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張冠華的結果 展開
- 武警上海政治學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 廣東五華縣革命烈士
- 西安航天動力機械廠總工藝師
- 中衛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
- 中國排球運動員
- 鄭州大學教授
張冠華
武警上海政治學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張冠華(1956-)漢族,中共黨員,碩士,武警上海政治學院訓練部文化工作教研室主任、教授。
張冠華[武警上海政治學院訓練部文化工作教研室主任]
一個發生在海軍艦艇上的故事,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不當明星,去當基層文化的火種”。1988年到1994年,是張冠華藝術生涯的花季。那6年,擔任瀋陽軍區雜技團專業作曲的她,以幾乎一年一個大獎的頻率摘金奪銀,聲譽鵲起。“張冠華前途無量!”一個駐京大單位歌舞團決定選調張冠華擔任該團作曲。北京,中國文化藝術的中心。進京發展,是藝術新秀成名成家的必由之路。然而,一個突如其來的際遇,改變了張冠華的人生軌跡。
1994年,總部決定全軍院校開設基層文化工作課,全軍第一個基層文化工作本科班將在海軍政治學院舉辦。為壯大師資力量,該院政治部一位領導來到瀋陽,邀請張冠華到學院當教員。張冠華從來沒有想過。但是,這位海軍同志講的一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她——海軍官兵,成年累月漂泊在茫茫大海上,極度寂寞,那種“心靈的疲憊”難以言狀。一次,海軍艦艇編隊遠航歸來,一名水兵剛走下舷梯就撲倒在碼頭的泥土上,忘情地狂吻,粘得滿嘴是青草和砂礫。生活越是艱苦,戰鬥越是緊張,戰士就越渴望獲得精神養料,渴望受到鼓舞和激勵。南泥灣的“兄妹開荒”,上甘嶺坑道的“炮彈皮快板書”正是這些基層文化激勵著官兵戰勝困難、奮勇殺敵。然而此時,部隊優秀基層文化幹部奇缺,迫切需要院校培養輸送。“如果說,一個作曲家是一顆明星。那麼,一個個優秀的基層文化幹部就是一顆顆火種。基層文化工作課教員,就是點燃這些火種的人!”這位同志的一番話,讓張冠華心中翻江倒海——在繆斯的殿堂里摘取藝術王冠固然可貴,但作為一名軍隊文藝工作者,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傳授給學員,通過學員激發起戰士高昂的士氣,自己的價值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放大、疊加,甚至是裂變!“不當明星,去當火種!”那一刻,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選擇。不久,兩家的商調函幾乎同時發來。幹部處的同志把兩張商調函並排放在桌子上,逗趣似地讓張冠華選一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張冠華選擇了當教員!
張冠華曾主編出武警部隊第一部文化工作課統編教材;她第一次登台講課的錄像帶被全軍文化教員搶購一空;她把隊列歌曲講得出神入化,使不懂音樂的普通士兵聽得如痴如醉。全國“三八紅旗手”、武警上海指揮學院教授張冠華大校以勤奮和才智,譜寫出人生精彩樂章。軍委首長想聽她的課。張冠華的課講得好,連軍委首長都想聽。
1994年5月初,張冠華從瀋陽軍區文工團調入海軍大連政治學院當文化教員。報到沒幾天,就接到教學任務:總政在她們學院開辦首屆全軍院校文化教員培訓班。只有2個月的備課時間,對於一般老教員來說都非易事,更何況從未執教的張冠華。
張冠華把自己關在宿舍里,一堆書、一疊紙、一支筆、一颱風扇和一箱速食麵,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學習備課。困了,在沙發上靠一會兒;餓了,泡上一袋速食麵……2萬多字的教案寫出來后,她又馬不停蹄地修改、試講,對語言表達、案例取捨、情感交流、語速控制,反覆進行推敲。
張冠華
從名作曲到軍校教員,她默默在基層文化這片沃土上耕耘——“行進的旋律最精彩”。告別舞台,走上講台。這一年,張冠華40歲。常言道:“人過三十不學藝”。舞台和講台,儘管只有一字之差,卻“隔行如隔山”。張冠華剛剛調入海軍政治學院,一個挑戰便與她迎頭相撞。1994年,全軍首期基層文化工作課教員培訓班在該院舉辦,全軍精英雲集。總政文化部確定:張冠華做示範教學。她講課的題目是《進行曲賞析》。儘管她閉上眼睛也能把這些歌曲寫下來,但是要從“賞析”的層次講出門道,讓她著實感到不輕鬆。那段時間,張冠華夜以繼日地備課,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到醫院檢查,醫生懷疑她患了乳腺癌。學院領導震驚了:“馬上住院,講課的事不要再想了。”張冠華反覆考慮后堅定地說:“這是我的第一課。我想,不管怎樣,還是讓我走上講台,講完這一課吧!”含淚頷首,院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昂首微笑,張冠華登上了講台。那一課,張冠華聲情並茂,一炮打響。“行進的旋律最精彩!”張冠華話音剛落,掌聲經久不息。課間15分鐘,她一直被人們圍住提問。這一課的錄像片,被聽課的教員們訂購一空。一位總部機關領導稱讚:“這節課,堪稱經典,會被今天在場的人永遠記住!”課後,她住院複查,專家會診排除了癌症。這場虛驚,更讓她覺得生命短暫,時光緊迫。從此,她把全部精力用在鑽研教學上,連續3次擔任全軍文化工作課示範教員。行進的旋律最精彩。這句話,成了張冠華在三尺講台不懈跋涉的寫照。短短几年,她碩果迭出,在全軍基層文化工作教學領域奇峰突起——1997年,她榮獲全軍基層文化工作課教學評比一等獎;1999年,她被總政選調擔任駐京部隊慶祝共和國成立50周年歌詠大會編導;2000年,她領銜研製的“全軍基層文化工作課多媒體教學軟體”,獲得全軍教學成果一等獎。
講台是第一崗位
張冠華
一堂講座贏得30多次掌聲
張冠華
既然是教基層文化課,就要到邊海防一線去,到戰士身邊去——“用熱忱點燃官兵的戰鬥激情”南中國海,一艘在海上訓練的新型驅逐艦的水兵們站在舷邊,焦急地等待一艘小艇的到來。那次,張冠華應邀到某驅逐艦支隊指導基層開展文化工作。得知一艘驅逐艦在海上,她堅持要到艦上去。海上換乘大艦,只能順軟梯攀援而上。南海無風三尺浪,20多米高的艦體猶如晃動的峭壁,戰士們都為這名女教授捏了一把汗。迎著官兵的目光,張冠華伸手抓住劇烈搖擺的軟梯,從容地攀上軍艦。艦笛響起,水兵們用崇高的海軍禮儀向張冠華敬禮!那一次,張冠華除了培訓骨幹、教唱歌曲,還把這艘軍艦大大小小几百個戰位跑了個遍。回到岸上,支隊邀請張冠華指導一台晚會,她已經胸有成竹。大幕徐徐拉開,旗語、燈語、軍號、電報……海軍官兵傳遞信息的各種“特殊語言”,都被張冠華用來訴說同一句話:“祖國,您好!”。“這是喊舵令的嗓子唱出的歌,這是闖江海的漢子跳出的舞!”如今,這個支隊的政委已經成為一名將軍,還不忘這兩句台詞:“張教授把水兵的魂魄‘悟透’了,把戰士的激情‘點著’了!”“既然是教基層文化課,就要走近戰士,用自己的滿腔熱忱,去點燃官兵的戰鬥激情。”12年來,張冠華特有的熱忱,成為她一張響亮的“名片”。守衛首都的北京衛戍區、全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擔負維和任務的總參工程兵某部……都慕名請她指導。1999年,她應邀指導某部戰士合唱隊演唱《心連心,跟黨走》。此前,部隊請了不少專業指揮現場指導,聽起來都像缺少點什麼。沉思片刻,張冠華走上了指揮台。她言簡意賅地介紹了自己對“中國是大船,黨是好舵手”歌詞的理解,建議把川江船工號子引入這首合唱的序曲。“嘿呦!嘿呦!……”隨著張冠華的教唱,中國人民萬眾一心跟隨黨闖激流、過險灘的雄渾意境撲面而來,戰士們頓時變得生龍活虎。最後合練,張冠華振臂一呼:“小夥子們,把聲音‘扔’出去,把房頂兒掀起來!”400名戰士憋足了勁,一登場就是滿堂彩。
時代在發展,軍營文化要出新。她對創新的渴求更加強烈——“讓學員張開創新的翅膀”。 2001年,張冠華調任武警上海指揮學院基層文化工作教研室主任。脫去海軍藍,穿上橄欖綠,她又在思考:“部隊特點千差萬別,戰士生活豐富多彩。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具備什麼素質才是管長遠的、最寶貴的?”學員劉鵬程下部隊實習,為勤務中隊組織一台晚會。這個中隊的戰士大多是炊事員、公務員、打字員、理髮員、駕駛員……壓根沒有什麼“文藝細胞”,連唱歌都跑調。“總得有個像樣的節目吧?”小劉打電話請教,張冠華笑了:“你呀,守著金山不識寶。你讓戰士們找些臉盆、飯鍋、炒菜勺子、垃圾桶……讓戰士們用生活中常用的勞動工具,表演一個特殊的打擊樂。”結果,小劉創作的打擊樂《快樂的“八大員”》大受歡迎。當理髮員拿出一把修剪樹枝的大剪子,誇張地“嚓嚓”兩聲,戰士們笑出了眼淚。這件事啟發了張冠華:“今後,我們不要只教會學員飛翔,還要教會他們不斷脫毛換羽,在軍營基層文化的廣闊天地張開創新的翅膀。”於是,張冠華總是要求學員“大膽想,大膽試”。學院舉辦20周年院慶晚會,她帶著學員們從頭到尾策劃排練,啟發學員們用藝術形式表現校園生活。外賓來訪,她要求學員把《鬥牛士之歌》和《茉莉花》編在一起用薩克斯演奏,引導外賓在對比中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韻味,外賓激動不已。春風化雨,催開滿園桃李。前不久,武警部隊首屆基層文化管理學員在畢業實習中受到部隊熱烈歡迎,好評如潮。畢業晚會上,學員們升起一隻展翅奮飛的雄鷹。頓時,張冠華的眼眶濕潤了——這隻雄鷹所有的羽毛,都是全體學員的臨別簽名紙條!伴著熱淚,學員們為他們的老師唱起一首深情的歌——“火的熱情,海的懷抱。你的身影,你的微笑。是肩是梯,是船是橋。從軍報國,人生漫道。總在你的目光里跑,總在你的愛河裡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