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貢
祁貢
祁貢(1777-1844),字竹軒,又字宗庵、寄庵,山西高平人。嘉慶元年(1798年)二十歲時成進士,歷任刑部主事、河南糧鹽道、浙江按察使、貴州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廣西巡撫。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廣東巡撫,道光十五年兼署兩廣總督,道光十八年調任刑部尚書。鴉片戰爭爆發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軍進犯廣州,被派往廣東督辦糧餉,協助奕山。旋接替琦善任兩廣總督。
祁貢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調任廣東巡撫時,兩廣總督是盧坤。他到達廣州時,廣東順德名士何太青、粵秀書院監院吳蘭修和當時任廣東按察使的許乃濟等正在反覆議論鴉片貿易問題,他們共同的結論為應進行弛禁,認為“紋銀易煙出者不可數計,必先罷例禁,聽民間得自種罌粟。內產既盛,食者轉利值廉,銷流自廣。夷至者無所得利,招亦不來,來則竟弛關禁,而厚征其稅,責商必與易貨,嚴銀買罪名。不出二十年,將不禁自絕,實中國利病樞機。”①祁貢和盧坤都極為讚賞和支持他們的論點,但又不敢公然加以倡導,於是將他們的議論要點作為《粵士私議》呈奏道光帝,當時並未引起道光帝的注意。
祁貢(1777-1844)字竹軒、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義里人。他14歲中秀才(乾隆五十六年),18歲中舉人(乾隆六十年),21歲中進士(嘉慶元年)。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
嘉慶九年(1804),他出任廣西學政,糾正考試風氣,以“正人心,厚風俗”,錄取了許多有才華的人。
嘉慶十三年(1808),祁貢奉命審判清宗室敏學鬥毆一案,因處理欠妥被革職,次年遇赦,留刑部行走。十六年(1811)奉旨審理教匪逆案,受皇帝賞賜。此後歷任安徽司主事,福建司員外郎,順天鄉試同考官,陝西司部中等職。
道光四年(1824),祁貢授官河南糧鹽道,五年,擢浙江按察使,調查清一起幾年未決的浙江武康徐寶華妾倪氏謀殺侄妻的案件,使貪官受到懲罰。六年,升貴州布政使。九年三月調任刑部右侍郎,同年十月,充武殿試讀卷官。
道光十年(1830),祁貢授官廣西巡撫。十二年,瑤民起義,祁貢派兵將起義鎮壓下去,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銜,加軍功三級。
道光十三年(1833),祁貢調任廣東巡撫。
道光十六年(1836年)許乃濟在太常寺少卿任上正式上《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應亟請變通辦理折》,進一步闡發弛禁論觀點,道光帝將該折批交祁貢和新任兩廣總督的鄧廷楨以及粵海關監督文祥議論復奏時,祁貢又會同鄧廷楨、文祥聯合上《奏請准照許乃濟所奏弛禁鴉片並擬章程呈覽折》,不僅再次贊同弛禁,認為許折“臚陳時弊,均屬實在情形”,如能得以實行,“實於國計民生,均有裨益”,而且訂立實施章程九條,將弛禁措施具體化。但是由於許折先後受到朱嶟、許球和袁玉麟等人和輿論的批駁反對,道光帝沒有批准鄧、祁等人的建議。此後,祁貢隨同鄧廷楨變弛禁為嚴禁。他們通過十三行總商伍崇曜向英國商務監督義律及各洋商轉達嚴禁鴉片貿易的政策,並派遣南雄州知州余保純偕同廣東水師到內外洋各躉船曉諭,進行察巡防範。同時,在金星門安置炮台,調集兵力極力堵防,勒令那些長期以來以避風為借口滯留零丁洋麵的鴉片躉船全部返回本國。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調任刑部尚書前,他與鄧廷楨及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都比較一致積極推行嚴禁鴉片的方針。然而由於措施不得力及其他各種原因,廣東鴉片走私並沒有遏住,反而有增無減,逐年上升,達到空前嚴重的地步。
道光十八年(1838),祁貢調任刑部尚書,同年四月,充武殿試讀卷官。鴉片戰爭爆發后,林則徐離任,靖逆將軍琦善革職,祁貢被任命為兩廣總督,此時英軍已陷虎門,逼近廣州,關天培犧牲,廣州人口遷徒過半,城內一片凋敝。祁貢入城安民,招童生會試,“以示整暇”,穩定了軍心民心。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由於英軍利用琦善一味妥協求和和害怕打仗的心理弱點,突然襲擊並侵佔虎門外大角、沙角炮台,道光帝發布對英宣戰詔令,隨即派遣奕山為靖逆將軍,主持廣東戰事。正月十九日(1841年2月10日)又派祁貢前赴廣東辦理糧台事務。這時祁貢在北京中央政府任刑部尚書,當他動身赴粵尚未抵達廣州即又接到補授他接替琦善為兩廣總督的命令。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祁貢得了喀血症,乞休二個月,二十四年,他病情嚴重,皇帝准其休息。五月,病逝於廣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張穆為他作了墓誌銘。清廷下令按尚書慣例賜恤,謚號為“恭恪”。
祁貢是個庸庸碌碌的“太平”官僚,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在反抗英國侵略的戰爭上更缺乏應有的堅定性。他曾坦率地對梁廷枬進行自我解剖說:“我以小心謹慎作無事時巡撫尚可,總督則非其才矣,況有事乎!”②他於三月二十三日(1841年4月14日)抵達廣州兩廣總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