活!”,北京雲峰畫苑;
1996年“中國!”德國波恩現代藝術博物館,柏林維也納哥本哈根華沙等地巡展(畫冊);
1998年“慾望場域”--- 98台北雙年展,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畫冊);
1999年“跨世紀彩虹” --- 艷俗藝術展,天津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畫冊);
2000年“BIG TORINO”2000藝術新星雙年展,義大利都林市(畫冊);
2000年“人+間”,2000 光州雙年展,韓國光州市(畫冊);
2000年“異常與日常”,上海原弓美術館(畫冊);
2001年“建構的真實”---北京觀念攝影展,香港藝術中心(畫冊);
2001年“矛盾中”---北京當代攝影及錄像展,芬蘭攝影博物館,澳陸城市美術館(畫冊);
2001年“下一代”,法國巴黎Passage de Retz(畫冊);
2001年“亞細亞散步--可愛”,日本水戶美術館(畫冊);
2001年“中國相冊”,法國尼斯當代美術館(畫冊);
2002年“巴黎-北京”,法國巴黎Cardin展廳(畫冊);
2002年“白日夢”,南京博物館,中國(畫冊);
2002年“金錢與價值/最後的禁忌”,瑞士巴塞爾(畫冊);
2002年“跑、跳、爬、走”,北京遠洋藝術中心;
2002年“特殊項目”,美國 紐約P.S.1 當代藝術中心;
2002年“新年之夢”,中國藝術中心,英國曼切斯特(畫冊);
2002年“中國的當代性”,巴西聖保羅FAAP美術館(畫冊);
2003年“Noorderlicht”攝影節 --- 全球細節,荷蘭哥羅寧恩(畫冊);
2003年“布拉格雙年展”,捷克(畫冊);
2003年“時裝與時尚”,莫斯科攝影美術館,俄羅斯(畫冊);
2003年“中國當代攝影展”,捷克布拉格魯道夫美術館(畫冊);
2003年“中國藝術現在”,義大利米蘭Marella當代藝術畫廊(畫冊);
2003年蒙特利爾攝影月--- 現 在:今天的圖象,加拿大蒙特利爾(畫冊);
2004年“暴光” --- Hereford攝影節,英國Hereford郡(畫冊);
2004年“北亞當代藝術展”,義大利伯樂尼亞現代美術館(畫冊);
2004年“出神入化 --- 當代中國攝影”,台北當代美術館(畫冊);
2004年“顛倒的過去”,美國聖地亞哥美術館(畫冊);
2004年“怪誕的現實”-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年輕藝術家展覽,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畫冊);
2004年“國人-中國當代影像”,德國Wolfsburg美術館(畫冊);
2004年“過去和將來之間-- 中國新攝影和錄象”,美國紐約攝影中心(畫冊);
2004年“歷史的圖象”,西班牙馬德里攝影節(畫冊);
2004年“攝影作為描述的藝術”,希臘Thessaloniki攝影美術館(畫冊);
2004年“為億萬人民服務”,美國丹佛當代美術館;
2005年“Pocheon亞洲藝術節”,韓國;
2005年“巴羅克和新巴羅克-美麗的地獄”,西班牙撒拉門科。
2005年“超越幻覺”愛拉慈乃羅斯基金會,美國邁阿密;
2005年“城市 --- 重視”:廣州攝影雙年展,中國(畫冊);
2005年“跟我學 - 跨世紀的中國藝術”,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畫冊);
2005年“國人-中國當代影像”,荷蘭海特克露惠絲美術館(畫冊);
2005年“過去和將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影像藝術”,英國倫敦維多利亞美術館(畫冊);
2005年“幻想天堂:當代中國攝影”,芬蘭太特美術館(畫冊);
2005年“蒙彼利埃首屆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法國(畫冊);
2005年“為十億人服務”,新加坡文明美術館;
2005年首屆“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法國蒙彼利埃市(畫冊);

作品收藏

名稱
2000美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2001澳大利亞女王蘭畫廊;
2002葡萄牙東方基金會;
2003俄羅斯莫斯科攝影美術館;
2004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
2005德國杜塞爾多夫K20和K21;
2006西班牙Billstone基金會;
奧地利MUMOK美術館;
巴西國立美術館;
法國巴黎的歐洲攝影藝術館(MEP);
美國費城美術館;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美術館;
美國馬薩諸塞威廉斯美術學院美術館;
美國邁阿密Cisneros基金會;
美國紐約JGS基金會;
美國新奧爾良美術館;
美國芝加哥大學Smart美術館;
日本東京森美術館;
日本水戶美術館;
瑞士尤倫斯基金會;

藝術風格


藝術家王慶松的觀念攝影以幽默又深刻的“惡搞”見長,作品信息豐富,名氣在外。
在王慶松的攝影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到一些傳統文化的符號,藝術家通過把這些文化符號和現代化的社會現實嫁接在一起,調侃著當下文化價值混亂的社會現狀。“當代中國進入了一個瘋狂變化的時期,甚至小到城市的每一個細胞都在不停地衍變。沒有人能確定明天會發生什麼,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不安全感。人們急於抓住某一種東西,來填補這種不安全的心理空洞。慾望膨脹,有時候甚至迷失了自己。生活的面孔變得可笑滑稽,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一種真實還是假相。”王慶松在他的作品中誇大了這種荒誕。
王慶松在解讀自己作品時,多次提到這些照片具有“新聞攝影”的屬性。“我理解的新聞性並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求本質的真實。”王慶松並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觀念藝術,而是希望自己能像一個記者,用“新聞圖片”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這也是他選擇攝影這種方式的原因。“作為一種現代的記錄信息的手段,攝影術比傳統的藝術形式更貼近現實。它貌似虛假的現實,正是其吸引觀眾的魅力所在。”

人物故事


王慶松是1994年前後從湖北老家來北京的。此前他曾在四川美院讀過一陣子書,畢業后他沒有選擇逗留四川,也沒有選擇撤回湖北老家,而是隻身來到了繁花似錦的首都北京。
北京的人文地理不同於外省,這裡不僅“皇氣十足”,而且人才濟濟,雲集著從全國各地湧來的英雄豪傑、才子佳人。所以,要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除了需要有足夠的才情,還得需要有“鑽營”能力。王慶松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不然,初來北京時他不會選擇當時人氣最旺的圓明園,也不會靠著當年在圓明園影響最大的丁方附近居住了。總之,在圓明園尤其是在丁方的“陰影”下,王慶松的確曾經徘徊過一陣,這可以從他早期畫過的一些以摔跤鬥毆為題的作品中找到證據。
只可惜後來丁方自己也變得“日薄西山”,因為在藝壇上受到方力鈞等一撥人的衝擊,地位發生了根本性動搖。大概王慶松後來也是看出了其中的門道,思量再三后最終決定離開丁方之路,開始抗塵走俗的吧。
在俗世層面,以俗人的心態追求藝術,王慶松最早結識的是徐一暉。因為徐一暉也是從丁方身邊踏過青、採過氣的人,跟王慶松彼此有著幾近相同的心路歷程。所謂殊途同歸,自然容易心領神會,所以,一拍即合,兩人剛認識便成了朋友。應該說,王慶松後來的藝術之路受徐一暉的影響較大。跟外表憨厚的王慶松相比,徐一暉則是個小心謹慎的人。本來這是徐一暉性格上的一些不足,卻偏偏彌補了王慶松粗糙的缺陷。王慶松正是在跟徐一暉等人頻繁的接觸中,受到了很多啟示。所以,後來的他在藝術上放棄了對於力量感的追求,而是像徐一暉一樣以調侃和自嘲來表達。
其實,王慶松並不是個機動靈活的人,尤其不怎麼具備幽默的能力。但這似乎並沒有給他的發展造成什麼障礙,相反,有些時候反倒成了他的優點。這就像他在艷俗藝術的創作隊伍里始終能夠衝鋒在前一樣,因為執著,也就有了一股捨得一身剮的衝勁。這或許就是王慶松常常能夠贏得比旁人更多機會的原因吧。
有人說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其實並不見得,比如王慶松在機會平等面前就常顯得有點不平等。記得是在圓明園群體解散之後,大夥都流離轉徙、居無定所時,非常富有戲劇性的是,有一年,一位莫名其妙客串當代藝壇的無名氏,不知是久聞了王慶松的大名,還是久仰了他的執著,竟然在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下,為他在宋庄買了一套大宅子,而後自己卻悄然無聲地離去。這對於王慶松無異於雪中送炭,正是就著這點別人難討的炭使得王慶松後來熱乎了起來。每每提及此事,至今仍有人喋喋不休,從中理不出一個有機的頭緒——到底王慶松身上哪兒超凡脫俗,竟然不斷贏來天上掉下的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