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唐代樂府名

唐代樂府名。出於漢樂府《出塞》、《入塞》,屬橫吹曲辭。為唐代新樂府題,歌辭多寫邊塞軍旅生活。

曲辭解析


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塞上曲》、《塞下曲》列為橫吹曲辭,演奏樂器主要是鼓角與簫笳,間或羌笛。橫吹曲的演奏樂器決定了《塞下曲》的表演效果。簫笳、鼓角等樂器都是軍中所用,其聲或粗獷、雄壯,富於氣勢;或哀怨、凄切,蕩氣迴腸,所以更能表現戰爭場面或征戍者的心境。因此《塞下曲》詩作大都氣勢雄渾、句式跳躍、語言奔放,也有的哀怨凄婉、躊躇凝噎。

曲辭流變


《塞下曲》源出漢樂府《出塞》、《入塞》,但因漢代邊塞詩並未得到發展,《出塞》、《入塞》的曲目在此時誕生,但卻沒有歌辭流傳下來。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繁,但是個發展仍然極慢。到了唐代,樂府詩開始流行,邊塞詩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唐自開過以來,大拓疆土,統治者也非常重視武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文人都曾有過出塞經歷,以軍功而求取功名,如唐代詩人高適、李白、王昌齡岑參李益等人都有過從軍邊塞的經歷。因此,這些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