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四聖的結果 展開

四聖

佛教四聖

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或稱十界,其中四類是聖者。 四聖超出欲、色、無色三界,是脫離生死輪迴,已得解脫的四種“聖者”。十界中,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界稱“四聖”。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稱“六凡”。

介紹


佛。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有自覺(自己已經覺悟)、覺他(能令他人覺悟)、覺行圓滿(自己的覺悟達到了究竟圓滿)三種含義。具此三覺名之為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佛教以佛為四聖中最高者,謂對宇宙間一切事理無不通達明了。《摩訶般若經·道行品》稱:“通達實義故名為佛”,“如實知一切法故名為佛”。學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達到的最高目的。
菩薩。菩提薩埵的略稱,意為“覺有情”或“大道心眾生”。即覺悟的有情,有自覺、覺他兩種含義,但缺“覺行圓滿”。故次於佛。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稱:“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深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佛和菩薩皆是大乘聖者。
緣覺。辟支迦佛陀之意譯,亦作“獨覺”或辟支佛。據佛教解釋,多出在無佛之世。因根性較利,自己觀察當前事緣而能悟道,故名緣覺。又因不待師友指點,自然悟道,亦稱“獨覺”。《大智度論》卷十八稱:“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在三乘中屬中乘聖者。
聲聞。意為聽聞佛陀言教的覺悟者。《法華經·信解品》稱:“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聲聞,一般又可分為四級,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羅漢果,通稱為四果聖人,以阿羅漢為最高。在三乘中屬小乘聖者。

其他信息


出世間的四種聖者
即聲聞、緣覺、菩薩、佛。如《釋摩訶衍論》卷一雲(大正32·600c)︰‘眾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一切如來眾,二者一切菩薩眾,三者一切聲聞眾,四者一切緣覺眾。(中略)以四種眾攝諸聖盡。’又,《法華經玄義》卷二(上)雲(大正33·693c)︰‘以十如是約十法界,謂六道四聖。’即謂天趣已下的六趣有情迷於生死苦海,聲聞已上四者離煩惱,斷輪迴之苦。前者稱之為六凡,後者稱為四聖。二者構成十界,又稱六凡四聖。
聲聞的四種果位
即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無學果。此又作‘四果’。
禮佛時所請念的四尊
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海眾菩薩。又,〈四奉請〉的勸請文所載四尊的名稱,與上述相異。
四聖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鮮極度受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來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而開始習慣這種說法,但事實上中國曆來對此並沒有四聖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