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

漢語成語

罄竹難書是漢語成語,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事實多得寫不完。出自《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事情等。

基本釋義


罄:盡。竹:古代寫字的竹簡。原指要寫的事太多,寫不過來。後用來形容罪行極多,寫也寫不盡。

成語出處


“罄竹難書”最早出現於《呂氏春秋·季夏紀》:“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書不勝書”。
《新唐書·李密傳》:“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竹難書”解為“事端繁多,數不勝數”。

成語典故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合約,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並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寫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誇矜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
於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為五十歲),沒有這個野心了。願意跟著大弟你,攀鱗附翼。”
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十惡不赦、罪大惡極、擢髮難數、作惡多端

反義詞

宅心仁厚、豐功偉績,寥寥可數。

用法搭配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負面語意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安世者,京師大俠也,聞賀欲以贖子,笑曰:‘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意指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說的話。
此處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亦為負面用法,指罪行極多。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意思是說,用光南山的竹子當竹簡,也寫不光隋煬帝的罪行。

正面語意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征君書〉:“果行是道,磬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穀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說,用光南山的竹子當竹簡,也寫不完你的功勞。

中性語意

罄竹難書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形容“亂象極多,難以勝數”。後來多指“罪惡極多”。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描述亂世的各種異象,如馬有生角、雄雞五足、雞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說: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謂這些怪象都是政治敗壞所產生的亂亡之兆,而且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
孫臏兵法》:“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現代用法

罄竹難書一語,最初形容“亂象極多”,后多指“罪惡極多”。雖然亦有正面用法,指“善行”或“功績極多”,但一般引用此語時,多隻用以“形容罪狀之多”。在未說明的狀況下使用正面用法,可能會造成誤會。也可作“磬竹難書”。
錯誤用法:
1、淪陷區的同胞在抗戰中所表現的奇迹,真是所謂罄竹難書啊。鄒韜奮《抗戰以來》
2、熱播電視劇《衛子夫》中,段宏稱讚淮南王劉安“護民之功,罄竹難書”。
原因:此詞語用來修飾罪惡很多,屬貶義詞,不能用來修飾光輝事迹及美好的事情。

成語辨析


注意字型區分:“罄”不能寫作“馨”
“罄”古同“磬”,可作“磬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