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沈廳的結果 展開
- 沈廳
- 精業堂
沈廳
沈廳
沈廳位於周庄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佈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佔地兩千多平方米,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沈廳
沈廳
周庄沈廳風光
沈廳
沈廳
影視作品中的沈萬三
沈萬三在周庄、蘇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跡,但始終把周庄作為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焉西北半里許,即東庄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相互聯絡”(《周庄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庄,破屋猶存”(楊循吉《蘇談》)。儘管他在南京置有別業,並先後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的封賞,但他不願意離開周庄這塊風水寶地。“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庄鎮志》卷六),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用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香火久盛不衰。
沈萬三富甲天下。《金瓶梅》第三十三回中,潘金蓮還說了這樣一句諺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樹,人的名兒樹影兒。”傳說沈萬三的發富是因為他從一位漁翁那兒得到了烏鴉石(或馬蹄金)。更多的則傳說他家裡藏有聚寶盆,財寶取之不竭,因此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了。
在封建生產方式下,農業是主要的經營手段。沈萬三的財富,主要也是依靠農業生產,依靠大片土地的重租剝削。他“躬耕起家”,繼而“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依靠墾殖發富是根本。周庄八景之一“東庄積雪”,據記載那裡有巨大的糧倉,實際上正是沈氏莊園的標誌。
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庄鎮志》卷六);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德原,皆甲天下……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總之,沈萬三是得到了蘇州陸氏的很大—筆資財,才成為江南巨富的。
據《吳江縣誌》記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歷史學家吳晗也說過,“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這說明沈萬三是由於把商品運往海外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巨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蘇州陸氏巨資,更由於“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手段。他擁有能使自己發展的巨資后,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把周庄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蜆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自己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就是以貿易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巨富的。故周庄“以村落而闢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劉昌《懸笥瑣探》說:“沈萬三家在周庄,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壯,殆中人家制耳。”沈萬三家族遭受三次沉重的打擊,走向衰落的低谷。出身低微的沈萬三,由貧而富,又“既盈而覆”,成為元明之際江南地主豪富的——個縮影,讓專家學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沈萬三在周庄的遺跡,他後裔所建造的巨宅沈廳,也吸引了中外旅遊者。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盡也,宜誅。’后諫口:‘妾聞法者,誅不法場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沈萬三仗著自己有錢,膽大妄為,居然想代替朱元璋犒賞軍隊。幸虧有人在皇帝面前為他說了情,才免於一死,被充軍雲南。隨即,他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捐資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一段城牆之外,相傳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兩干錠,黃金兩百斤,甲士十人,甲馬十匹,還在南京建廊廡、酒樓等,耗資甚巨。這次打擊不僅使沈氏家族失去了當家人,富氣也減去了一大半,真可謂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充軍時,周庄人也被株連,有盡株周庄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告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鎮老少。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兒這年春天,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旺之子)沈至、沈庄(伯熙)又先後為逃避賦役而入獄。沈庄當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於周庄杏村。“至以戶役故,縲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庄鎮志》卷三)。真是禍不單行。沈家的基業就這樣從根本上被動搖了。