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州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轄鎮

左州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地處江州區北部,東連馱盧鎮,南鄰太平鎮,西與大新縣毗鄰,北靠那隆鎮。左州鎮行政區域面積209.2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左州常住人口為25529人。

成化徠十四年(1478年),左州改土歸流,將州治自原思崖村圩遷至龍村。正德十五年(1520年),左州遷治今左州街。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設左州公社。1984年10月,左州公社改左州鄉。1989年,左州鄉設13個村公社、46個村。1992年8月18日,左州鄉改左州鎮。截至2020年6月,左州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左州新街。

2018年,左州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元廢潭羈縻州,並改左羈縻州為土州。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左土州改屬太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左土州改為太平府。
1984年10月,左州公社改左州鄉。
1992年8月18日,左州鄉改左州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左州鎮地處江州區北部,東連馱盧鎮,南鄰太平鎮,西與大新縣毗鄰,北靠那隆鎮。左州鎮行政區域面積3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左州鎮境內東南多石山,西北為丘陵地帶,中部地勢平緩,屬丘陵地區。較高山脈有岜松山(海拔517米)和油松山(海拔429米)。

氣候

左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易旱,夏熱易澇,秋涼乾燥、冬短微寒,年平均氣溫21℃~22.3℃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1634.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64.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全年無霜期346天。全年光照充足,且光、水同季。全年夏長冬短,作物一年三熟,林木四季可長,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水文

左州鎮鎮內主要河流是那瑪河,全長約17千米。

自然災害

左州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洪澇、滑坡。最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2008年9月底至10月初,遭受特大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87萬元。

自然資源


左州鎮主要礦產資源已探明有錳、磷、鐵、煤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左州鎮轄左州1個居民委員會,也模、黃村、光坡、渠西、林村、中干、隴念、廣何、那坎、果坡、龍合、立村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9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左州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左州新街。
左州鎮區劃詳情
左州社區果坡村
岜模村廣何村
黃村村那坎村
渠西村林村村
龍合村中干村
光坡村立村村
隴念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左州鎮轄區總人口38038人,農業人口3.5萬人,佔總人口的92%。總人口中,男性20047人,佔52.7%;女性17991人,佔47.3%;14歲以下8736人,佔23%;15~64歲25338人,佔67%;65歲以上3964人,佔10%。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6972人,佔97.2%;漢族人口為1066人,佔2.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8‰,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長率4.99‰。
2018年末,左州鎮戶籍人口46544人。
2021年6月11日,江州區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左州常住人口為25529人。

經濟


2011年末,左州鎮耕地面積18.3萬畝,人均4.8畝,其中水田6760畝,旱地17.6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59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98元,增長12%。
2011年,左州鎮生產以甘蔗種植為主。2011年,全鎮完成甘蔗種植面積14.86萬畝,全鎮2011~2012榨季原料蔗產量達59.9萬噸,同比增長4.2萬噸,蔗農增收2100萬元,人均增收552元。2011年,全鎮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96萬畝,總產量達0.79萬噸以上。其中早晚稻種植面積1.35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55萬畝,其他作物種植面積0.06萬畝。大力推進甘蔗、果園、木薯地間套種植西瓜、南瓜、花生、玉米等模式。2011年,全鎮完成農作物間套種面積2.66萬畝,其中甘蔗間套種西瓜、南瓜等1.76萬畝,本薯間套種西瓜、南瓜、花生等0.9萬畝,實現瓜蔗等雙豐收。
2011年,左州鎮以飼養生豬、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建成年出欄肉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共34個,全年出欄總數達5500頭以上;打造了中干村新安屯、岜模村逐淥屯等圈養山羊項目6個共8戶,存羊400多頭;建成立村屯、龍合村和渠茗屯3個養鴨場示範基地,年出欄達到2.3萬羽以上;養雞場5個,年出欄5600多羽;庭院養蛇4戶、養龜鱉1戶。
2011年末,左州鎮建有1個集市,集鎮範圍內有固定私營商店123個,固定攤位216個,臨時攤位250個,飲食店15家,旅館6家,個體工商戶360戶。2011年,交易額2000萬元。
2018年,左州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文化


金山節,又稱金山花炮節(本地人叫"歌坡")日期:農曆二月一十九日左州鎮一年一度的金山花炮節,既保持了傳統的民族特色,也融入了新的時代風尚,把農村和外界緊密聯繫起來,對於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金山花炮節得益於當地政府的重視和各族人民的熱情參與,已經成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巨大動力,極大地推進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據考證,金山花炮節源於明朝成化十四年農曆二十九日。這一天,當地壯族人民舞龍、舞獅、唱戲、對歌,並在金山設壇祈求平安,舉辦搶花炮活動,節目豐富多彩,延續至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當地頗具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節日。

交通


左州鎮距至崇左市區中心公路距離47千米,至南寧市區160千米,至大新縣城50千米,省道西大線(南寧至大新)公路橫貫境內。

社會


文化事業

徠2011年末,左州鎮有農家書屋13個;村公共服務中心1個,農村電影公益性放映共149場。左州鎮一年一度傳統民族體育活動"金山花炮節"已列入崇左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左州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77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2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368人,專任教師5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124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43.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80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5%、1.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84%,比上年提高0.26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左州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站13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9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276人,參合率99%。體育2011年末,村籃球場16個,均已建成使用。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左州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41戶,人數2817人,發放農村低保金達212.1萬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戶,人數62人,發放低保金12萬多元;為149戶五保戶發放補助金約20萬元;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參戰人員447人,享受國家撫恤金的參戰人員7人。發放生活補助金58.89萬元;2011年,春節前建成並交付使用了左州社區五保村;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920人。

生態文明村

1997年以來,左州鎮率先建起內坡、勇坡、果怕、塘頂等一大批生態文明村。特別是,作為崇左市文明示範村——果怕新村,建於2001年11月18日,工程建設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整體設計融硬化、凈化、美化、生態為一體,布局合理,美觀大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氣息。如今的果怕新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06年,全村甘蔗種植就達3000畝,產蔗量13500噸。全村農戶都住進了二層的樓房,電腦、空調、電冰箱等電器一應俱全,沼氣池入戶率達到100%。2006年5月,果爬新村又開通了寬頻網際網路,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信息村”。2007年7月,果爬新村被評為自治區級文明示範村。在果爬新村的輻射帶動下,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一座座潔白的、風格各異的鋼筋混凝土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靚麗的村莊點綴在綠油油的蔗海中。

代表人物


梁成業,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現任顧問。左州鎮曾是舊左縣府所在地,素有“前獅子,后麒麟;左金山,右玉井”之美譽。古迹有金山廟,位於該鎮西北角,據傳,此寺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因建寺前發現一金爐而得名。建寺后,香火不斷,至明成化十三年(即公元一四四七年)翌年,把農曆二月十九日定為紀念日,在紀念日里舉辦搶花炮、舞獅、舞龍、舞麒麟活動和山歌會。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金山傳統搶花炮節,吸引了縣內外遊客前來觀光,觀眾多時有3萬多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使左州鎮名傳千里,享譽區內外。今天的左州,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迅速崛起,在鎮黨委、政府“繼續做強做大甘蔗產業,把左州鎮建設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產蔗第一大鎮”的號召下,全鎮各族人民團結一致,依靠黨的富民政策,憑著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譜寫著輝煌的篇章。我們相信,左州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