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公
曹成公
人物關係
秋季,公子負芻殺了曹宣公的太子,而自立為君,諸侯請求討伐他。晉國認為公子負芻在和秦國作戰中有功勞,請求等到以後再討伐。
冬季,安葬曹宣公。安葬以後,子臧準備逃亡,曹國人都打算跟隨他逃亡。曹成公才感到恐懼,承認罪過,並請求子臧留下。子臧回到都城,把自己的封邑還給曹成公。
曹宣公二年(公元前576年),春季,晉厲公、衛獻公、鄭成公、曹成公、魯成公、宋國世子成、齊國國佐、邾大夫在戚地相會,討伐曹成公。將曹成公抓住送到京師。《春秋》記載“晉侯執曹伯”,這是由於曹成公對百姓有罪過。凡是國君對百姓無道,諸侯討伐並且抓住他,就說“某人執某侯”,否則就不這樣記載。
諸侯想讓子臧進見周王,進而立他為國君。子臧辭謝說:“古書上說:‘聖人通達節義,其次保守節義,最下失去節義’。做國君,不合於我的節義。我雖然比不上聖人,又怎麼能失去節義呢?”於是逃往宋國。
曹成公三年(公元前575年),秋天,六月,國人向晉國請求說:“自從我先君宣公去世,國內的人說:‘怎麼辦呢?憂患還沒有消除。’而貴國又討伐我寡君,使得主持曹國國政的重要人物子臧逃亡,這是在大舉削弱我們曹國。大概是先君有罪吧?可如果有罪,那君王又讓他參加盟會了。君王正因為不丟棄德行和刑罰,所以領袖諸侯,難道唯獨對敝邑丟棄?謹在此私下向君王表達真情。”
七月,國人再次向晉國請求。晉厲公對子臧說:“你返回曹國,我便送回你們國君。”子臧回去,曹成公回到國內,子臧把他全部的封邑、卿的職位交出去而不再出仕。
曹成公四年(公元前574年),夏季,五月,晉厲公、齊靈公、宋平公、衛獻公、曹成公、魯成公、尹子、單子、邾大夫聯合攻打鄭國,從戲童打到曲洧。六月,諸侯在柯陵結盟,重溫戚地的盟約。冬季,諸侯進攻鄭國。十月,將鄭國圍住。楚國公子申救援鄭國,軍隊駐紮在汝水邊上。十一月,諸侯退兵。
曹成公六年(公元前572年),春季,正月,晉國、宋國、衛國、魯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的軍隊包圍宋國彭城。彭城已經不屬於宋國的地方了,《春秋》所以這樣記載,這是追記以前的情況。當時為宋國討伐魚石,所以仍稱宋國,而且反對叛變者,這是宋國人的意志。彭城投降晉國,晉國帶回在彭城的五個宋國大夫,安置在瓠丘。齊國沒有在彭城會合,晉國因此討伐齊國。二月,齊太子光到晉國做人質。夏五月,晉韓厥、荀偃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鄭國,進入鄭都外城,在洧水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這時候東方諸侯的軍隊駐紮在鄫地,等待晉軍。晉軍從鄭國帶領駐紮在鄫地的軍隊侵襲楚國的焦地、夷地及陳國,晉悼公、衛獻公駐紮在戚地,作為後援。九月,周簡王逝世,其子姬泄心即位,是為周靈王。
曹成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秋季,晉國荀罃、宋國華元、衛國孫林父、魯國仲孫蔑、曹國大夫、邾國大夫在戚地會見,商討如何征服鄭國。冬季,諸侯再次在戚地會見,齊國崔武子和滕國、薛國、小邾國的大夫都參加會見。
曹成公十年(公元前568年),九月,晉悼公、宋平公、陳哀公、衛獻公、鄭僖公、魯襄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成公、薛伯、齊世子光、吳國大夫、鄫國大夫在戚地結盟,會見吳國大夫,同時晉悼公又命令諸侯出兵戍守陳國。冬季,諸侯派兵戍守陳國。子囊進攻陳國。十一月,魯襄公和晉悼公、宋平公、衛獻公、鄭僖公、曹成公、齊世子光在城棣會合,救援陳國。
曹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66年),冬季,楚國的子襄包圍陳國,晉悼公、宋平公、陳哀公、衛獻公、魯襄公、曹成公、莒子、邾子在鄬地會見,救援陳國。
曹成公十四年(公元前564年),冬季,十月,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進攻鄭國。十一日,魯國季武子、齊國崔杼、宋國皇鄖與晉國荀罃、士匄進攻鄟門;衛國北宮括、曹國大夫、邾國大夫和晉國荀偃、韓起進攻梁門;滕國、薛國和晉國欒黶、士魴進攻北門;杞國、郳國和晉國趙武、魏絳砍伐路邊的栗樹。十五日,軍隊駐紮在汜水邊上,於是傳令諸侯說:“修理作戰工具,備好乾糧,送回老人和小孩,讓病人住在虎牢,赦免錯誤,包圍鄭國。”十一月,鄭國順服,諸侯在戲地結盟。
曹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63年),春季,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太子光在柤地會見吳王壽夢。三月癸丑,齊高厚作為太子光的相禮與諸侯先在鍾離相會。夏四月戊午,在柤地相會。秋季,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發兵攻鄭國。諸侯的軍隊修築虎牢城牆並戌守虎牢。十一月,諸侯的軍隊繞過鄭都向南開進,到達陽陵。乙未,諸侯的軍隊回兵,侵襲了鄭國北部邊境后回國。
曹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62年),四月,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齊世子、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聯軍進攻鄭國。六月,諸侯在北林會見,軍隊駐紮在向地。又轉向西北,駐紮在瑣地。包圍鄭國,在南門外顯示軍力。又有軍隊從西邊渡過濟隧。鄭國人畏懼,就向諸侯求和。秋季,七月,各諸侯和鄭國在亳地結盟。九月,諸侯用全部兵力再次進攻鄭國。聯軍在東門外示威,鄭國人派王子伯駢求和。
曹成公十九年(公元前559年),春季,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鄭國公、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在向地和吳國相會,是替吳國策劃如何對付楚國。
吳王諸樊這時已經服喪期滿,打算立季扎為國君。季扎推辭說:“曹宣公死的時候,諸侯及曹國人不支持曹成公,打算立子臧為國君。子臧離開了曹國,因此原計劃沒有實施,以成全了曹成公。君子說子臧‘能夠保持節操’。您是合法的繼承人,有誰膽敢冒犯你?做國君,不合乎我的節操。我雖然沒有才能但願意追隨子臧,以不失節操。”諸樊堅持要立他為國君,他離開了家室而去種田,諸樊才不勉強他。
夏季,四月,魯叔孫豹、晉荀偃、齊國大夫、宋國大夫、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國大夫、莒國大夫、邾國大夫、滕國大夫、薛國大夫、杞國大夫、小邾國大夫攻打秦國,報復櫟地之戰。
曹成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7年),晉平公、魯襄公、宋平公、衛獻公、鄭簡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湨梁會見。晉平公命令諸侯退回互相侵佔土地。
曹成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6年),春季,衛國孫蒯在曹國的曹隧(今山東菏澤北)打獵,在重丘(今山東茌平西)上讓馬喝水,並且打破重丘人汲水的瓶子。重丘人關起門來罵他,說:“親自趕走你的國君,你的父親做了壞事。你不為這個擔憂,為什麼來打獵?”夏季,衛國的石買、孫蒯率兵進攻曹國,佔取了重丘。曹國人向晉國提出控訴。
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夏季,晉國人在長子拘捕了衛國的行人石買,在純留拘捕了孫蒯,這是因為他侵略曹國的緣故。冬季,十月,魯襄公和晉平公、宋平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魯國濟水上會見,重溫湨梁的盟誓,一起進攻齊國。魯成公在軍隊里逝世,公子勝繼位,是為曹武公。
曹武公元年(公元前554年),春季,安葬成公。
祖父:曹文公
父親:曹宣公
正室:張夫人
哥哥:太子某
弟弟:公子欣時
庶弟:公子首
嫡子:曹武公
嫡孫:曹平公
《左傳·成公十三年》: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於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於師。六月,曹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秋,負芻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藏將亡,國人皆將從之。成公乃懼,告罪,且請焉。乃返,而致其邑。
《左傳·成公十五年》:春,會於戚,討曹成公也。執而歸諸京師。書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於其民,諸侯討而執之,則曰謀人執謀侯。不然,則否。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左傳·成公十六年》:曹人請於晉曰:“自我國先君宣公即世,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而又討我寡君,以亡曹國社稷之鎮公子,是在大泯曹也。先君無乃有罪乎?若有罪,則君列諸會矣。君唯不遺德刑,以伯諸侯,豈獨遺諸鄙邑?敢私布之。”七月,曹人復請於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子臧反,曹伯歸。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左傳·成公十七年》:夏五月,公會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於曲洧。六月乙酉,同盟於柯陵,尋戚之盟也。冬,諸侯攻打鄭國,十月庚午,圍鄭。十一月,諸侯還。
《左傳·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於是為宋討魚石,故稱宋,且不登叛人也,謂之宋志。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於洧上。於是東諸侯之師次於鄫,以待晉師。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侯次於戚,以為之援。
《左傳·襄公二年》:秋七月,會於戚,謀鄭故也。冬,復會於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左傳·襄公五年》:九月丙午,盟於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十一月甲午,會於城棣以救之。
《左傳·襄公七年》:楚子囊圍陳,會於鄬以救之。
《左傳·襄公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匄門於鄟門,衛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於師之梁,滕人、薛人從欒黶、士魴門於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栗。甲戌,師於汜,令諸侯曰:“修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十二月己亥,同盟於戲,鄭服也。
《左傳·襄公十年》:春,會於柤,會吳子壽夢也。三月癸丑,齊高厚相大子光以先會諸侯於鍾離。夏四月戊午,會於柤。秋九月,諸侯攻打鄭國。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戌之。十一月,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於陽陵。乙未,諸侯之師還,侵鄭北鄙而歸。
《左傳·襄公十一年》: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於北林,師於向,右還,次於瑣,圍鄭。秋七月,同盟於亳。九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十二月戊寅,會於蕭魚。
《左傳·襄公十四年》:春,會於向,為吳謀楚故也。吳子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扎。季扎辭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君,義嗣也,誰敢奸君?有國,非我節也。札雖不才,願附於子臧,以無失節。”故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
《左傳·襄公十六年》:春,(晉)平公即位,警守而下,會於湨梁。命歸侵田。
《左傳·襄公十七年》:春,衛孫蒯田於曹隧,飲馬於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訽之,曰:“親逐而君,爾父為歷。是之不憂,而何而田為?”夏,衛石買、孫蒯伐曹,取重丘。曹人愬於晉。
《左傳·襄公十八年》: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於長子,執孫蒯於純留,為曹故也。冬十月,會於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負芻立。成公三年,晉厲公伐曹,虜成公以歸,已復釋之。五年,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其君厲公。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勝立。
《史記索隱》按左傳:成十五年,晉厲公執負芻,歸於京師。晉立宣公弟子臧,子臧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遂逃奔宋。曹人請於晉。晉人謂子臧“反國,吾歸而君”。子臧反,晉於是歸負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