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

河南鄢陵縣興國寺

興國寺是鄢陵縣佛教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始建於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7年),故名興國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佔地30畝。元朝時期被毀。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83年)僧人園廣重建,距今620年。寺院西南側有保留完好的宋建6角9層的佛塔。1986年,被省級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介紹


興國寺位於鄢陵縣城南6公里處的馬欄鎮馬欄村西100米處,從該寺有柏油路與S219省道相連。西北距中原花木博覽園7公里。
興國寺
興國寺
據該寺碑文記載,該寺院有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東西廂房、鍾古樓組成,進寺院的山門,可以看到4米多高的護神二將,出山門向東可到鍾古樓,向北可到彌勒佛殿,殿堂的中央盤坐著大肚彌勒佛,約半尺長的嘴巴,向著遊人開懷大笑。從彌勒佛塑像的后側可到大雄寶殿,殿堂中央盤坐著三尊4米高的佛祖塑像。從三尊佛祖塑像的后側可到觀音殿,殿堂中央站著6米多高的觀世音菩薩,左、右山牆上畫著24孝圖,畫面人物逼真,啟示著人們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積德行善。寺院的每一個大殿前,都有焚香爐,供虔誠的佛教徒拜佛降福。並且,三座大殿的兩側從南到北還植有20多棵松柏樹,形成了具有古代氣息的宗教祭祀、禮儀活動場所。如今由釋源慧法師主持祭祀、禮儀活動。1995年5月,該寺院經縣政府批准登記為開放的宗教祭祀活動場所后,四方信眾累計籌資100多萬元對以上碑文記載的殿堂進行了修復。每年農曆3月18日舉辦興國寺廟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初為馬欄濟瀆廟會,其鼎盛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加上客商帶來的珍奇貨物都在此雲集,客商遠道來自臨安、漢口、南陽、開封等地。今雖不及前,也相當可觀。每年的農曆3月16日至3 月19日為廟會會期,每至會期,四方客商紛至沓來,馬欄街上便人山人海,十分壯觀,上市貨物也多而全,商品品種可達千餘種,會期多有大戲兩台及其它文娛節目、江湖遊藝,包括各種民間雜技、武術表演等。以2003年為例,趕廟會的四方群眾達30多萬人次,方圓百公里,貿易額1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