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汀背寨
鷗汀背寨
鷗汀背寨又稱鷗汀寨,位於汕頭市東北部,始創於元末至正年間(約1341——1368年)。鷗汀意即海鷗棲息的地方。鷗汀歷史上地處新港、南港、東港的出海口,常有海鷗在此停宿,故名鷗汀背。明代時期為防海盜,鄉民築寨,形成“背寨”
鷗汀背寨又稱鷗汀寨,位於汕頭市東北部,始創於元末至正年間(約1341——1368年)。鷗汀意即海鷗棲息的地方。鷗汀歷史上地處新港、南港、東港的出海口,常有海鷗在此停宿,故名鷗汀背。明代時期為防海盜,鄉民築寨,形成“背寨”。
鷗汀寨(由如今的鷗上和鷗下兩個社區組成),古稱“鷗汀背寨”,是當年韓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鷗汀在遠古時代還是一片波洶瀾涌、鷗飛鷺動的汪洋大海,隨著歲月的流逝,滄海桑田的變化,韓江的泥沙不斷沖刷疊積,從春秋至漢朝年間,已逐漸形成一座碩大的沙丘三角洲。因長年有成群的海鷗在此棲息覓食繁殖,天地人鳥和諧,共同繪就美麗景色,故名鷗汀壩,且因閩南方言“壩”與“背”諧音,故當地人稱鷗汀背;久而久之鷗汀便成為“鷗汀背寨”。
至南宋理宗年間(1225-1264),宋將仕郎袁宏(字拓基)自揭陽漁湖都遷居蓬洲都鷗汀“逐水而居”;到元末至正年間(約1341—1368)人口逐漸增多,遂置寨。南宋時的鷗汀屬揭陽蓬洲都;元朝屬潮州府揭陽縣蓬洲都;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潮州府揭陽縣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設置澄海縣始屬澄海縣管轄。
鷗汀老寨門
明清時代,鷗汀寨大範圍內都是海灘淤泥,人過沼澤地,一旦不慎,就會有滅頂之災;從沼澤地靠近寨旁,有一條環寨護寨河,河上有四座河橋,直通四個寨門;加上寨子牆厚門固,其地形又是“蛇形”,那個部位受到攻擊時,能夠首尾呼應,相互救援。
鷗汀的四座橋與外界相通:其一是北面的龜橋,原為石拱橋,形狀若龜殼,兩邊引橋為石台階,主橋為大石板鋪就,呈龜形。如今龜橋已被鋼筋混凝土橋代替,成為通向萬吉工業區、漁洲等地的交通路道。其二是北面的西寧橋(在鷗下社區,現存)。西寧橋是石板橋,主橋是三塊大石板,橫跨當年的護寨河。其三是南面的輔彩橋(鷗上社區);其四是鷗下南熏門外的木橋(後來叫三洲橋,大躍進年代水利溝改道移至與浮東村農田交界處)。其中龜橋,西寧橋,輔彩橋均為石橋,唯獨南熏門外的橋是木橋。傳說鷗汀是蛇地,四座橋是蛇的四隻腳。清朝順治年間,抗清將領甘輝攻打鷗汀寨能從南熏門攻入寨內,就因其四隻腳有三隻石腳,只有南熏門外這一隻是木腳的緣故。
鷗汀寨原來還有四座“固若金湯”的寨門,即南熏門、北定門、西寧門和北平門。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經歷滄海桑田、戰火焚燒,如今只存留兩座寨門,即北平門和北定門。佇立於鷗汀的寨門、石橋邊,仰望上空雲舒雲卷,靜觀門橋“鐵骨錚錚”,穿越時空,浮想聯翩;鷗汀古寨,蘊涵的故事太多太多,多得令人應接不暇,溢滿心際。
鷗汀人告訴筆者,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汕頭埠橫行霸道。有一次,一位日本鬼子騎著高頭大馬獨自闖進鷗汀。正當他大搖大擺、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之時,突然看到兩頭水牛在池塘中玩水嬉戲。玩著玩著,水牛的牛脾氣上來了。獸性大發的兩頭水牛大打出手,“勾心鬥角”,瘋狂決鬥。一會兒又從池塘上狂奔上路,追逐角斗。剛好鬼子從路上經過,被兩頭狂怒的水牛踩傷。受到驚嚇的戰馬撒開四蹄狂奔;鬼子則面如土色,渾身發抖,隨即從馬背掉下來受傷。後來,惱羞成怒的日本鬼子認為是城牆擋住他的去路,讓其逃避不及,造成傷害。於是一怒之下,將其中的一座寨門和部分城牆拆除。
鷗汀騰輝塔
1918年2月13日(戌午正月初三)鷗汀地震,塔剎頂端被震得傾斜,塔身也被震了幾處裂痕。騰輝塔做為風水塔,當時離海邊不遠,所以在古代有一種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起到導航的作用。此塔自建成至今已有二百餘載,雖然歷經了風暴、地震的破壞,但狀貌基本完好,給鷗汀增添秀麗景色。而且對於研究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古建築藝術以及民俗文化活動均具有重要價值。
鷗汀寨由於建寨時間至今已近千年,因而其文化底蘊十分厚重,民間歷史文化傳說異彩紛呈,領略之自會心曠神怡。其中尤以“雷擊胡溜”和“看錯風水”兩段十分傳神。相傳鷗汀騰輝塔塔頂有一粒大塔珠,築成一個大水缸,專承雨露。因位於海邊,古塔成了鳥類棲息之所。不知何時,有白鷺絲叼來一條胡溜(即泥鰍)掉進水缸里。歷經無數年月,胡溜不僅吸食雨露活下來,而且吸盡天地靈氣日月精華長得碩大無比。有一天,天上赤腳大仙雲遊路過,見塔珠鱗光閃動,定神細看,原來塔頂水缸里的“胡溜”正在精變,若其成精,鄰近鄉民必遭大難。大仙回返天庭,奏知玉帝,差來雷神,擊碎塔珠,胡溜立即斃命。自此,塔尖傾斜成為騰輝塔的一大特色。
而“看錯風水”的此段傳說同樣寄託鄉民對家鄉旖旎風光無比熱愛的良好願景。相傳鷗汀建寨初期,農作物常遭野豬毀壞,鄉民請來風水先生。先生察看一番之後,對鄉民說,相鄰村落是牛地,神牛夜間常出來活動,故農作物遭殃。要破此害,必須建一座塔當作牛椿,把牛拴住。為此建了騰輝塔。然而,塔建成之後,禍害依然。鄉民又再登門請教風水先生,剛好先生外出,其子師承父親本領,也懂風水,便請他來察看,誰料他看后也不言明原委。後來風水先生去世,其子才告知鄉民,當年他父親看錯風水,但騰輝塔卻建得對,寶塔是一支巨筆,將來此地必出文人名士。
鷗汀寨還有煙墩與更樓。從明初始,鷗汀便經常受倭寇、海盜的騷擾,於是村民自發建城築寨。其城周圍60丈,高1.4丈。明代隆慶二年(1568)城樓被強人攻破,城樓被毀。爾後,村民再重建。城寨長約450丈,寬約100丈,周圍均挖有護城河。據《潮州府志》記載:清順治十四年(1657)十一月二十三日,抗清將領甘輝破寨。康熙七年(1668),潮州通判兼澄海知縣閻奇英在舊寨址重建鷗汀寨,城周圍600丈,高1.4丈,設有水師營寨駐防。該城歷時二百餘年,至1942年鷗汀淪陷,大部分城牆被日偽拆除。1950年部分城門因年久失修而拆掉。現存位於鷗上張厝的“北平門”和李厝的“北定門”兩處。“北定門”為雙重寨門,旁還存一座煙墩,且在鷗上村方巾巷遺存一處更樓遺址。煙墩、更樓如今看來,更像一位閱盡人世的老人,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